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教学中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探究
周彩霞 魏玉
甘肃省甘南州卓尼县柳林中学 747600
一、引言
新高考改革对高中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读后续写题型作为考查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载体,要求学生基于给定文本进行合理续写,实现语言输入与输出的有机结合。然而,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在读后续写过程中常面临文本理解困难、逻辑衔接不畅、语言表达单一等问题。支架式教学模式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强调通过搭建知识框架与提供学习支持,帮助学生逐步跨越“最近发展区”,实现自主建构与能力提升。该模式与读后续写教学需求高度契合,为解决教学难题提供了新思路。
二、支架式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与核心要素
支架式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可追溯至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通过与环境的互动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维果茨基则提出,教学应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即现有水平与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通过提供适当支持帮助学生实现能力跃升。
支架式教学模式的核心要素包括情境创设、支架搭建、独立探索、协作学习与效果评价。情境创设旨在通过真实或模拟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支架搭建是教师根据学生需求提供语言、思维、情感等多方面的支持;独立探索鼓励学生利用支架自主解决问题;协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促进学生知识共享与思维碰撞;效果评价则通过多元方式反馈学习成果,优化教学策略。
三、支架式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教学中的应用路径
(一)情境创设:激活文本理解与写作动机
情境创设是支架式教学的起点,教师可通过多媒体资源、角色扮演、问题引导等方式,将学生带入与读后续写主题相关的情境中。例如,在续写涉及跨文化交流的文本时,教师可播放相关文化背景的视频,引导学生讨论文化差异对人物行为的影响,从而激活学生的文化图式,为后续文本理解与续写奠定基础。此外,教师还可通过提出开放性问题,如“如果你是主人公,你会如何应对这一困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写作动机,使其更主动地投入续写任务。
(二)支架搭建:支持文本理解与语言输出
支架搭建是支架式教学的核心环节,教师可根据学生需求提供语言、思维、情感等多方面的支持。
1. 语言支架:针对文本中的生词、句型与表达方式,教师可提供词汇表、句型模板与例句,帮助学生克服语言障碍。例如,在续写涉及情感表达的文本时,教师可提供描述喜悦、悲伤、愤怒等情感的词汇与句型,丰富学生的语言表达。
2. 思维支架:教师可通过问题链、思维导图等方式,引导学生梳理文本逻辑、分析人物性格、预测故事走向。例如,在续写前,教师可提出“故事的主要冲突是什么?”“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如何影响故事发展?”等问题,帮助学生构建文本框架,为续写提供思维支撑。
3. 情感支架:教师可通过分享个人经历、引导学生角色代入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文本中人物的情感变化,从而在续写中更自然地表达情感。例如,在续写涉及家庭矛盾的文本时,教师可分享自己处理家庭矛盾的经验,引导学生思考主人公的情感需求,使续写更具情感深度。
(三)互动协作:促进知识共享与思维拓展
互动协作是支架式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可通过小组合作、组间交流等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知识共享与思维碰撞。例如,在续写任务中,教师可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负责续写文本的不同部分,然后通过组间交流整合续写内容,形成完整的续写故事。在此过程中,学生可相互学习语言技巧、借鉴思维方法,同时培养团队协作能力与沟通能力。
(四)多元评价:反馈学习成果与优化教学策略
多元评价是支架式教学的关键环节,教师可通过自评、互评、师评等方式,全面反馈学生的学习成果。例如,在续写任务完成后,教师可引导学生从内容、逻辑、语言、情感等方面进行自评与互评,然后教师进行综合评价,指出学生的优点与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此外,教师还可通过反思教学日志、分析学生续写作品等方式,总结教学经验,优化教学策略。
四、支架式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教学中的实践反思
(一)支架搭建的适度性与针对性
支架搭建需兼顾适度性与针对性。过度依赖支架可能导致学生缺乏自主思考能力,而支架不足则可能使学生难以完成任务。因此,教师需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与需求,动态调整支架的类型与难度。例如,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教师可提供更多的语言支架与思维支架;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则可减少支架,鼓励其自主探索与创新。
(二)情境创设的真实性与趣味性
情境创设需兼顾真实性与趣味性。过于虚构的情境可能使学生难以产生共鸣,而缺乏趣味性的情境则可能降低学生的学习动机。因此,教师需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兴趣点,创设既真实又有趣的情境。例如,在续写涉及校园生活的文本时,教师可创设学生熟悉的校园场景,引导学生讨论校园生活中的趣事与困惑,从而激发其续写兴趣。
(三)互动协作的有效性与公平性
互动协作需兼顾有效性与公平性。小组合作中,部分学生可能主导讨论,而部分学生则可能被动参与。因此,教师需明确小组分工,确保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机会。例如,在续写任务中,教师可要求每个学生负责续写文本的不同部分,然后通过组内交流整合续写内容,从而保证每个学生的参与度与贡献度。
(四)多元评价的全面性与激励性
多元评价需兼顾全面性与激励性。评价内容应涵盖内容、逻辑、语言、情感等多个维度,评价方式应包括自评、互评、师评等多种形式。同时,评价结果应具有激励性,肯定学生的优点与进步,指出其不足与改进方向。例如,在续写任务完成后,教师可评选出“最佳创意奖”“最佳语言奖”“最佳情感奖”等,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与自信心。
五、结论
支架式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教学中的应用,为解决学生文本理解困难、逻辑衔接不畅、语言表达单一等问题提供了新思路。通过情境创设、支架搭建、互动协作与多元评价,教师可帮助学生逐步构建语言能力与思维品质,提升读后续写教学质量。然而,支架式教学的实施需兼顾支架搭建的适度性与针对性、情境创设的真实性与趣味性、互动协作的有效性与公平性、多元评价的全面性与激励性。未来,教师需进一步探索支架式教学的优化策略,结合学生需求与教学实际,动态调整教学方案,为提升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 周彩霞 .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教学中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实施 [J]. 新课程 ,2024,(28):83-86.
[2] 陈娟 . 新高考背景下支架式方法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J]. 学周刊 ,2023,(14):85-87.
注:本文是甘南州 2024 年度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研究成果 ,课题编号:GNJY(2024)GH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