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式绘本阅读在幼儿园教学中的运用策略探究
杨扬
克东县龙源幼儿园
引言:
在具体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需要结合幼儿自身的认知特点和兴趣爱好,选择合适的绘本内容和相应的互动形式,通过与幼儿共同阅读的方式,让教师发挥一定的引领作用,让幼儿能够结合实际理解故事内容,并鼓励他们发表个人观点和想法,使其能够正确理解并表达自己的看法。而游戏活动的互动能够从整体上促进幼儿更好、更快地理解绘本内容,让幼儿能够在乐学中获得相应收获。
一、师幼共读——共同建构阅读经验
1. 运用对话式阅读,优化互动环节
对话式阅读注重以师幼口语交流为主要教学形式,注重在绘本阅读中教师通过发问、复诵幼儿话语、有效拓展话题等方式,引领幼儿在阅读中反复思考和不断讲述,提升自身参与性与能动性,不再局限于教师一人的讲述过程,而是构建一种开放性对话环境,在与教师、同伴的互动中对绘本内容有更深入理解的基础上,更好地培养语言表达与社会交往能力。
例如,在阅读绘本《猜猜我有多爱你》的过程中,通过逐页设问带领幼儿注意到小兔子与大兔子说爱的方式,在读到“小兔子张开臂膀说‘我爱你有这么多’”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邀请幼儿模仿小兔子的动作说“我爱你就像……”等句型,引导幼儿将已知与自身体验相结合,进行情感表达,然后引导幼儿说“你有没有像小兔子一样通过行动表达过爱呢?”,从而进一步发散情感话题,引发幼儿对情感表达的进一步思考和想象。
2. 运用细节式阅读,拓展思考空间
细节式阅读强调引导幼儿观察绘本中的细节线索以及细节的变化,从人物的表情、动作,从背景、颜色等方面,都可以成为幼儿讨论交流的焦点。教师以此为基础,引导幼儿进行观察与想象,能够锻炼幼儿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促进幼儿理解文本内容的同时,也促进了幼儿批判性、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对幼儿的语言以及思维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如绘本《爱心树》中,教师可借助“树”形象的变化引导幼儿理解树的形象是从树梢茂盛到树杈稀少,再到树干被锯倒。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大树为什么要给予男孩这么多?”“你如果是大树,你又会做些什么”等问题引发幼儿思考和探讨,发现故事不只是在讲述一个小男孩和一棵树的故事,更呈现了一种无怨无悔的爱与牺牲的情感价值观。教师可以延伸到幼儿的生活,如:又是谁在默默地在为你付出? 使幼儿对情感主题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二、游戏互动——自主深化阅读体验
1. 区域互动——建立连贯一致的绘本主题
区域互动旨在幼儿分领域、分层次的游戏活动所对应的图画书主题人物及情节构成相互关联的游戏情境,通过幼儿与材料的直接操作和角色扮演充分认知图画书主题意义,从而以多种感官刺激和表现形式,同时调动幼儿积极参与的热情,引发幼儿亲身感受并建构起图画书主题认知的整体意义,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进而使得幼儿的语言表达、社会交往、创造性得到全面发展。
例如,在绘本《花婆婆》延伸活动中,教师可以布置三个主题区域。在“梦想旅行角”,孩子们利用地图、车票、背包、望远镜等道具展开“旅行”游戏,自行设计路线;在“海边生活角”,提供沙子、水、贝壳等自然材料,孩子们模拟居住在海边的日常场景;在“美丽行动角”,将自己化身为“花婆婆”用彩纸制作花、布贴画、美化小花坛等方式让世界更美丽。这些区域活动将绘本中主人公的三桩承诺落实到具体,并在动手实践中完成故事精神的内化和提升。
2. 虚实互动——创设真实可感的阅读情境
虚拟和真实相交融的绘本活动借助绘本故事,将故事情境进一步迁移至真实的生活情境,引导幼儿借助现实中的体验、模仿等发现、体会生活中相似的情感及行为模式,深化对文本的认知。借助建立的接近幼儿生活经验的实践活动,让幼儿由绘本故事中的人物、事件出发,拓展感知、表达、思考、迁移的能力实现从“听故事”到“做故事”的转移。
比如在读了绘本《我是彩虹鱼》后,可以开展“分享与友情”的活动,在班上创设“海底世界角”,并指导幼儿为自己制作一条“彩虹鱼”,用彩纸或者亮片粘贴鱼鳞,老师再创设“友谊分享箱”,请每位幼儿将自己一片“闪光鱼鳞”送给朋友,表达喜欢,同时也可与朋友交换故事、玩具、小礼物等,体会分享的喜悦和温暖。通过“给予”的行为习练和“友情”的表达体验,幼儿进一步理解了彩虹鱼孤独到快乐的心路历程,在现实生活中,学会了如何处理朋友关系、懂得与人交朋友。
结束语:
随着互动式绘本阅读教学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开展,以师幼、幼儿与幼儿的积极互动教学方式,能够极大地调动幼儿的语言表达与思维能力,使幼儿的阅读兴趣、综合素养等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这就要求幼儿园教师,今后能够继续创新与丰富互动形式,配以不同类型的互动方式,以及各种游戏,来激发幼儿浓厚的阅读兴趣,也能增强幼儿的阅读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 邹烨恬 . 幼儿园互动式绘本阅读活动的探索与实践 [J]. 今日教育 ( 幼教金刊 ),2023,(12):47-50.
[2] 周 晔 . 游 戏 在 幼 儿 园 绘 本 教 学 活 动 中 的 应 用 [J]. 读 写算 ,2022,(36):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