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转型中的高校教学管理模式创新分析
杨玉娴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of Mongolia and China
引言:
当前高校教学管理存在诸多问题,课程安排、成绩统计、教学评估等工作依赖大量人工操作,流程繁琐而且容易出错。同时,面对个性化学习需求日益增长的学生群体,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难以提供精准化的教学服务。在高等教育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高校只有通过数字化转型创新教学管理模式,才能提升教学质量和管理效率,培养适应数字时代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因此,探索数字化转型中高校教学管理模式的创新策略,寻找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教学管理新路径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数字化转型中高校教学管理模式创新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提升教学管理效能
在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深度融入高校教学管理,革新了管理流程。借助智能算法和模型,教学管理能够实现课程安排、资源调配的自动化与最优化配置,快速生成契合教学需求的科学计划。教学数据分析平台可以实时采集教学全流程数据,经过整合处理后转化为可视化的决策依据,帮助管理者精准把握教学态势,及时进行动态调整。同时,数字化管理系统构建了信息实时共享与业务高效协同的平台,提升了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和执行效率。
(二)有利于满足多样化教学需求
随着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教育生态持续演化,学生的学习需求日益呈现个性化、多元化的趋势。在数字化转型中对高校教学管理模式进行创新,能够借助先进的学习分析技术,深度挖掘学生的学习行为数据,精准定位其学习进度、知识短板和兴趣方向,从而精准推送个性化的学习资源,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同时,数字化平台为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等创新教学模式提供坚实技术支撑,能够帮助教师获取教学过程的反馈数据,灵活调整教学策略 [1]。
二、数字化转型高校教学管理模式的创新策略
(一)搭建一体化智能教学管理平台
首先,课程管理模块利用智能算法,综合考虑教师授课能力、专业方向、时间安排,学生选课偏好、专业培养方案以及教室容量、设备配置等多维度因素,自动生成科学合理的课程表,避免课程冲突和教室资源浪费,同时支持课程表的动态调整与实时发布。
其次,教学资源调配模块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实时监测预测校内教学设备、实验室、图书资料等资源的使用情况,根据教学需求实现资源的智能分配与优化调度,提高资源利用率。
再次,师生服务模块通过集成在线咨询、事务办理、意见反馈等功能,为师生提供一站式便捷服务,例如学生可在线完成选课、退课、成绩查询、学籍异动申请等操作,教师能快速提交教学计划、申请教学设备、查询教学任务安排等。
最后,决策分析模块运用数据挖掘与可视化技术,对平台积累的海量教学数据进行深度分析,从课程建设、教学运行、学生学习、教师发展等多个维度生成可视化报表与分析报告,为教学管理者提供全面、精准的决策依据。此外,平台还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建立教学预测模型,预判教学的发展趋势,辅助管理者提前制定应对策略,推动教学管理从被动响应向主动规划转变。
(二)构建动态化教学评价与质量监控体系
首先,在学生学习评价方面,借助学习分析技术,通过在线学习平台、教学管理系统、移动学习终端等多渠道采集学生的课堂互动、在线学习行为、考试测评等数据,运用机器学习算法对这些数据进行深度分析,构建个性化的学习画像,全面客观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学习能力发展、学习态度与习惯等。同时,基于评价结果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建议与资源推荐,帮助他们及时调整学习策略,提升学习效果。
其次,对于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采用多元评价主体与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的模式。在以往学生评教、同行评议的基础上,引入课堂录像智能分析系统,通过图像识别、语音分析等技术,对教师的教学语言表达、教学方法运用、课堂互动情况、教学节奏把控等进行量化分析;利用教学日志数据挖掘技术,对教师的教学计划执行、教学内容更新、作业批改与反馈等教学过程数据进行分析,全面、客观地评价教师的教学水平 [2]。
最后,从课程目标达成度、教学内容合理性、教学方法创新性、教学资源丰富性、课程思政融入度等多个维度评价课程建设质量。通过收集学生学习成果数据、教师教学反思报告、同行专家评审意见等,运用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科学评价方法,对课程建设质量进行综合评估。根据评价结果,为课程优化与改进提供指导,打造更多优质课程。
(三)打造数字化教师发展支持体系
首先,建立分层分类的教师数字素养培训体系。根据教师的教龄、职称、学科专业等因素,将教师划分为不同群体,针对不同群体的特点与需求,设计差异化的培训课程。对于新入职教师,开设基础数字化技能课程,如使用教学软件、操作在线教学平台、制作教学资源等,帮助其快速适应数字化的教学环境;对于中青年骨干教师,可以提供大数据教学分析、人工智能教育应用、混合式教学设计等进阶课程,提升其教学创新能力;对于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组织教育信息化前沿理论与实践研讨班,鼓励其开展数字化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探索。
其次,构建教师发展数字化社区,为他们提供交流经验、分享资源、开展协作的线上平台。教师可以在社区中发布教学管理经验、优质教学资源、教学改革创新成果等内容,与同行进行交流讨论。同时,参与教学问题研讨、课题研究等协作活动,共同解决教学管理中的实际问题。社区还可设置专家答疑板块,邀请教育信息化领域专家、教学管理专家在线解答教师疑问,为教师提供专业指导。
最后,引入教学行为分析系统,为教师提供个性化专业发展建议。在教室部署智能摄像头、麦克风等设备,采集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数据,包括教学语言、肢体动作、教学流程、师生互动等,运用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生成教师教学行为的分析报告。报告中不仅对教师的教学优点进行总结,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改进建议,并与教师的专业发展目标相结合,制定个性化的专业发展计划[3]。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创新高校教学管理模式,为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不仅能够有效提升高校教学管理的效能,满足多样化的教学需求,还帮助高校在人才培养、教学质量、资源整合等方面实现了质的飞跃。未来,随着数字技术的持续迭代升级,高校应持续深化数字化转型,在巩固现有创新成果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新兴技术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场景,进一步优化教学管理流程、提升教学管理智能化水平,为培养适应数字时代需求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袁琪 , 邹剑霆 , 柏晶 , 等 .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高校智慧教室管理模式创新研究 [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5,(04):33-37.
[2] 杜利明 , 吕倩 , 王凤英 . 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应用型高校教学模式创新策略研究 [J]. 江苏科技信息 ,2024,41(24):56-60.
[3] 张思萌 , 王婧文 , 祁薇 . 基于低代码平台的高校教学管理数字化转型模式探究 [J].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3,19(16):4-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