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建筑工程水泥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管理

作者

何棋贤 夏绍剑 李德坤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四川成都 610093

引言

在建筑工程领域,钢筋混凝土结构因具备良好的承载能力、耐久性及经济性,成为各类建筑的主要形式,广泛应用于住宅、桥梁、超高层建筑等工程中。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涉及材料性能、工艺技术、质量安全等多维度控制,其施工质量直接影响结构的可靠性与使用寿命。随着建筑向高层化、大跨度化发展,工程对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提出更高要求,如高强度钢筋的推广应用、高性能混凝土的配比优化、复杂节点的精准施工等,传统施工方法在材料利用效率、工艺精细化程度及安全管控方面的局限性逐渐凸显,亟需对关键技术进行系统性研究。

1 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特点

混凝土工程属于建筑工程建设期间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加大对混凝土工程施工的优化力度,明确该项技术实际运用要点,结合现场作业情况,对工程加以整体性和针对性分析,了解混凝土工程结构在施工期间出现的主要问题,全面保障该项工程的施工质量与效率。针对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要点的探索,需从综合角度分析,充分发挥现代科学技术的运用价值与优势,积极引入先进化的施工技术、材料、设备与工艺,最大程度上提升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运用水平,促使我国建筑工程行业发展更加稳定与长远。建设项目的混凝土施工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进行施工的时候,必须要对各个过程进行规范,才能确保工程的质量达标。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尽管在国内建设项目中,混凝土作为一种主流的工艺方式,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有部分工人由于受场地的情况、周围的环境等原因而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很难应付复杂的工作。在建设项目中,混凝土的浇筑包括混凝土的搅拌、浇筑和振捣,要确保建设项目建设的整体效果,就必须在各个阶段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有些施工公司会把建设工程转包给多个建设公司,而在这个过程中,作为主要的一环,需要业主自己来承担相关的建设工作,严禁转包,以免影响工程建设的统一。在建设工程中应用了混凝土的建造工艺,应以混凝土为主体,对整个工程的设计和建造进行全面的控制,从而对各个工序的工作进行有效的控制,符合具体的具体结构。为此,建设企业应确保砼制品的完整性,并严格把控砼的质量,改善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2 建筑工程中水泥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

2.1 混凝土原材料

在混凝土施工之前,首先要对其原材料进行严格检查,以保证施工的质量。混凝土的原材料主要包括以下几种:一是水泥。水泥是混凝土重要的组成材料,其质量直接影响着混凝土的质量。在本工程中,为了保证混凝土的质量,需要选择优质的水泥——硅酸盐水泥。二是石子。石子是混凝土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本工程中,选择的石子主要是中粗砂和卵石。其中,中粗砂是颗粒较粗、粒径较大的细骨料;卵石则是颗粒较细、粒径较小、形状不规则的粗骨料。在本工程中,采用碎石作为粗骨料。三是砂。砂是混凝土中用来填充骨料之间空隙的,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密实度的材料。在本工程中,选择的砂主要是中砂和细砂。其中,中砂、细砂质量应符合《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2006)的标准要求。四是水。水是用来调节水泥和石子之间空隙的材料。

2.2 水泥混凝土配比技术

在水泥混凝土的制备中,要获得最优的水灰比,减少用水量,就必须加入高效减水剂,而减水剂的质量和性能,以及减水剂的用量,都会对水泥混凝土的强度产生直接的影响。经有关实验测试,发现当水灰比低于 0.35 时,可显著提高水泥石的密度,从而提高其强度。当水灰比大于 0.35 时,将对水泥的水化作用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使水泥的压实度下降,从而对水泥混凝土的强度产生影响。另外,在水泥混凝土的配比中,矿物掺和料的种类、质量、掺入量等也会对其强度有很大的影响。就拿粉煤灰来说,在其中加入适当的粉煤灰,可以有效地提高混凝土的工作性能,提高混凝土的密度,降低其水化热,防止出现大范围的裂缝。混凝土由水、水泥、骨料、外加剂等组成,四成分的比例关系与用量决定着其的性能,现提出水胶比、粉煤灰掺量、外加剂是影响水泥混凝土强度的三大因素。水胶比,即混凝土配制中,用水量与胶凝材料总量之比。试验中掺合料即为粉煤灰、外加剂,且水泥 + 掺合料、碎石、砂子材料、外加剂用量固定,因此只需要调节水灰比,就可实现对应水胶比变化。试验中,粉煤灰含量一定的情况下,随着水胶比的增大,混凝土抗压强度有所升高,当水胶比 =0.413 时,抗压强度最高,由此可知应将水胶比控制在 0.40±0.01 范围内,以保障混凝土抗压强度符合工程要求。同时,混凝土配置的过程中,应注意混凝土配比的严格计算,虽然说工程设计方案中的混凝土配合比已经明确,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混凝土制备、浇筑环节往往会面临较多影响因素,加之混凝土骨料组成成分存在的显著特征就是复杂化,所以混凝土配比、制备环节,不仅要以设计标准为参照依据,也应以现场实际情况为依据进行科学配置和优化调整,以此保障混凝土质量与施工要求相符。

2.3 混凝土浇筑与振捣

混凝土浇筑前应先将模板、支架用水冲洗干净,模板上用水泥砂浆抹平压实,模板缝要填塞严密,并注意在浇筑混凝土前清除干净。浇筑混凝土时,先将下部混凝土振捣密实,再振捣上部混凝土。浇筑一般是由远到近进行;当浇筑高度大于 2m 时,应采用串筒、溜管或溜槽等将混凝土下料运至浇筑地点。为防止混凝土离析,宜用小直径短料斗、长料斗或斜溜槽进行布料。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需要对浇筑厚度进行严格控制,保证水泥混凝土浇筑的厚度不会超过 50mm 。在施工中,为保证混凝土的和易性和避免漏振、过振,可采用插入式振动器和平板振动器。插入式振动器应沿构件长度方向每隔 2m 左右设一点,平板振动器的振捣点间距为 50100mm 。混凝土的振捣要特别注意密实,振捣时应将振动棒插到混凝土中,每一处都要振到并让振动棒将混凝土表面振平为止。振捣过程中要随时注意钢筋及预埋件位置。振捣时应避免碰撞钢筋及预埋件。在进行人工抹面时,应注意保证抹面均匀、充分、到位。抹面层要反复压实,不应有起砂、麻面现象。

结语

为了确保水泥混凝土工程的高质量完成,施工方需要采取一系列综合性的技术控制方法。建立和完善施工标准体系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基础。标准体系应以国家及地方相关标准为依据,结合工程实际情况,细化施工流程、技术要求、质量控制等关键环节。通过制定科学、详细、可操作的施工标准,规范施工人员的操作行为,从而系统性地提高施工质量。水泥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控制是保障工程质量、提高工程效益、促进施工安全管理的重要手段。通过对水泥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控制、要点和方法的分析,以及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的探讨,为建筑工程施工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 孔庆珑 . 浅谈建筑工程中水泥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控制 [J]. 中国房地产业 ,2022(11):141-143.

[2] 袁修恒 , 姚树雷 . 浅谈建筑工程中水泥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控制 [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 ,2022(15):178-180.

[3] 徐长英 . 关于建筑工程中水泥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控制 [J]. 砖瓦世界 ,2024(15):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