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研究

作者

唐倩

湖南省株洲市荷塘小学

引言:

新时期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成为教师的关键任务与育人方向。依托于“教—学—评一致性”理念的指导,教师需要有针对性地应用大单元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堂学习体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加强对学生的能力分析,确定教学目标、主题

“教—学—评一致性”理念强调,教师需要将学生的实际需求列为教学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 [1]。依据这一指导,教师应当在教学方案的设计环节找准重点,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学习需求以及知识储备情况,有针对性地设计大单元教学目标,提炼大单元教学主题。在具体的实践环节,教师需要在日常教学期间留心观察学生,分析学生在课堂中的行为表现以及学习状态,综合性地判断其实际能力、学习需求以及知识储备情况。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对学生展开面对面访谈,确保大单元教学目标设计的合理性。例如,教师在教学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时,可以发现该单元的 4 篇课文均以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情感为主。在对学生进行观察和访谈后,教师可以发现五年级学生的知识储备不足、生活经验有限,往往不能很好地理解文章内核。基于此,教师应当结合单元教学内容,确定以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知识应用能力为主的大单元教学目标 [2]。与此同时,教师需要依据这一大单元教学目标,确立“一物一世界—探寻借物抒情的文学密码与生活表达”这样的大单元教学主题。实践表明,这种与学生实际能力、需求相契合的大单元教学目标、主题能够为后续的教学工作提供方向。

二、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优化课堂学习体验

语文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教师在确定大单元教学目标、主题的基础之上,应当结合“教—学—评一致性”理念,联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遭遇的场景,创设生活化的大单元教学情境 [3]。当学生在教师的语言引导下,踏入大单元教学情境后,会体验与众不同的课堂学习乐趣。为此,教师应当充分发挥专业性,巧妙设计语言与问题,将学生引进大单元教学情境。例如,教师在教学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时,可以确立“父母之爱”这一大单元教学主题。考虑到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会接受父母的照顾与关爱,所以教师可以将学生的实际生活作为突破口,设计生动、形象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幅画面,从而将学生带进大单元教学情境中。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在你们生病时,是谁带领你看病?是谁给你买药?在你饿了时,是谁给你做饭?在你难过时,是谁在陪伴你?”在教师充满感染力的语言引导下,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走进大单元教学情境。此时,教师找准时机,导入“父母之爱”的大单元教学主题,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表明,这种大单元教学情境可以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融入大单元课堂,展开高质量的学习。

三、建立健全教学评价机制,优化课堂教学方案

传统的教学评价机制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唯一标准,难以全面反映学生的课堂学习成果。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理念的指导,教师应当打造“过程性与结果性”相结合的教学评价体系,从而让教学评价起到应有的作用,为课堂教学优化提供信息支持 [4]。例如,教师在教学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时,可以确立“民间故事”这一大单元教学主题,并带领学生展开大单元学习。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着重分析学生的课堂行为表现、学习积极性、回答问题的正确率以及协作性等指标,判断学生是否能够高效率地融入课堂。通过将课堂评价指标与学生的考试成绩相结合,教师能够有效判断大单元教学手段的应用效果,并展开针对性的优化。实践表明,这种教学评价机制较为有效,足以教师改进课堂教学方案。

结束语:

随着“教—学—评一致性”理念的普及,小学语文课堂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依据实际需求,教师应当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加强对学生的分析,设计大单元教学目标。与此同时,教师还需要紧密围绕教学内容以及单元主题,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以此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建立健全教学评价机制,为后续的教学方案优化提供信息支持。

参考文献:

[1] 罗发江 . 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探究与实践[J]. 作家天地 ,2025,(11):48-50.

[2] 沈慧君 .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研究 [J]. 学苑教育 ,2023,(16): 57-58+61 .

[3] 王建平 . 小学语文教学评一致性的大单元教学思考——以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为例 [J]. 教育界 ,2023,(02):116-118.

[4] 张庆 . 基于逆向设计理论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为例 [J]. 成才 ,2023,(01):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