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科育人功能的渗透与实践
皮佳琦
郯城县博雅学校 276100
引言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不仅承担着传授语言知识与技能的任务,还肩负着育人的重要使命。《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 年版)》明确指出,英语课程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而核心素养的培育过程,正是学科育人功能发挥的过程。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材内容丰富,涵盖了诸多有助于育人的元素,为学科育人功能的渗透提供了良好载体。
一、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材中育人元素的体现
(一)文化意识培养元素
教材中包含大量介绍中外文化的内容。例如,七年级上册 Unit 2《We're Family!》,可引导学生关注家庭文化,感受不同家庭结构与家庭氛围,同时对比中外家庭文化差异,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让学生学会尊重多元文化。八年级下册可能涉及更多西方节日、礼仪等文化知识,与中国传统文化形成对比,帮助学生拓宽文化视野。
(二)品德与价值观培养元素
诸多单元蕴含着品德与价值观教育内容。七年级下册 Unit 1《Animal Friends》,通过介绍动物朋友,能让学生树立爱护动物、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Unit 2《No Rules, No Order》则强调规则的重要性,培养学生遵守规则的意识,这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和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意义。
(三)思维能力培养元素
教材中的阅读、写作等板块为学生思维能力培养提供了平台。比如,八年级上册的阅读文章,常常需要学生进行推理、分析、概括等思维活动,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与批判性思维能力;写作任务则要求学生组织语言、构建篇章,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表达能力。
二、学科育人功能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渗透路径与实践
(一)在词汇与语法教学中渗透育人思想
词汇和语法是英语学习的基础,但教学不应局限于知识本身。以七年级上册的词汇教学为例,在学习 “family” 相关词汇时,结合 Unit2《We're Family!》,向学生讲述家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珍惜家庭亲情,学会关心家人。在语法教学中,如讲解现在进行时,可选取描述志愿者活动的句子作为例句,“They are helping the old people cross theroad.”,让学生在学习语法的同时,感受到助人为乐的美德。
(二)在阅读教学中挖掘育人内涵
阅读教学是学科育人的重要阵地。以七年级下册 Unit 3《KeepFit》为例,文章介绍了保持健康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学习相关健康知识;然后,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健康对于个人成长、学习和生活的意义,让学生意识到保持健康不仅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家庭和社会负责,从而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对于八年级的阅读材料,若涉及西方名人故事,可对比中国名人的事迹,引导学生分析不同文化背景下名人的精神品质,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思维和对优秀品质的崇尚与追求。在阅读教学中,还可通过问题设置,如“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character in the passage?”,促使学生深入思考,提炼文章中的育人价值。
(三)在口语与写作教学中践行育人理念
口语教学中,可开展主题讨论活动。例如,围绕七年级下册 Unit6《A Rain or Shine》,让学生讨论在不同天气下的经历与感受,进而引导学生思考无论天气如何,都要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写作教学时,布置具有育人意义的写作任务。比如,结合七年级下册 Unit 7《A Day to Remember》,让学生写一篇自己难忘的一天的文章,要求在文中体现出某一积极的情感或品德,如帮助他人后的快乐、克服困难后的成长等。通过写作,学生不仅能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还能进一步梳理和强化自身的品德认知。
(四)在课堂活动与课外延伸中强化育人效果
课堂上,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如在学习七年级下册 Unit 4《Eat Well》时,让学生分组讨论健康饮食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做到健康饮食,然后进行小组展示。在合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同时加深对健康饮食理念的理解。
课外,布置相关实践作业。例如,结合 Unit 1《Animal Friends》,让学生制作动物保护宣传海报,或者参与当地的动物保护志愿活动,将课堂上学到的关爱动物的理念付诸实践,增强学生的社会参与感和责任感。
三、育人功能渗透与实践的注意事项
(一)自然融合,避免生硬说教
育人功能的渗透应当与语言教学过程实现无缝且自然的融合,绝不能单纯为了达到育人的目的而脱离实际的教学内容,进行生硬且刻意的说教。教师需要巧妙地将育人元素细致地融入到语言知识的学习和语言技能的训练之中,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让学生在自然而然的学习过程中接受到良好的教育熏陶,从而避免产生抵触情绪,确保育人效果的最大化。
(二)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由于每个学生的成长背景、认知水平以及品德发展状况各不相同,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因此在育人实践中,教师必须高度关注这些差异,采取因材施教的策略。对于品德发展较为优秀的学生,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他们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带动其他同学共同进步;而对于在品德方面存在不足的学生,则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耐心和细心,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并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与帮助,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育人过程中得到应有的成长和支持。
(三)长期坚持,形成育人合力
学科育人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系统工程。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必须持续不断地贯彻育人理念,将其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与此同时,教师还应积极加强与班主任、其他学科教师以及家长的沟通与合作,形成强大的育人合力。通过多方协作,共同构建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育人体系,从而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确保育人目标的顺利实现。
四、结语
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材为学科育人功能的渗透提供了丰富资源,通过在词汇语法、阅读、口语写作以及课堂内外活动中巧妙渗透育人思想,能够实现英语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育人元素,遵循自然融合、关注个体差异、长期坚持等原则,将育人工作落到实处,助力学生成长为具有良好语言能力、文化素养、品德修养和思维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人。
参考文献
[1] 王熹爱 . 德育为先 , 绽放育人之花——谈德育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J]. 考试与评价 , 2025(1):0070-0072.
[2] 郭焕茹 ." 课程思政 " 视域下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德育渗透路径研究 [J]. 生活文摘 , 2023(6):0125-0126.
[3] 赵滢. 体验式德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渗透路径[J]. 家长,20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