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看见儿童,同频回应

作者

刘晏侏

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隆鑫幼儿园 重庆 409600

高质量的师幼互动,有利于提高幼儿的游戏水平。能促进幼儿的认知发展,改善和促进师幼关系,激发儿童游戏的主动性、积极性,最终通过游戏活动提升儿童的各项能力。《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中特别指出了“师幼互动”的七项关键指标,在幼儿教育中,教师需要认真地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并敏锐地察觉他们的需求。当发现有需求时,教师应该及时用适当的方式作出回应,以促进师生之间的合作探究式互动 [1]。师幼互动对幼儿教育很重要。但在幼儿园游戏中,教师不自觉定位为指导者和督促者,导致师幼关系紧张。这使得幼儿参与兴趣低下,游戏表面热闹却思维停滞、行为重复,质量难以提升。

一、幼儿园游戏活动中“师幼互动”的现状分析

(一)互动目的不明

游戏是孩子们最重要的活动方式,通过它们可以探索周围的世界,并促进自我学习和发展。然而,多数教师简单地把自主游戏当成幼儿自己的游戏,在幼儿自主游戏时,师幼互动“缺位”或缺乏有效的师幼互动,导致幼儿的自主游戏变成毫无目的、浅尝辄止的“放羊式”游戏。

(二)互动方法不宜

教师在幼儿游戏内容的确定、发展方向、材料使用中看似在提建议,实则是潜在的指令,幼儿经常缺少主动权、自主权。如,师幼互动中指令语言多、开放式引导少、控制不好情绪、互动数量不够、互动质量不高、缺少情感交流等,导致幼儿游戏动力不足。

(三)互动形式单一

不同幼儿的性格特点、认知发展水平不同。教师易忽视幼儿的个性特点,忽略其发展水平的差异和个性化需求,用统一的标准和要求对待每一个孩子。

二、游戏活动中“师幼互动”的改进策略

(一)有高度,目的明确不干扰

1. 互动目标明确

有目的的师幼互动能拓展游戏范围,帮助幼儿掌握教育目标、激发创造力。教师提供引导和挑战,丰富学习体验。幼儿表达想法,感受关注和支持,促进发展和自信。

2. 互动步步深入

幼儿游戏环境是一个动态的环境,孩子们在探究的过程中,针对发现的问题,有了自己解决的方法,并用实践尝试,教师有逻辑性有层次地进行指导,有利于深入推进游戏进程。

以大班户外游戏《旋飞玩车场》为例:幼儿首次选择平衡车游戏点后,提前到场熟悉场地与材料。其间发现护具并学习其作用与穿戴方法。随后进行自由骑行,各自记录体验。此次体验增强了骑车兴趣,促使幼儿在不同地点尝试骑行并主动练习技巧。多次游戏后,幼儿骑行渴望更强烈,希望挑战高难度技巧。经小组讨论计划,幼儿决定自主搭建赛道,利用原始地形及辅助材料进行建构。教师引导幼儿在骑行游戏中融入场地规划、路线设计、合作搭建等内容,通过发现和解决问题探索后续游戏路径,并开展丰富和升级骑行挑战区等活动。

3. 互动双向奔赴

在教育游戏中,教师和幼儿是相互互动的主要角色。教师应该尊重幼儿的选择权。当游戏中出现问题或冲突时,教师应鼓励幼儿主动思考和解决。只有在真正与环境、材料和同伴进行互动时,幼儿才能产生真正的兴趣和自主体验。因此,教师需要让幼儿成为游戏的主导者,让他们能够主动控制游戏进程,并自主选择活动的方式和方法。这是教师指导幼儿游戏的关键。

(二)有深度,追求质量不随意

1. 控制情绪,以平等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互动

在开展游戏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与幼儿建立情感联结,这是师幼互动的纽带。在幼儿游戏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与幼儿的互动交流,让幼儿感受到教师的情绪情感,这不仅是一种良好的教学状态,也能让幼儿对于游戏有良好的心态。

2. 关注语言,以开放引导的语言与幼儿活动

一些教师在与幼儿的互动中常常采用封闭式语言进行交流,无法促使幼儿进行深入的思考与探究,导致互动的效果较差。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反思,可以引导幼儿用语言或者其余表达方式把抽象的游戏思维具体表现出来,如“你是怎么做到的?”“你有什么好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呢?”“你的想法是什么?”等。

3. 细致观察,以适宜有效的介入与幼儿互动

要实现良好的个性特征师幼互动,教师要认真地去观察孩子在各类活动中的行为表现并且要做必要的记录,并且一次观察和记录都不足以说明问题,需要经过长时间的持续观察,这样教师才能做出更加客观全面的分析,从而来提供有针对性的支持。另外,在幼儿游戏中请避免过早的干预和干扰。

(三)有温度,形式多样不单调

1. 要语言互动,也要体态互动

教师与幼儿进行语言互动后,应给予幼儿充足的时间去理解问题、思考回答、选择表达的词汇等,在对话过程中,教师需要耐心等待。此外,与体态互动无法割舍,包括面部表情、眼神交流、身体姿势等方面。比如,当用期待和鼓励的眼神注视着孩子时,向他们微笑,身体稍前倾或蹲下来与孩子保持目光交流等,这些行为都能传递给孩子力量,有助于营造一种宽松、自由的沟通氛围,进而引起孩子的积极响应。

2. 要一对多互动,更要一对一互动

在开展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常规采用一对多的互动方式,如小组计划分享、幼儿计划介绍,小组讨论等。这样的方式能够促进幼儿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但同时也会产生个别幼儿被忽略的情况,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在游戏过程中可以尝试使用“一对一”互动方式,通过一对一的互动后开展相应的探究活动,才能更好地支持幼儿的持续、深度学习。

3. 要常态互动,还要多渠道互动

部分教师常常使用常态互动方法,如:鼓励幼儿运用语言、绘画这两种表征方式,但是但对于年龄较小、语言能力和绘画能力偏弱的一些幼儿,这些方式往往不足以使他们的真实声音浮现出来。为了获取幼儿的真实游戏体验,教师应当采取多渠道互动方式,如访谈、儿童拍照、地图制作等多种互动方式,通过多种方式的使用及所获取信息的组合,就能够“拼出”有关儿童游戏经验的完整图画[2]。

4. 要现场互动,也要延迟互动

师幼关系及互动方式的运用主要体现在整个游戏开展过程中 [3]。教师对幼儿行为的观察分析,提供有价值的活动支持帮助以及对幼儿经验分享、学习品质提升的共同探讨。教师不仅在游戏过程中直接进行现场师幼互动,也可采用延迟互动的方式,比如表征后的记录与评价,游戏后的反馈与交流。

通过对幼儿游戏后表征进行解读,可以捕捉幼儿的游戏状态,借助表征不断思辨,适时调整策略,积极支持幼儿的游戏 [4]。以户外游戏《爱莎魔力城》为例:教师在游戏后鼓励幼儿用游戏日记记录有趣的事,并分享给爸爸妈妈、同伴或老师,以唤起搭建过程、介绍新方法和解决问题。

有效的师幼互动不仅能和幼儿建立亲密的关系,还能促进游戏质量的稳步提升。因此,教师要不断思考、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在游戏中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在实践中积累丰富的互动经验,并将经验灵活运用于游戏指导中,开展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激发幼儿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幼儿自主、全面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 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 [M]. 开明出版社 ,2022.

[2] 江夏 . 用好“马赛克方法”一对一倾听幼儿 [N]. 中国教育报 ,2022-12-25(版次:02 版).

[3] 姜德芬 . 幼儿园角色游戏中师幼互动存在的问题及策略研究 [J]. 当代音乐 , 2018(1):3.DOI:CNKI:SUN:DDMU.0.2018-01-027.

[4] 金文洁. 幼儿园户外游戏中师幼互动的有效策略[J]. 新课程,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