缩略图

“三教”改革中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实践与应用研究

作者

张建华 潘怀喜 何伟

霍邱工业学校

引言

职业教育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进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三教”改革是提升职业教育质量的关键举措。黄炎培作为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先驱,其职业教育思想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对当前的“三教”改革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内涵

(一)职业教育的目的

黄炎培提出职业教育旨在“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强调其双重功能:解决就业问题与提升职业素养。例如,职业院校烹饪专业不仅教授技能,更培养学生对行业的热爱,体现其思想内涵。

(二)大职业教育主义

黄炎培主张职业教育应紧密联系社会经济与生活,适应发展需求。如某沿海地区职校根据产业特点开设水产养殖、海产品加工专业,并与企业合作建立实训基地,使学生接触实际生产流程和市场需要,体现其职业教育思想。

(三)职业道德教育

黄炎培重视职业道德教育,认为其是职业成功的关键。现代职业教育中,如护理专业,学生需在掌握技能的同时培养关爱患者、尊重生命的职业道德。教学中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方式深化理解。

二、“三教”改革概述

(一)教师改革

教师是职业教育的核心力量。在“三教”改革中,教师的改革包括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等。例如,许多职业院校鼓励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了解企业的最新技术和生产需求。某机械制造专业的教师到大型机械制造企业挂职半年后,回到学校将企业的实际案例融入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使教学更加贴近实际生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

(二)教材改革

教材是教学的重要依据。传统的职业教育教材往往存在内容陈旧、与实际生产脱节等问题。在教材改革方面,要注重教材内容的更新和实用性。例如,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材编写者会根据行业的快速发展,及时更新教材内容,增加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介绍。教材还会结合实际项目案例,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三)教法改革

教法改革旨在提高教学效果。现代职业教育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以项目教学法为例,在建筑工程专业的教学中,教师会将一个实际的建筑项目分解为若干个任务,让学生分组完成。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仅掌握了建筑工程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培养了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在“三教”改革中的实践与应用

(一)教师方面

黄炎培强调教师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社会联系。这一思想在“三教”改革中的教师改革中得到体现。教师通过深入企业实践,不仅提升了自己的专业技能,还能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例如,在汽车维修专业,教师到汽车维修企业参与实际的维修工作后,能够更加准确地把握行业的技术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标准。回到学校后,他们可以调整教学内容,重点培养学生符合企业需求的技能,如新型汽车故障诊断技术等。

(二)教材方面

黄炎培的大职业教育主义要求职业教育与社会紧密联系,这为教材改革提供了思路。教材编写应融入更多的实际案例和企业需求内容。例如,在电子商务专业教材编写中,会加入不同类型的电子商务企业的运营模式、营销策略等实际案例。还会根据行业的发展动态,及时更新教材中的法律法规、税收政策等内容,使教材更加贴近社会经济生活。

(三)教法方面

黄炎培重视学生的主动性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法改革中,项目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体现了这一思想。以情境教学法为例,在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不同的旅游场景,如导游接待游客、处理旅游突发事件等情境。学生在模拟情境中扮演不同的角色,能够更好地理解旅游管理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应对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实践应用中的问题与挑战

部分教师和教育管理者受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难以完全接受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在“三教”改革中的应用。例如,一些教师习惯于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对到企业挂职锻炼、采用新的教学方法等积极性不高。

在实践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资源支持。如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需要企业提供岗位和相应的指导,教材改革需要投入资金进行调研和编写,一些职业院校由于资金、人脉等资源有限,在实践应用过程中面临困难。

虽然黄炎培强调职业教育与企业的联系,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企业对职业教育的参与热情不高。企业往往更关注自身的生产经营,认为接收教师挂职、参与学校教材编写等会增加企业的负担,影响正常的生产秩序。

五、解决对策

对教师和教育管理者进行培训,深入学习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内涵和“三教”改革的意义。通过宣传成功案例等方式,提高教师和教育管理者对新思想、新方法的接受度。

政府、学校和企业应共同努力,整合资源。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对参与的企业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或资金补贴。学校也可以通过自身的社会关系,积极争取社会资源的支持。

为了提高企业的参与度,学校和企业应建立长效合作机制。例如,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学校可以为企业提供人才储备、员工培训等服务,企业则为学校提供实习岗位、实践指导等支持。

结论

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在“三教”改革中有着广泛的实践与应用价值。虽然在实践过程中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但通过采取相应的解决对策,可以更好地发挥其思想的优势,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在未来的职业教育发展中,应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应用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不断完善“三教”改革,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和社会认可度。

参考文献:

[1] 蒋伟 . 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引领下“三教”改革的探究与实践——以报关实务课程为例 [J]. 现代商贸工业 ,2025,(12):88-90.

[2] 刘海 , 李季 . 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引领下的中职学校“三教”改革探索与实践 [J]. 安徽教育科研 ,2025,(06):26-28.

[3] 郭喜春, 李曦明, 杨巍, 等. 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引领下高职院校“三教”改革实施路径研究——以铁道机车运用与维护专业为例 [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5,8(10):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