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M 理念背景下的初中数学教学的研究与思考
贾娟娟
梁山县实验中学 山东 济宁
一、STEM 理念与初中数学教学的内在关联
STEM 理念源于美国科技教育改革需求,融合了科学(Science)、技 术(Technology)、 工 程(Engineering) 与 数 学(Mathematics)四大学科的核心要素,强调以真实问题为驱动,通过跨学科知识的整合应用,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与创新思维。初中数学作为STEM体系的“基础工具学科”,其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大领域,均蕴含着与科学探究、技术应用、工程设计深度融合的可能性。基于STEM 理念既能降低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难度,又能激发其主动探究的兴趣,解决传统数学教学“重计算、轻应用”的痛点。
二、STEM 理念下初中数学教学的现实困境
(一)教学目标聚焦“知识传授”,忽视跨学科素养培养
当前部分初中数学教学仍以“掌握公式定理、提高解题正确率”为核心目标,缺乏对STEM 理念所强调的“问题解决、创新实践”等素养的设计。例如,在“一元二次方程”教学中,教师多围绕“求根公式、因式分解法”展开反复训练,却很少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矩形场地面积优化问题”“如何结合工程设计需求调整边长参数”,导致学生仅掌握解题技巧,却无法将数学知识与现实场景关联。
(二)教学内容局限“学科本位”,缺乏跨学科整合设计
传统初中数学教材内容呈现相对独立,与科学、技术、工程学科的联系多为隐性,教师若缺乏跨学科设计意识,易导致教学内容“碎片化”。例如,在“图形的相似”教学中,仅讲解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却未结合科学课的“光学成像原理”(如照相机镜头的设计)、美术课的“比例缩放”(如绘制校园平面图)、工程课的“模型制作”(如按比例缩小搭建教学楼模型),使数学知识脱离实际应用场景,学生难以形成跨学科思维。
(三)教学方法依赖“讲授灌输”,缺乏项目式探究体验
受课时压力、评价导向等因素影响,部分教师仍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即使引入STEM 元素,也多停留在“案例讲解”层面,缺乏让学生自主参与的项目式探究。例如,在“统计与概率”教学中,教师仅展示现成的统计图表并讲解分析方法,而未让学生分组完成“校园学生运动偏好调查”项目——从设计问卷、收集数据,到用 Excel 处理数据、绘制图表,再到分析数据并提出校园体育活动优化建议,学生无法体验“发现问题—设计方案—解决问题”的完整探究过程,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难以提升。
三、STEM 理念下初中数学教学的实践策略
(一)重构教学目标:从“知识掌握”到“素养培育”
以STEM 理念为指导,将初中数学教学目标分为“基础目标”“应用目标”“创新目标”三个层级,实现知识与素养的协同发展。
基础目标:聚焦数学核心知识的掌握,如理解概念、掌握公式、正确计算,为跨学科应用奠定基础;
应用目标: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科学、技术、工程领域的真实问题,如用几何知识设计简易储物盒、用函数知识分析手机流量套餐的性价比;
创新目标:鼓励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出新思路、新方法,如在“校园节水方案设计”项目中,通过统计分析不同区域的用水量,提出个性化的节水建议,培养创新思维。
(二)整合教学内容:从“学科独立”到“跨学科融合”
围绕初中数学核心知识点,挖掘其与科学、技术、工程学科
的关联点,设计“数学 +; ”跨学科教学内容,让知识在真实场景中落地。
(1)数学 + 科学
结合生物知识设计教学内容。例如,在“植物生长规律”(生物)教学中,用数学的“变量与函数”记录植物每周的高度变化,绘制生长曲线并分析生长趋势,解释其生物意义与数学规律的关联。
(2)数学 + 技术
借助基础信息技术工具丰富教学内容。例如,在“扇形统计图”教学中,引导学生用 WPS 表格设计“班级同学周末活动类型”统计表格,收集数据后通过软件自动生成扇形图,直观分析“学习”“运动”“娱乐”等活动的占比。
(3)数学 + 工程
以简易工程设计项目为载体整合教学内容。例如,在“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教学中,设计“班级图书角收纳盒制作”项目,让学生根据图书大小(工程需求),计算收纳盒的长、宽、高,确定硬纸板的尺寸与裁剪方案(数学),并绘制简易设计图,考虑收纳盒的容量与摆放便利性(工程)。
(三)创新教学方法:从“讲授灌输”到“项目式探究”
以STEM 理念的“项目式学习”为核心,构建“问题驱动—探究实践—总结反思”的教学流程,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掌握知识、提升能力。
问题驱动,激发兴趣:结合学生生活经验,提出真实、有挑战性的问题,作为探究的起点。例如,在“不等式与不等式组”教学中,提出问题:“学校计划组织学生参加研学活动,现有两种旅行社方案,A 方案每人收费120 元,超过50 人可享受八折优惠;B 方案每人收费100 元,但需额外支付500 元场地费。若学校有 σX 名学生参加,选择哪种方案更划算?”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探究实践,协作解决:将学生分为 4-6 人小组,明确分工,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展开探究。例如,在上述“旅行社方案”问题中,小组需先分析两种方案的费用表达式,计算不同人数对应的费用,通过列不等式组找到“费用相等的临界点”,再结合学校实际人数给出建议;在探究过程中,教师仅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困难,鼓励学生通过讨论、试错完成任务。
总结反思,拓展延伸:项目完成后,各小组进行汇报展示,分享探究过程、结果与心得,其他小组进行评价与补充;教师总结项目中的数学知识与跨学科方法,引导学生反思探究过程中的不足,并拓展延伸问题培养学生的迁移应用能力。
结语
STEM 理念为初中数学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它打破了传统学科的边界,将数学知识从抽象的符号转化为解决真实问题的工具,让学生在跨学科探究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培养核心素养。在实践教学中,教师需准确把握STEM 理念的核心内涵以数学知识为基础,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让STEM 理念真正服务于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李杰 . 数学建模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融入路径探究 [J].数理天地 ( 初中版 ), 2025,(01):108-110.
[2] 代尤丽, 杨泽恒. 人教版初中数学教科书STEAM 理念探析 [J].教学与管理 , 2024,(24):76-80.
[3] 赖嘉仪 . 基于 STEM 的项目式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构建与实践研究 [D]. 广州大学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