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浅谈农田建设规划中植保技术的集成应用

作者

陈伟杰

321324199401260051

关键字:农田建设规划;植保技术;集成应用

引言 : 农田是农业生产的根本,它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耕地建设在保障耕地资源合理利用的同时,也面临着日趋复杂的病虫害问题。植物防治是保障农业生产和农业生产安全的重要措施,其综合利用已成为当前农田建设规划研究的热点。利用各种植物保护和防治技术,可以有效地防治农作物的病虫害,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减轻对环境的污染,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推动农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1 植保技术集成应用的重要作用

1.1 保障粮食安全

农作物病虫害严重危害我国粮食生产。根据有关资料,世界范围内,每年有 20-40% 的农作物遭受病虫害危害。高效的农业防治技术集成应用,可以实现对农作物病虫害的及时精准防控,尽可能地降低农作物的损失,保证粮食生产的稳定性,为我国的粮食安全提供可靠的保障。以小麦主产区为研究对象,综合采用物理防治(如防虫网)、化学防治(精确用药)、生物防治(释放天敌昆虫)等方法,实现对麦蚜、吸浆虫等虫害的有效控制,保障小麦高产稳产。

1.2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植物防治技术的集成应用可以有效地降低农业非点源污染,保护农田生态环境。生物防治是指利用天敌昆虫和微生物来防治害虫,降低农药对土壤、水、大气的污染;物理防治采用物理方法减少化学杀虫剂的用量,如诱虫灯、防虫网等;农业防治主要是通过合理轮作,翻耕晒垡,提高作物对病虫害的抵抗力。通过以上措施的综合应用,可以有效地维护耕地的生态平衡,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 植保技术集成应用的现状

目前,植保技术集成难度比较大,国内外多种植物保护措施相互兼容,如:生防和化防难以协同,化学药剂易对天敌昆虫及微生物产生危害。另外,农业生态环境、作物品种、病虫害发生规律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使得多项技术的集成难以实现。再就是农户的知识和技能缺乏,一些农户还没有意识到农业病虫害综合防控的重要意义,还在沿用传统防控手段,对新型植保技术的接受度不高。此外,由于农民自身的文化素质与技能水平存在差异,使得其对复杂的植物保护技术的掌握与运用难度较大,从而制约了其在农业生产中的推广应用。

3 农田建设规划中植保技术的集成应用

3.1 制定综合防治方案

在农业部的要求下,要充分利用植物保护技术,形成一种综合性的防治措施,使植物保护技术真正发挥其作用。具体来说,就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通过物化防治、生物防治等综合防治手段来防治农作物病虫害,从而实现最好的防治效果,防止单一使用农药造成的作物生产安全无法得到保证。一般说来,通常采用的综合控制方式有三种,它们主要是从综合控制的角度来运用的:一种是杀虫灯,是一种通过物理手段来消灭大面积的害虫,因为这种灯对周围的环境没有什么负面的影响,并且帮助减少了农药的使用,因此可以间接地给环境带来好处。二是设置诱捕器,有针对性地诱杀靶标,以抑制有害生物的繁殖。如果利用抑制剂等物质来干扰雌、雄成虫的交配和生殖,则可以减少有害生物的种群。第三,性诱剂,是利用害虫之间的自然习性,利用雌性激素等物质来引诱害虫,从而阻止害虫的繁衍,从而达到控制害虫数量的目的。

3.2 加强对清洁措施的应用

设施具体来说就是一种半封闭或完全封闭的、和科学技术有效结合的一种系统。所以,为了强化清洁措施的运用,必须根据设施本身所具有的特性,确保设施能够有效地保护农作物,减少病虫害对农作物的健康成长。合理、高效地使用植物保护技术,首要的问题是要从病害的源头和传播途径进行有效的防治。在进行播种前,必须提高对病苗的有效清除能力。另外,在种植的时候,要对各个方面进行消毒,确保在生长的过程中不会有生病的植物出现。为作物进行的灌溉工作,必须确保施用的水是干净的,并以此为基础施用合适的化肥。尽量避免使用废水,废水;如果使用有机肥,一定要充分分解,确保不带病虫害。一般情况下,使用 1:50:10 的福尔马林水溶液对设备进行清洁,主要是对设施里面的各种设备进行清洁,包括墙壁的框架和相关的农机。在夏天的时候,要让农民们在夏天的时候,将框架等器具放在太阳下晾晒,利用紫外线对设备进行有效的消毒,这样才能保证农作物的健康成长。

3.3 绿色保护技术的应用

强化绿色保护技术的合理、高效使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作物种植的总体效益,在作物生长的全过程中创造有利的环境,为后续作物的高质高产提供了有力的保证,增强了作物对病虫害的抵抗力,从而减少了病虫害对作物的负面影响,从而从根源上解决了病虫害问题。要使农民们能合理地利用轮种来发展农作物。采用轮作法的主要目标是通过有效地摧毁有害生物链,从而减少疾病的发生。在进行作物种植期的确定时,要以实际发生的病虫害在缺乏粮食的情况下的承受力为基础,通常是两到五年。农民在选择农作物品种时,尽量选择抗病品种。要有能力将本地农作物的种植习惯和一般的消费模式相结合。确保选定的作物品种对病虫害具有较强的抗性,从而达到有效防治病虫害的目的,从而为以后的作物健康成长提供有效的保证。另外,通过嫁接可以有效地增强农作物的抗病性,将抗病性强的植株嫁接到正常植株上,不仅可以有效地增强作物本身对病害的抗性,还可以有效地防止以土壤为媒介的某些疾病,如细菌性枯萎病、蔬菜枯萎病等。在嫁接中使用的是砧木根系,它对土壤环境的要求不高,通过嫁接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改变作物的根系形态,从而提高作物的抗寒和抗寒性能,增强其对当地气候的适应能力,从而促进作物对土壤营养元素的吸收,为以后的高品质、高产量奠定基础。

3.4 合理的进行病虫害防治

农户可以在设施种植区的通风部位和入口处安装适当的防虫网,其作用是将害虫与外界的害虫隔离开来,从而避免害虫与农作物的直接接触,从而达到切断病毒的来源。加上防虫网,不仅可以有效地阻挡害虫,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强光的影响。现在已经出现了可以驱赶蚜虫的防虫网,这种防虫网的作用主要是利用生物特征来驱赶一些小型害虫。防虫网的使用速度快,而且不会增加成本,是目前比较有效的防治病虫害的方法。在选择病虫害的方法时,要注意综合运用各种病虫害控制技术,并要充分考虑到使用化学药剂对作物健康生长造成的伤害,尽量采用生物技术和物理技术。例如,根据病虫害对色彩的响应,在设施里面放置一块黄色或蓝色的胶板,就可以有效的杀死某些害虫。还可以利用害虫的天敌对害虫进行有效的控制,例如使用七星瓢虫等,减少病虫害问题对农作物健康成长的影响。

3.5 注重植保宣传效果

部分农户还停留在传统的耕作方式上,对其实际应用价值缺乏足够的认识。为了更好地促进农业科技的发展,应加大农业科技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农民对农业生产的认识。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设立试验田,在农户对植物保护和保护技术了解不多的情况下,在各村开展试验,通过与传统农药的对比,更好地了解到植物保护技术的优势。第二,借助新闻媒介,可以在宣传栏、农业栏目上发布植保技术相关的内容,也可以以相关部门作为主体,开通微信公众号,使广大农户对植保技术与增产增收的关系有更深入的了解。另外,还可以组建专家团队,深入到农田指导农户,指导农户科学用药,防止农药过度使用,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进而对农产品造成安全风险。

4 结束语

综合运用植物保护技术对农田建设进行规划,是实现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采用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农业防治以及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可以对病虫害进行有效的防治,降低化学农药的用量,提高农产品的品质,保护农田的生态环境。促进我国农田生态系统的综合利用,为我国粮食安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在今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植物保护与保护技术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创新与发展,综合运用的模式也会越来越完善,从而为农业的现代化建设提供新的动力。

参考文献:

[1] 张丰军 . 植保技术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思考 [J]. 农民致富之友,2018(10):127.

[2] 吴建红 . 绿色植保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分析 [J]. 南方农机 ,2020,51(01): .

[3] 孟燕 . 构建新型植保服务体系加快植保技术推广的策略 [J].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1(06):137-138.

[4] 李斌山 . 绿色植保技术在设施栽培中的集成应用分析 [J].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1(06):143-144.

[5] 李北京 , 周庆丰 . 植保技术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探究 [J]. 南方农业 ,2019,13(32):23-24.

[6] 刘建君 . 浅谈农业生产中绿色植保技术的推广运用 [J]. 新农业 ,2020(1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