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产业背景下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机制探析
曾爱英
湖南体育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 湖南长沙 410000
引言
近年来,体育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新增长点蓬勃发展,其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日益凸显 [1]。然而,在市场化、商业化浪潮冲击下,体育行业面临价值观偏差、 产业结构与市场等问题,亟需思想政治工作的有力引导 [2]。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体育产业发展,构建契合行业特性的创新机制,成为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课题 [3]。本文基于现状剖析与实践探索,对体育产业背景下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机制展开深入研究。
一、体育产业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关联
随着全球经济与文化的深度融合,体育产业已突破传统竞技与健身的范畴,演变为集经济、文化、社会价值于一体的复合型产业。在此背景下,思想政治工作与体育产业呈现出紧密的共生关系,根据 2023 年国家体育总局年报,在思政工作投入强度TOP20 的体育企业中:劳资纠纷发生率同比下降42%,ESG 评级平均提升 1.7 个等级,品牌美誉度正向舆情占比达 83%"。体育产业天然具备的群体性、竞技性与文化传播属性,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生动的实践载体。运动员在赛场上的拼搏精神、团队协作意识以及对规则的敬畏,都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象化表达;而体育赛事、健身活动的广泛开展,也成为传播主流思想文化、凝聚社会共识的重要渠道,使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以更具亲和力的方式融入大众生活。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对于体育产业而言,它不仅是推动体育产业健康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确保体育产业沿着正确方向发展的关键。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可以引导体育产业从业者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操守,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社会责任意识,能够有效规避商业利益驱动下的违规行为,净化行业风气;同时,以理想信念教育激发体育工作者的奋斗热情,有助于提升体育产业的服务质量与文化内涵,推动全民健身事业与竞技体育协同发展。两者的有机结合,不仅能够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更能为体育产业注入持久的发展动力,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二、现有思想政治工作状况剖析
(一)取得的成效
在体育产业发展进程中,思想政治工作已取得诸多显著成效。在竞技体育领域,通过长期的思想政治教育,我国运动员群体形成了强大的民族自豪感与爱国情怀,在国际赛场上以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精神风貌,生动诠释了爱国主义精神。在全民健身推广方面,各地依托社区体育活动开展思想教育,传播健康生活理念与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增强了群众的集体归属感和社会凝聚力。此外,针对体育行业从业者开展的职业道德培训,也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行业行为,提升了服务意识。
(二)存在问题
现有思想政治工作仍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方面,教育内容与形式相对滞后,多以传统的说教式、灌输式为主,未能充分结合体育产业的行业特性和从业者需求,导致吸引力不足、参与度不高;另一方面,工作机制不够完善,部分体育企业和单位对思想政治工作重视程度不足,存在重业务轻思想的现象,缺乏常态化、系统化的教育体系和科学有效的考核评价机制。这些问题制约了思想政治工作在体育产业中作用的充分发挥,亟需通过创新机制加以改善。
三、创新方向与策略
(一)理念创新
突破传统思想政治工作单向灌输的局限,树立“以人为本、融合发展”的核心理念。在体育产业语境下,需充分尊重运动员、教练员、体育企业员工等不同群体的个性化需求,将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发展规划、心理健康建设、体育精神培育相结合。例如,针对运动员的职业生涯特点,将爱国奉献教育融入职业理想引导,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职业目标;面向体育企业管理者,强化社会责任意识与商业伦理教育,推动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平衡发展。通过理念革新,使思想政治工作从“任务型”向“服务型”转变,增强教育对象的认同感与参与感。
(二)内容创新
立足体育产业多元场景,构建具有行业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在竞技体育领域,深挖中华体育精神内涵,将“女排精神”“中国乒乓精神”等典型案例转化为教育素材,强化拼搏意识与集体荣誉感;在全民健身领域,融入绿色健康理念、文明健身规范等内容,引导公众树立科学运动观;针对体育产业新业态,如体育传媒、赛事运营等,增加版权保护意识、网络文明素养等教育模块。此外,结合时代热点,引入国际体育交流中的文化自信教育,帮助从业者在全球化竞争中坚守文化立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动态更新与精准供给。
体育文化蕴含着顽强拼搏、公平竞争、团结协作等价值观,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载体和资源。在新时代背景下,体育文化不仅有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文化认同感,也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生动、具体的实践场景。通过体育赛事、校园体育活动、群众健身等形式,思想政治工作可以更自然地融入大众生活,实现价值引导的“润物细无声”。尤其在青少年群体中,体育文化能够有效提升集体意识、责任感和国家认同感,助力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三)方式创新
借助数字技术与新媒体平台,创新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方式。利用短视频、直播、互动 H5 等形式,将理论知识转化为生动有趣的视听内容,例如制作“体育精神微课堂”系列短视频,以运动员成长故事传递正能量;搭建线上学习社群,开展主题讨论、案例分享等活动,增强互动性与参与感。同时,注重实践教育的作用,组织红色体育基地研学、社区体育志愿服务、体育赛事公益活动等,让参与者在实践中深化思想认知。
休闲体育作为群众参与度高、形式多样、贴近生活的体育活动,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其轻松自然的氛围为价值引导和文化传递提供了更具亲和力的场景,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从“灌输式”向“体验式”转变。在休闲体育中,通过引导参与者树立科学健康的生活理念、强化规则意识与集体观念,可在潜移默化中实现理想信念教育与道德品质塑造。尤其在社区、公园、健身广场等基层公共空间,思想政治工作能够借助休闲体育活动延伸触角,贴近群众实际,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化、情感化与实效性。
(四)机制创新
构建“政府 - 企业 - 社会”协同联动的思想政治工作机制。政府层面,出台政策文件明确体育产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与责任,加强行业监管与资源统筹;体育企业需将思想政治工作纳入战略规划,建立常态化培训机制与考核激励制度,将思想表现与员工晋升、评优挂钩;社会组织可发挥桥梁作用,整合高校、媒体、公益机构等资源,形成多元主体参与的教育生态。此外,建立动态反馈机制,通过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等方式跟踪教育效果,及时调整工作策略,确保思想政治工作与体育产业发展同频共振,实现长效化、可持续发展。
四、创新机制实践案例分析
在体育产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实践中,国内外涌现出多个具有示范价值的案例。某国际知名体育赛事组委会以“绿色、共享、开放、廉洁”为核心理念,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赛事筹备全流程,通过开展“赛事服务与职业道德”专题培训,提升工作人员服务意识;运用直播平台开设“赛事背后的思政课”,邀请冠军运动员分享拼搏故事,增强教育感染力;设立“党员先锋岗”,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最终,赛事实现零重大安全事故,工作人员以优质服务展现国家形象,获广泛赞誉。国内某头部体育用品企业提出“运动报国”的企业文化,构建面向基层员工、中层管理者、高层领导的分层教育体系,依托企业 APP 打造“思政云课堂”,并通过“体育文化节”等线下活动传播价值观,设立专项文化基金将思想建设纳入考核,显著提升员工凝聚力与品牌认同感,实现业绩稳步增长。
国外某职业体育联盟则以“公平竞争、尊重多元、回馈社会”为价值导向,推出涵盖反兴奋剂、反歧视等内容的“体育精神教育计划”,通过制作纪录片、开展青少年公益营等方式,借助社交媒体广泛传播体育价值观;建立严格的道德行为准则与监督体系,规范成员行为。这些案例共同表明,思想政治工作创新需深度融合主流价值观与行业特性,通过理念革新、内容分层、方式数字化、机制协同化,精准匹配不同群体需求,以文化浸润与制度约束相结合的方式,将思想政治工作转化为推动体育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为行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可复制的经验范式。
五、结论
在体育产业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是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本文通过剖析二者关联、现存问题,从理念、内容、方式与机制层面提出创新策略,并结合典型案例验证实践成效。研究表明,唯有将主流价值观与体育产业特性深度融合,构建多元协同创新体系,才能实现思想政治工作与体育产业发展同频共振,为行业注入持久精神动力与发展活力。
参考文献
[1] 潘媛媛,朱玲,陈佳.体育产业概论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与应用研究[J].体育世界 ( 学术版 ), 2023(11):43-45.
[2] 彭搏耀, 舒俊宏 . 体育教育专业足球课程思政建设育人路径研究 [J].产业与科技论坛 , 2023, 22(13):119-120.
[3] 孙立艳 , 陈艳梅 , 孟庆莹 , 等 . 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融入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 [J]. 产业与科技论坛 , 2023, 22(23):9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