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建筑与景观设计中构成艺术元素的运用
刘雨
荆门市弘景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湖北省荆门市 448000
引言
在现代都市的构建与环境优化过程中,园林构造与景观布局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升,民众对优良环境质量的渴望也逐步增强,使得园林设计的影响日益显现。设计师借助对色彩、形状、质地等艺术元素的巧妙运用,将自然之美与建筑之巧完美融合,营造出既符合生态发展规律又不失美学价值的空间环境。因此,园林构造与景观布局在都市规划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成为构筑宜人居住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1 园林建筑与景观设计的定义和重要性
园林建筑与景观设计是指在特定空间内,借助艺术与技术的双重手段对自然及人造环境进行系统规划、精心设计和巧妙营造,旨在打造兼具美学魅力、生态效益和文化底蕴的户外空间。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环境品质的提升,通过匠心独运的园林建筑与景观设计,可有效美化城乡风貌,优化居住与工作环境;生态平衡的促进,合理运用植物及地形等自然要素,有助于维护并改善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文化的传承,园林建筑与景观设计往往融入地域历史文化元素,成为展示和传承地方文化的重要媒介;社会功能的发挥,园林空间为民众提供了休闲、娱乐、社交的理想场所,对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和身心健康大有裨益。
2 园林建筑与景观设计中的构成艺术元素运用策略
2.1 点元素的应用
(1)景观小品:园林中的景观小品如雕塑、喷泉、亭台等,常常作为点元素存在。它们可以成为园林空间中的视觉中心,起到点缀和装饰的作用。比如在城市公园的中心广场上设置一座具有艺术感的雕塑,能够吸引游客的注意力,提升公园的文化氛围。雕塑的造型、材质和色彩应与公园的整体风格相契合,如在现代风格的公园中,可采用简洁流畅的金属材质雕塑;在古典风格的园林中,则适合选用传统的石材雕塑。(2)植物点景:孤植树或小丛植物也可作为点元素。选择树形优美、姿态独特的植物,如银杏、雪松、紫薇等,种植在合适的位置,能够突出其个体美,丰富园林的景观层次。在草坪上孤植一棵高大的雪松,其挺拔的树形在绿色草坪的衬托下显得格外醒目,成为草坪空间中的一个亮点。
2.2 色彩与质感在空间氛围营造中的应用
色彩与质感堪称营造空间氛围的两大基石,二者协同作用于人的感官,深刻影响人们对空间的感知与情绪反馈。色彩不仅能重塑空间的视觉印象,更在心理层面引发深层次效应。例如:暖色系的红、橙、黄,常用于营造温馨、活泼的环境,适宜餐厅或公共活动场所,以激发活力与交流意愿;冷色系的蓝、绿、紫,则带来宁静、清爽之感,适合卧室或冥想空间,助人放松减压。在设计的实际操作中,色彩搭配需兼顾空间的功能性与审美诉求。设计师可通过巧妙融合植物的自然色调、建筑的主体色以及铺装材料的色彩,营造出和谐统一或对比鲜明的空间效果。例如,现代风格建筑以大面积的白色与灰色为主调,塑造简约现代感,辅以鲜艳的植物色彩如红花绿植,打破单调,注入生机。对于质感的运用,主要体现在材料的选择与处理上,不同材料具备独特的表面特性,如粗犷的石材、光洁的金属、柔软的植被等,这些质感差异能强化空间的视觉与触觉体验。粗犷材质赋予空间自然质朴之感,适于打造乡村或自然风格;光洁的金属与玻璃则传递现代科技气息,适于现代办公或商业空间。合理搭配不同质感的材料,设计师可进一步丰富空间层次,提升空间的品质与舒适度。
2.3 生态技术的综合应用
生态技术的综合应用是建筑设计与园林景观设计融合中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通过生态技术,有效提升建筑与景观的环境友好性、资源利用率及功能性能,推动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在雨水管理设计中,通过地形设计与设施布置实现生态效益。雨水管理系统与建筑和景观空间结合方式包括设计下凹式绿地、雨水花园、植草沟等。下凹式绿地可设置在建筑前庭或广场区域,调整地面标高,将雨水自然引流至绿地,加快雨水渗透。雨水花园选用耐水湿植物配置,将低洼地带打造成富有景观价值的生态区。透水铺装设计是硬质景观处理关键,选用透水砖、透水混凝土,将硬化地面雨水渗透压力转移至地下,减少地表径流。例如,停车场及步行道采用透水铺装结合植草缝隙设计,满足使用功能同时优化雨水渗透能力。在立体绿化及屋顶绿化设计中,根据建筑类型与位置制定合理绿化策略。建筑外立面采用模块化垂直绿化系统设计,种植攀缘植物,结合滴灌系统实现自动养护。绿色墙面设计将室外自然视野引入室内,减少视觉疲劳,营造健康宜人工作或居住环境。屋顶绿化根据建筑功能设计多种绿化形式,如低层建筑屋顶设计草坪与耐旱灌木形成屋顶花园,提供更多开放空间,显著改善屋顶热环境,增强隔热性能;高层建筑采用轻型绿化设计,如铺种草皮或设置种植槽,减轻屋面荷载。针对清洁能源应用设计,将太阳能光伏板和风能装置与建筑和景观设施深度整合。太阳能光伏板安装在建筑屋顶绿化上,兼具生态与功能效果,如地势较高的屋顶花园广场,在遮阳廊架上装设光伏板,形成兼具采光、遮阳和能源收集功能的多用结构。地面景观空间结合广场廊架、停车场顶棚设计光伏组件,为建筑与景观照明提供能源,形成绿荫环境,提供舒适体验。风能发电设施适合布置在通风效果强的开放场地,如大面积社区广场、海边公园等,设计小型艺术化风力发电塔,满足能源供给,与景观雕塑结合,成为场地特色。
2.4 景观设施的低碳设计
在低碳设计中,景观设施作为承载游憩活动、表达园林意境的重要载体,应遵循因地制宜、适度节约的原则。对于景观构筑物,如廊架、景墙等,建议采用石材、木材等生产加工工程碳排放较低的天然材料。景观小品选材应就地取材,减少远距离运输带来的碳排放。以景观长椅为例,可利用园内废弃的树木打磨拼装,再用金属构件点缀,实现变废为宝,在满足使用需求的基础上,力求结构简化,避免不必要的装饰性构件,达到低碳环保的目的。此外,景观照明作为营造夜景氛围的重要手段,其布局应合理,避免过度设计。在照明方式上优先选用LED 灯具。灯具配置应充分考虑游人的实际需求,如在入口景观、标志节点等重要区域适度布灯,而在辅助线性景观及次要游憩空间可选用感应开关,实现人离灯灭,从而在保证景观效果和游憩安全的同时,减少不必要的能耗。
结语
设计师凭借对艺术构成要素的深刻洞察与精妙运用,营造出既契合实用功能又洋溢美学韵味的空间环境。本文所倡导的策略涵盖空间布局的巧思、景观元素的和谐配置以及文化历史底蕴的有机融入,为园林建筑与景观设计提供了新颖的视角与实操路径。伴随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园林建筑与景观设计必将在优化环境、延续文化、维系生态和谐等方面持续扮演关键角色。未来,相关从业人员需进一步完善低碳景观设计的相关标准和指南,推广应用绿色材料、生态工艺等低碳技术,构建更加可持续的城乡绿色空间,为实现碳中和目标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许辰.园林建筑与景观设计中构成艺术元素运用分析[J].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4(10):13-15.
[2] 郭玲子,王莹. 基于景观生态学理论的风景园林规划方法途径探究[J].现代园艺,2024,47(21):143-145,148.
[3] 肖钰婷,张业强,吴小刚,等 . 植物景观设计在风景园林中的应用策略探析 [J]. 园艺与种苗,2024,44(9):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