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小学语文跨学科项目式学习
胡文竟
廊坊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二小学
引言:
传统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学科界限分明、实践应用不足,难以满足新时代学生学习需求。跨学科项目式学习以真实问题为导向,整合多学科知识与技能,能提升学生综合素养,而生成式人工智能有强大内容生成、智能交互能力,能进一步为小学语文跨学科项目式学习提供技术支撑和发展思路。
一、构建智能情境驱动学习,激活知识探索“引擎”
学校和教师借助生成式人工智能构建沉浸式智能学习情境,打破时空限制,将抽象的语文知识转化为生动的学习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索欲望,为跨学科项目式学习创造良好开端。
以《大自然的声音》单元为例,教师运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构建“自然之声王国”虚拟情境。学生置身广袤森林的虚拟场景,聆听鸟儿清脆的啼鸣、溪流潺潺的水声、风吹树叶的沙沙声响,人工智能为每种声音匹配对应画面:色彩斑斓的鸟儿在枝头跳跃、清澈的溪水穿梭于石间、翠绿的树叶在风中摇曳。逼真的场景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索欲,教师借此引导开展跨学科项目式学习,即结合科学课中声音传播与自然生态的知识,让学生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联系美术课,鼓励学生将听声想象的画面绘于纸上。在智能情境的驱动下,学生主动投入学习,既深入理解语文课文对大自然声音的描写,又拓宽科学与美术学科的知识,实现多学科知识的融合探索,激活知识探索的动力。
二、创新人机协同创作模式,重塑学习成果“生产线”
学校探索人机协同创作模式,让生成式人工智能与学生、教师共同参与学习成果创作:人工智能凭借数据处理和创意生成能力,为学生提供灵感、素材和创作建议;教师发挥引导和把关作用,指导学生运用人工智能工具,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学生作为创作主体,在与人工智能互动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完成个性化学习成果创作,重塑跨学科项目式学习成果生成流程。
以《寓言二则》单元教学为例,教师引入生成式人工智能开展人机协同创作实践。教学中,教师先引导学生理解《亡羊补牢》《揠苗助长》等寓言故事,继而组织学生思考如何创新呈现寓言蕴含的道理;同时生成式人工智能凭借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快速检索整理与寓言主题相关的图片、音乐、视频等多媒体素材,生成动画剧本框架等初步创意脚本。丰富的素材与创意激发学生创作灵感,学生提出将《亡羊补牢》改编为舞台剧、为《揠苗助长》创作漫画等多样化设想,创作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筛选评估人工智能提供的素材,优化创意方案;学生与人工智能交互协作,根据教师建议完善剧本、设计漫画分镜。最终学生通过人机协同完成舞台剧表演和漫画创作,此次实践不仅深化了学生对寓言内涵的理解,还培养了其运用人工智能工具创作的能力,有效锻炼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思维,实现个性化学习成果产出,革新跨学科项目式学习成果生成模式,为教学实践注入新动能。
三、完善动态多元评价体系,绘制素养发展“路线图”
传统小学语文评价以考试成绩为主,难以全面反映学生在跨学科项目式学习中的综合表现和素养发展。在生成式人工智能支持下,学校构建了包含“知识掌握度”“跨学科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品质”的动态多元评价体系,为教师提供评价依据,帮助学生明确自身优势与不足,绘制个性化素养发展路线图。
以《秋天》单元“寻找秋天的足迹”跨学科项目式学习为例,教师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构建完备动态多元评价体系,项目开展前,人工智能依据单元教学目标与跨学科融合要求,为每位学生创建个性化学习档案,记录其初始知识水平、实践能力基础及创新思维倾向。项目实施过程中,人工智能通过多种途径采集数据,知识掌握度方面,实时监测学生语文课堂对描写秋天字词语句的学习情况,以及科学课对秋天植物变化、气候特点等知识的理解程度;跨学科实践能力评价上,借助智能设备记录学生户外观察记录、数据采集情况,以及美术课用画笔和手工材料表现秋天景色的操作过程;创新思维品质评估中,分析学生小组讨论提出的独特想法,包括对秋天的不寻常联想,以及用新奇方式呈现秋天元素的设计思路等。项目结束后,人工智能深度分析收集的海量数据,生成详细评价报告,其不仅呈现学生各维度得分,还以图表、案例等形式直观展示学生优势与不足。教师据此为学生制定针对性辅导计划,明确后续学习方向;学生则通过报告了解自己在跨学科项目式学习中的成长轨迹,知晓自身优势与不足,从而规划个性化素养发展路径,为未来学习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结束语
通过构建智能情境驱动学习、创新人机协同创作模式、完善动态多元评价体系等实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科知识融合应用,支持学生综合素养提升。未来教育工作者应深化对生成式人工智能研究和应用,优化教学策略和方法,推动小学语文跨学科项目式学习高质量、特色化发展,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陈婷婷 . 人工智能技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J]. 读写算 ,2025,(18):103-105.
[2] 张智超 , 彭振飞 , 张芙蓉 . 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小学语文教学的逻辑框架与实践路径 [J]. 中小学数字化教学 ,2025,(06):4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