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无障碍设计分析彭若
彭若
安徽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 安徽合肥 230001
一、引言
城市园林景观作为城市居民日常休闲、娱乐与社交的重要场所,其设计质量直接关系到居民的生活品质。无障碍设计在城市园林景观中的应用,旨在消除不同身体能力人群在园林空间中的使用障碍,确保所有人都能平等、便捷地享受园林景观带来的美好体验。随着我国社会对弱势群体关注度的不断提升,城市园林景观无障碍设计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然而,目前我国城市景观无障碍建设仍存在诸多不足,亟待深入研究和改进。
二、我国城市景观无障碍建设的不足之处
2.1 城市景观中无障碍设施不够完善
我国城市园林景观中的无障碍设施建设起步较晚,尽管近年来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整体而言仍存在诸多不完善之处。在道路系统方面,部分园林道路的坡度设计不符合无障碍标准,导致轮椅使用者通行困难。一些道路的宽度不足,无法满足轮椅双向通行以及轮椅与行人并行的需求。此外,道路表面的材质选择不当,如过于光滑的石材,在雨天容易使行人滑倒,给行动不便者带来安全隐患。
在休息设施方面,许多园林中的座椅高度、宽度以及靠背设计未充分考虑不同人群的使用需求。对于老年人或身体残疾者来说,座椅过低或过高都会增加起身和坐下的难度,缺乏扶手的座椅也无法提供必要的支撑。同时,休息区域周边的无障碍通道设置不连贯,使得轮椅使用者难以顺利到达休息点。
公共卫生间作为园林景观中重要的无障碍设施,问题同样突出。部分公共卫生间的门宽不足,轮椅无法顺利进出;内部空间狭小,轮椅回转困难;无障碍厕位缺乏必要的扶手、紧急呼叫装置等设施,无法为使用者提供安全、便捷的使用环境。此外,一些园林景观中的标识系统缺乏无障碍设计,文字信息过小、颜色对比度低,对于视力障碍者来说难以辨识,无法准确获取园林中的相关信息。
2.2 人们的意识的缺乏
除了无障碍设施本身的不完善,人们对城市景观无障碍设计的意识缺乏也是制约无障碍建设发展的重要因素。一方面,部分设计师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时,对无障碍设计的重视程度不够,往往将其视为可有可无的附加内容,而非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设计过程中,缺乏对不同使用人群需求的深入调研和分析,导致无障碍设计流于形式,无法真正满足使用者的实际需求。
另一方面,社会公众对无障碍设计的认知和理解较为有限。许多人认为无障碍设计仅仅是为了方便残疾人,而忽视了老年人、儿童、孕妇等其他有特殊需求的人群。这种片面的认识导致公众对无障碍设施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日常生活中对无障碍设施的破坏、占用现象时有发生。例如,一些盲道被随意停放的车辆或杂物阻挡,使得视力障碍者无法正常使用;无障碍坡道被当作普通台阶使用,影响了轮椅使用者的通行。
三、城市景观无障碍设计思考
3.1 城市景观无障碍设计原则
城市景观无障碍设计应遵循一系列科学合理的原则,以确保设计的有效性和实用性。首先是安全性原则,这是无障碍设计的首要原则。在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不同使用人群的身体特点和行为习惯,消除各种潜在的安全隐患。例如,道路表面应选择防滑、耐磨的材质,避免使用过于光滑或易碎的材料;公共设施的边缘应进行圆角处理,防止使用者碰撞受伤;在有高差变化的地方设置明显的警示标识和防护设施,确保使用者的安全。
其次是可达性原则,即确保所有使用者都能够方便、快捷地到达园林景观中的各个区域。这要求设计师合理规划园林道路系统,设置连续、畅通的无障碍通道,保证轮椅使用者、视力障碍者等能够顺利通行。同时,要充分考虑不同交通方式的衔接,如与公共交通站点、停车场等的便捷连接,方便使用者到达园林景观。此外,在园林景观的布局上,要合理分布各类设施,避免出现使用者在寻找设施过程中绕行过远的情况。
再者是适用性原则,无障碍设计应满足不同使用人群的多样化需求。不同年龄、身体状况的人群对园林景观的使用需求存在差异,设计师应根据这些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例如,为老年人设计舒适的休息区域,配备适合老年人身体特点的座椅和扶手;为儿童设置安全、有趣的游乐设施,并在周边设置家长休息区;为视力障碍者提供触觉标识、语音提示等设施,帮助他们更好地感知园林环境。
最后是美观性原则,无障碍设计不应以牺牲园林景观的美观为代价。设计师应在满足无障碍功能需求的基础上,注重景观的艺术性和审美价值。通过巧妙的设计手法,将无障碍设施与园林景观融为一体,使其成为景观的一部分,提升园林的整体品质。例如,将无障碍坡道设计成具有艺术感的造型,与周围的景观元素相呼应;采用与园林风格相协调的材质和色彩来建设无障碍设施,使其在满足功能的同时,也能为园林增添美感。
3.2 无障碍设施的管理和人们意识的提高
无障碍设施的有效管理是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发挥作用的关键。相关部门应建立健全无障碍设施的管理制度,明确管理责任和职责分工。加强对无障碍设施的日常巡查和维护,及时发现并修复设施损坏、老化等问题,确保设施始终
处于良好的使用状态。例如,定期对无障碍通道进行检查,清理通道上的障碍物;
对公共卫生间中的无障碍设施进行定期清洁和保养,保证其正常使用。
同时,要加强对无障碍设施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破坏、占用无障碍设施的行为。通过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处罚措施,提高违法成本,形成有效的威慑力。此外,还可以建立公众监督机制,鼓励市民对无障碍设施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和举报,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无障碍设施管理的良好氛围。
提高人们的无障碍意识是推动城市景观无障碍建设的重要基础。政府、社会组织和企业应共同努力,通过多种渠道开展无障碍宣传教育活动。在学校教育中,可以将无障碍知识纳入相关课程,培养学生的无障碍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通过社区宣传、公益广告、媒体报道等形式,向广大市民普及无障碍设计的重要性和相关知识,提高公众对无障碍设施的认识和理解。
此外,还可以组织志愿者活动,邀请市民参与无障碍设施的体验和推广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无障碍设施带来的便利,从而增强对无障碍设计的认同感和支持度。通过持续的宣传教育,逐步改变公众对无障碍设计的片面认识,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无障碍建设的良好风尚。
四、结语
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无障碍设计是一项具有重要社会意义和现实价值的工程。尽管目前我国城市景观无障碍建设存在无障碍设施不够完善以及人们意识缺乏等问题,但通过遵循科学合理的设计原则,加强无障碍设施的管理以及提高人们的无障碍意识,我们有望逐步改善这一现状。未来,城市园林景观无障碍设计应朝着更加人性化、智能化、系统化的方向发展,不断满足不同使用人群日益多样化的需求。设计师应不断创新设计理念和方法,将无障碍设计融入到城市园林景观的每一个细节中,为城市居民创造一个更加包容、平等、美好的生活环境。同时,政府、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应共同努力,形成合力,推动城市园林景观无障碍建设不断取得新的进展,让每一个人都能在城市园林景观中享受到应有的权利和尊严。
参考文献:
[1] 无障碍设计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J]. 周彬清 .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2(22)
[2] 园林景观规划中的无障碍设计 [J]. 沈逢源 . 科技信息 ( 科学教研 ),2007(29)
[3] 无障碍设计原则中的人文主义精神[J]. 吴冬梅. 艺术百家,2007(05)
作者简介:彭若(1991-5)女,汉族,人,大学本科,中级工程师,研究方向:景观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