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疆民族地区基层政权治理能力论析
袁海雪 周晨苏
云南省临沧市镇康县委党校
边疆民族地区由于其特殊地理位置、民族构成、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其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基层政权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石环节,直接关系到边疆民族地区社会平稳、经济发展、民族团结对其治理能力的高低;加大边疆民族地区基层政权治理能力建设,是推进边疆民族地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达成边疆民族地区长治久安的重要举措。
1. 边疆民族地区基层政权治理能力建设面对的困境
1.1 干部素质有待扩大
在边疆民族地区基层政权中,干部素质难题变成制约治理能力变大地核心因素之一。由于缺乏系统且深入的专业培训,进而在专业知识技能方面存在明显短板。关于一部分基层干部;在涉及农业产业发展规划时,一些干部对现代农业技术、农产品市场行情等了解甚少。所以难以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产业发展策略所以导致当地农业产业发展滞后,农民收入变化缓慢并且在法律法规理解层面,一部分干部对国家出台的与边疆民族地区密切相关的政策法规,如民族区域自治法、土地管理法,理解不够透彻以及在执行过程中容易发生偏差;当面对涉及土地权益分配、民族风俗习惯同法律法规冲突等复杂问题时,由于能力不够并且往往无法妥善摆平,进而引发群众不满意,影响基层政权公信力。
1.2 人才短缺
由此,人才短缺成为边疆民族地区基层政权治理能力建设面临的一大难题。这主要是由于边疆民族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状况所致,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企业数量不多,产业规模也较小,所能提供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有限,进而难以吸引高素质人才前往工作。同时,边疆民族地区的工作环境、生活条件相对艰苦并且也让很多人才望而却步。对于交通不便、基础设施不完善、教育资源匮乏等难题,基层政权面对着人才短缺、结构不合理双重困境。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一方面,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如经济、法律、管理等方面人才严重匮乏,导致基层政权在制定发展规划、摆平法律事务、实行社会管理等方面缺乏专业支撑,另一方面,人才结构不合理,年龄结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同时缺乏独创意识、开拓精神;这使得基层政权在面对新问题、新挑战时进而往往缺乏有效的应对措施因此制约治理能力的扩大
1.3 民族问题复杂
边疆民族地区民族众多,各民族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在语言、文化、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方面,这种多样性使得民族问题变得极为复杂。语言差异导致信息传递存在障碍并且不同民族之间在沟通交流时,存在误解因此影响政策传达、执行,文化差异则体现在价值观、生活方式等方面,同现代社会规范、要求存在一定的冲突。对于一些民族文化传统、习俗,基层政权在处理这些问题时需要考量民族文化特殊性并且否则容易引发民族矛盾。宗教难题和民族难题相互交织从而进一步扩大治理的难度。在边疆民族地区,一些民族信仰特定宗教,宗教教义、信仰对民族群众思想、行为有着久远的影响;一部分宗教极端势力利用宗教实行渗透、破坏活动进而煽动民族情绪,制造民族矛盾、社会不平稳,基层政权在维护民族团结、社会平稳地过程中同时需要正确区分正常宗教信仰、宗教极端思想,既要尊重、呵护各民族宗教信仰自由而且又要坚决打击宗教极端势力,这对基层政权治理能力提出极高的要求。伴随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各类社会矛盾、问题日益凸显。土地纠纷是较为突出的矛盾之一。由于土地资源稀缺性、重要性,在土地征收、流转、确权等过程中进而容易引发群众之间的利益冲突,在一些城市扩张、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土地征收补偿标准不合理、安置措施不到位等难题同时导致一部分群众不满意,引发群体性事件。
2 加强边疆民族地区基层政权治理能力建设路径
2.1 提升治理主体能力,加强干部培训
基层干部作为边疆民族地区基层政权治理的重点力量,其能力素质直接关系到治理成效。所以必须加大对基层干部培训力度,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培训体系;举办培训班是增加干部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可以根据不同岗位、职责需求,设置针对性培训课程,针对负责经济发展干部,开设宏观经济形势分析、特色产业培育与发展等课程;针对从事社会管理干部从而设置社会矛盾调解技巧、社区治理模式独创等课程,经过系统培训从而使干部能够掌握最新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培训内容应涵盖很多个方面,国家政策法规是干部开展工作的基本依据之后,必须确保干部对国家政策法规有深入理解、准确地把握。以便在工作中能够依法依规办事。对于边疆民族地区干部尤为重要同时只有了解各民族文化传统、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对于民族宗教知识,才能更好地开展民族团结工作。防止因文化差异、宗教难题引发矛盾,是干部履行职责的基本能力同时涵盖矛盾纠纷调解、公共平安维护、公共服务供给等方面的技能关于社会管理技能,则是推动边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重点关于经济发展理论,干部需要掌握市场经济规律、产业发展战略等知识。因此才能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经济发展规划进而促进当地经济的繁荣。
2.2 引进和培养人才
人才是推动边疆民族地区基层政权治理能力增加的核心因素。由于边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工作环境、生活条件相对艰苦从而难以引诱、留住高素质的人才。所以需要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引诱、鼓舞高素质的人才到基层政权工作;供给较高薪酬待遇、住房补贴、安家费等物质激励,处理人才的后顾之忧;在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等方面给予倾斜同时为人才供给广阔的发展空间;设立人才奖励基金,然后对在基层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人才实行表彰、奖励,激发人才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
2.3 化解社会矛盾
构建完善的社会矛盾排查化解机制,是及时发现并妥善处理各类社会矛盾与问题的关键所在。基层政权需定期组织开展社会矛盾排查工作,并深入社区、村庄、企业等基层一线,全面了解群众的需求与诉求,以此挖掘潜在的社会矛盾和问题。对于排查出的矛盾和问题,要进行细致地分类梳理,并建立详细的台账,明确责任主体,设定合理的化解时限,确保矛盾和难题能够得到迅速且有效地解决。
3 结束语
边疆民族地区基层政权治理能力建设是一项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的系统工程,关乎边疆地区的稳定、发展以及国家长治久安。在未来的实践中,应持续关注边疆民族地区基层政权治理能力建设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探索创新治理理念和方法。
参考文献:
[1] 张戈 , 黄小军 . 边疆民族地区基层政权治理能力论析 [J].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2023,25(05) :1-12.
[2] 熊琳 , 卢成观 .“五个必由之路”与新时代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关系向度 [J]. 广西民族研究 ,2023, (02):61-70 .
[3] 黄小军 . 边疆民族地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境遇、问题与旨向[J]. 云南社会科学,2022, (04):68-78 .
本文系 2025 年镇康县委党校申报课题范畴,课题级别为临沧市党校(行政院校)系统课题,课题名称: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边疆基层治理路径研究(选题编号:2025LCDXXT16)阶段性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