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融”通后勤脉络:特殊教育学校后勤保障与教育教学协同发展的新视角

作者

杨玉祥

四川省什邡市特殊教育学校

引言:

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因生理或心理缺陷,对校园环境的安全性、适应性和支持性要求显著高于普通学校。后勤保障作为特殊教育服务体系的“隐性支柱”,其效能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体验、心理状态及校园安全。然而,当前特殊教育学校普遍面临后勤资源配置不均、服务人员专业能力不足、安全管理漏洞等问题,亟需探索后勤保障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新模式。本文从特殊教育需求出发,结合实践案例,提出后勤管理创新策略,以实现教育服务与后勤保障的协同增效。

一、特殊教育后勤保障的特殊性分析

特殊教育后勤保障的特殊性源于服务对象身心特征与教育需求的复杂性,其核心在于将“支持性服务”深度融入教育场景。特殊学生因感知觉障碍(如盲生的触觉依赖、听障生的视觉补偿需求)、肢体功能障碍或认知发展迟缓,对校园环境的安全性、适应性和支持性要求远高于普通学生。例如,校园设施需融入无障碍设计理念,如设置盲道、触觉地图、防撞扶手,并采用防滑地胶、圆角家具等降低意外伤害风险;生活设备需适配特殊身体机能,如降低水槽高度、配备电动升降桌,甚至定制专用餐具以满足手部协调障碍学生的需求。

同时,后勤服务需承担教育延伸功能,将生活场景转化为教学载体。例如,食堂不仅是就餐空间,还可通过分区标识、流程可视化设计(如色块标记餐具回收流程)培养自闭症学生的规则意识;宿舍管理需融入生活技能训练,由后勤人员配合教师指导学生完成衣物分类、床单整理等任务。此外,特殊学生情绪波动大、行为自控力弱,要求后勤人员具备基础心理干预能力,通过温和沟通、环境调节(如调整光线强度)缓解焦虑情绪,避免因环境刺激引发行为问题。这种“服务即教育”的特性,决定了特殊教育后勤必须以精细化、专业化和教育化为导向。

二、后勤保障与教育教学协同发展的实践路径

后勤保障与教育教学的协同发展需以“教育性服务”为核心,通过资源整合、流程优化与机制创新实现双向赋能。首先,在资源统筹层面,需打破后勤与教学的部门壁垒,建立“需求驱动 - 服务响应”的联动模式。例如,针对特殊教育学生需要强化生活技能训练的需求,后勤部门可联合教学团队设计“校园生活实践场景”,将食堂、宿舍、园艺区转化为教学场所,由后勤人员协助教师开展食材采购、衣物整理、绿植养护等课程,既提升学生自理能力,又使后勤服务直接转化为教育资源。同时,通过数字化平台实现资源动态调配,如根据课程表调整教室照明、温控设备参数,确保教学环境与教育目标精准匹配。

其次,在服务流程上需构建“闭环管理”机制。后勤部门应参与教学活动的全周期支持,例如在研学旅行前,协同教师制定安全预案,配备医疗急救包、定位设备及特殊饮食;在活动后收集师生反馈,优化车辆调度、住宿安排等环节。此外,建立“后勤服务 - 教学效果”的双向评估体系,通过学生能力测评、家长满意度调查等数据,反向推动后勤服务改进,如根据自闭症学生触觉敏感特点调整教室窗帘材质。

最后,通过人员能力共建强化协同效能。定期组织后勤人员参与特殊教育理论培训,掌握基础的手语沟通、情绪疏导技巧;同时鼓励教师参与后勤设施改造研讨,将教育理念融入环境设计,例如在走廊设置视觉提示系统辅助认知障碍学生导航,实现“空间即课程”的育人目标。

三、协同发展的保障机制

协同发展的保障机制需从组织架构、制度规范、人员能力与技术支持四个维度构建,确保后勤与教育教学形成深度联动的闭环系统。首先,在组织架构上需建立跨部门协作平台,成立由校领导牵头,后勤、教学、心理、医务等多部门参与的“协同发展委员会”,定期召开联席会议,针对特殊教育学生个性化需求(如康复设备配置、无障碍环境优化)进行专项研讨,打破部门壁垒,实现资源整合与信息共享。例如,在制定校园改造方案时,由教师提出教学场景需求,后勤部门提供技术可行性评估,共同制定实施方案。

其次,完善制度规范以明确权责边界。制定《后勤服务与教学协同操作手册》,细化后勤人员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定位(如课程辅助、安全监护)及服务标准,同时将协同效能纳入绩效考核体系,对积极参与教学支持的后勤人员给予奖励。此外,建立“首问负责制”,要求后勤人员对师生需求全程跟进,避免推诿现象。

再次,强化人员能力共建。通过“双师型”培训机制,组织后勤人员学习特殊教育心理学、行为干预技巧,使其能够配合教师完成学生情绪安抚、技能引导等任务;同时,安排教师参与后勤管理培训,掌握设施维护、应急处理等知识,提升教育场景中的风险防控能力。

最后,依托信息技术实现动态监管。搭建协同管理平台,实时同步教学计划与后勤服务安排,例如根据课程表自动调整教室设备状态,通过数据分析优化资源调配,并建立风险预警模块,对设施故障、安全隐患等提前干预,确保协同机制高效运行。

总结:

特殊教育后勤保障的特殊性体现在服务对象身心需求的复杂性上,要求校园设施无障碍适配、生活场景教育化改造,并需后勤人员兼具安全保障、生活指导与基础心理支持能力。其核心是以“服务即教育”为导向,通过精细化管理与专业化服务,将后勤保障深度融入特殊学生的成长支持体系。

参考文献:

[1] 傅朝晖 , 朱永久 , 谷柳 . 湖南省特教学校师资编制现状及建议 [J].现代特殊教育 , 2011, (12): 14-16.

[2] 张蓉芬 . 坚持“以人为本” 构建和谐校园 [J]. 现代特殊教育 ,2011, (02): 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