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分析
周月琴
四川省泸州市古蔺县椒园镇中心小学校 646505
小学语文作为学生语文学习的起始阶段,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语文学习任务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成为许多教师关注的重要议题。其中,读写结合是能够促进学生阅读与写作融合并进的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当中,教师应当重视读写结合教学策略的合理利用。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不仅能完成阅读学习任务,还能将阅读中的素材合理应用到写作实践中,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均衡发展,为未来的学习生活开启美好的开端。
一、开展以读促写教学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以读促写是实现读写结合的重要途径。阅读是吸收知识、积累语言素材的过程,而写作则是运用这些素材进行表达的过程,二者相辅相成。教师基于阅读实践,引导学生进行写作探究,能有效促使学生将写作与阅读联系起来,从而让学生顺利完成写作实践任务。
以《白鹭》为例,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首先引导学生深入品读文本,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首先,《白鹭》语言优美、生动,字里行间充满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与赞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反复朗读描写白鹭外形的段落,即:“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感受其中精准、传神的用词。随后,学生体会到语言的精妙后,教师引导他们思考作者是如何抓住白鹭的特点进行描写的,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然后,教师组织学生仿照这样的写法,描写自己熟悉的一种小动物,将阅读中积累的表达技巧运用到写作中,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在阅读中汲取养分,并在写作中实践运用,逐步提升写作能力,同时,教师还可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的篇章结构,分析《白鹭》文本中,先总写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再分别从外形、生活习性等方面具体描写,最后总结升华的写作框架,启发学生联系写作实践,分析这种结构安排的好处,从而让学生尝试用这种结构完成一篇关于植物的短文写作,从而促使学生在模仿中掌握文章的布局技巧,实现以读促写的有效衔接。
二、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中,教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帮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参与写作实践,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以《落花生》教学为例,这篇课文通过一家人谈论花生的好处,揭示了花生默默奉献的品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组织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花生好处的语句,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自己对花生品格的理解。随后,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其思维被充分激活,他们会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然后,在写作环节,教师组织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篇关于具有花生品格的人或事物的文章。此时,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指令,而是主动地去挖掘生活中的素材,运用自己在阅读中积累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写作。这样,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只需要进行适当的引导和点拨,帮助学生解决写作中遇到的问题,通过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确保学生在读写结合的过程中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三、创设读写教学情境
创设生动形象的读写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读写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学习。为此,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写作实践,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自主自主完成综合学习任务。
以《桂花雨》为例,这篇课文描绘了作者童年时代摇桂花的欢乐场景,字里行间充满了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在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创设教学情境。比如,播放桂花飘落的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桂花雨的美丽景象。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会更加深刻,他们能够更好地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情感。随后,在写作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童年时代的欢乐场景,仿照《桂花雨》的写法,写一篇关于自己童年趣事的短文。由于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受到感染,他们会更有兴趣回忆和写作,写出的文章也会更生动、更富有情感。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其他类型的情境,如问题情境、生活情境等,从而通过创设不同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语言的魅力,提高读写能力,实现读写结合的有效教学。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多元化教学策略的科学应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学生主动学习和发展,从而帮助学生在阅读与写作融合探究实践中,更好地实现语文学科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邱慧靓. 随文练笔 读写结合——小学语文课堂小练笔的有效教学策略 [J]. 华夏教师 ,2023,(02):78-80.
[2] 林丽娜 . 入文出文,水到渠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实践 [J]. 学苑教育 ,2022,(35):72-7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