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小班幼儿社会性发展中的师幼互动问题及其策略
毛京毅
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隆鑫幼儿园 重庆 409600
一、师幼互动与学前儿童社会性行为的内涵
师幼互动是指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发生在幼儿园教学、游戏和生活的方方面面,高质量的师幼互动对教师和幼儿都具有重要价值。在全面观察和了解幼儿的基础上,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运用积极有效的互动策略,建立良好的师幼互动关系,以此给予幼儿潜移默化的影响,促进幼儿发展。
二、小班幼儿社会性行为发展状况
(一)小班幼儿的自我意识开始萌芽
小班幼儿的社会行为还处于发展过程中。他们的社会交往主要通过家庭和幼儿园来扩大。他们开始渴望与他人交流、活动,并掌握一些基本的社交礼仪。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更好的认识自己、个人独立等对他们是有利的。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潜在的个人中心性,他们也会与他人产生冲突和矛盾,并在协调冲突中逐渐学习到一些社会规则。
(二)小班幼儿初步尝试社会合作与交往
陈鹤琴在研究结果中强调了4 \~ 6 岁儿童认知特征的合作性:3
岁儿童开始萌发出社会合作的意向,但目前儿童间的合作认知和合作交往水平较低,被认为是“几个人在一起”的活动模式。当然,这一阶段的儿童还处于初步的实验阶段。为了促进儿童在这一阶段的合作互动行为,需要注意适当的活动和体验,让儿童感受到合作互动的价值和规则,让儿童在实践中感受到合作互动的价值和规则。
(三)小班幼儿初具社会化角色认知与情感体验
虽然小班幼儿对社会角色的认识比较肤浅,对社会情绪的体验也不多,但与婴儿期相比,小班幼儿在社会角色和情绪方面都有一定的体验。在幼儿园中,虽然有些幼儿表现出哭闹、攻击等不利于合作和社会交往的行为,但越来越多的幼儿开始适应幼儿园生活,尝试在幼儿园课堂中与其他幼儿交流,与其他幼儿一起游戏,以角色的身份参与游戏。
三、基于小班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师幼互动问题分析
幼儿一旦进入幼儿园,幼儿园环境就开始对其社会性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幼儿与幼儿园人群接触范围的扩大,教师互动方式和内容的增加和变化,为幼儿社会性发展提供了物质和精神基础。然而,师幼互动对幼儿的影响是双重的;一些师幼互动行为有利于促进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而不良的师幼互动行为则会阻碍学前儿童社会性行为的发展。
(一)师幼互动中教师对幼儿评价偏低
在个人发展中,个体根据自己在社会环境中的经验来定义自己。对于幼儿来说,教师是一个权威的存在。教师在师幼互动中对幼儿给予的言行方面的“回应”对幼儿有显著影响。儿童从这些互动中获得关于自己行为的信息,这是自我形成的基础。关于每个幼儿的价值判断、幼儿的表现、每个幼儿是否符合教师的期望、每个幼儿是否得到教师的认可等最重要的信息,都会直接影响到学前儿童自信心和独立性的发展。在当前的师幼互动中,一些师幼互动常常处于" 责怪孩子" 和" 数落孩子" 这些环节。
(二)师幼互动中的方式过于单一
儿童倾向于模仿来习得积极的社会行为。在幼儿园中,经常会看到小班幼儿之间的相互模仿,以及幼儿模仿教师行为的现象。有很多师幼互动过于同质化。例如,当教师表扬一个孩子帮助其他人的行为时,班级中的大部分孩子都渴望将自己的经历告诉老师,希望老师表扬他们。一些教师没有提供及时、积极的引导,反而打断了这些幼儿的“自我表现求关注”息行为,这可能会对幼儿社会性行为的形成产生消极影响。教师与幼儿的互动中,如教师训斥、惩罚或放任顽皮的幼儿,这会成为幼儿直接观察和接触的 " 模板 "。有的孩子在遇到顽皮的孩子时,会采取与老师相同的方法,甚至像 " 小大人 " 一样训斥淘气的孩子。
(三)师幼互动中幼儿难以获得情感满足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归属与爱的需要、被尊重的需要,是人的基本需要之一。归属感是群体的归属感和被接纳感。这种感觉只能在群体中找到。师幼互动为每个孩子提供了关注、关注、回应和情感反馈,能够促进归属感。不良的师幼互动使儿童难以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感、安全感和归属感,尤其是当他们处于困境或危险之中时。不良的师幼互动不仅不能为幼儿提供外部支持,还会给幼儿带来更多的心理压力。当幼儿试图从教师那里获得他们信任并愿意亲近的支持时,有的幼儿教师表现出忽视和冷漠,对他们所面临的处境缺乏同情。
四、师幼互动促进小班幼儿社会性行为发展的对策
(一)增强师幼互动,利用表扬引导幼儿独立自信
首先,教师可以为幼儿营造积极互动的氛围,增加互动的机会。例如,对于刚进入幼儿园的孩子,老师可以要求他们自我介绍,并在介绍时看似随意却善意地“插科打诨”,表达老师自己对孩子表现和孩子介绍的反馈,让孩子逐渐摆脱陌生的羞怯。在日常生活中,还可以引导儿童交流自己的想法或感受,表达自己的情感。
其次,运用表扬引导幼儿的独立性和自信心。当儿童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参与亲社会行为时,需要教师和家长的鼓励和认可,才能获得积极的反馈,并对其进行授权。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说:" 一个人最深层的品质是渴望被欣赏,渴望在欣赏中获得成功,渴望在成功中建立信心。"
第三,在幼儿生活中,教师可以引导他们互相帮助解决问题。例如,如果一个孩子并不擅长某项技能,老师可以引导其他表现良好的孩子教给他。同伴支持可以更好地促进认知技能和积极情绪的发展。
(二)丰富幼儿游戏经验,开展多元化的师幼互动
游戏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途径,对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形成和发展具有积极影响。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兴趣爱好,灵活开展多种形式的互动。在师幼互动中,语言互动是最传统的互动形式,可以直接表达意义和观点,加强相互之间的沟通和理解。此外,教师和幼儿的面部表情也能很好地进行沟通。如何让教师和幼儿理解对方的 " 表情语言 ",那么这种无声的互动可以帮助幼儿更准确地理解他人的态度和所表达的语言的意思。肢体接触和手势引导也是一种有效的交互方式,尤其是肢体接触,可以向儿童传递更多的情感信息。幼儿也可以通过依偎、倚靠等方式轻松地给教师带来情感上的影响。
五、总结
根据小班幼儿社会行为发展的现状,本文着重探讨师幼互动对学前儿童社会性行为的影响,最后探讨师幼互动促进学前儿童社会行为发展的方法。师幼互动中需要幼儿教师从教育者的角度来说,从责任的灵魂出发,真正为了孩子的成长。因此,幼儿教师有必要站在教育者的角度进行思考,承担起塑造灵魂的责任,真正思考幼儿的成长,通过幼儿的互动真正影响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白雷 . 师幼关系质量与中班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关系研究 [D]. 吉林外国语大学 ,2023.
[2] 应彩云 . 师幼互动中的师幼关系 [J]. 上海托幼 ,2023(03):22.
[3] 朱秋珂 , 李甦 . 师幼互动影响幼儿发展的内在机制:多因素的调节作用 [J]. 学前教育研究 ,2022(09):47-61.
[4] 文彦茹 . 乡镇普惠性幼儿园师幼互动质量与幼儿社会情绪发展的关系研究 [D]. 广西师范大学 ,2022.
[5] 杨爱仙 .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师幼互动的难点与优化路径探讨 [J]. 教育观察 ,2022,11(06):12-14+73.
[6] 孙彦 . 师幼互动中幼儿教师专业伦理的失范与重构 [J].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22,36(01):84-95.
[7] 刘秀丽 , 刘航 , 朱宇宁 . 师幼互动质量评价工具的述评及其对幼儿教育的启示 [J]. 东北师大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03):156-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