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与传统文化的融合路径
夏洪均
重庆市江津李市中学校 重庆 402274
引言: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中明确指出数学课程要继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要素渗透到教学活动与作业设计等方面。教师在实际开展教学活动时,应以学生为主体,运用多元化方法将数学知识与传统文化充分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契合当下人才培养理念。由此可见,积极推进初中数学与传统文化融合,是当前必须关注的内容。因此,研究此项课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深入挖掘教材
想要实现初中数学与传统文化有效融合的目标,应率先做好深入挖掘教材环节。毕竟,教材是初中数学教学活动的基础,也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源头。同时,我国传统文化中也涵盖大量数学知识。故教师应对初中数学教材进行深入研究,从中发掘出能与传统文化存在密切关联的内容。以学习《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为例,教师在讲解有理数加法和减法计算方式过程中,可融入我国数学史上占据极其重要地位的“算筹”。例如,计算一个物体水平向右移动 2m 后,又向右移动 3m,问两次共移动多少米时,教师可在写出算式 2+3=5 后,引用算筹的计数方法,即先用长短、粗细相同的两根小棍子摆出横式的数字“2”,再用相同方法摆出纵式的数字“3”。接着,将两个加数的末位对齐,并遵循“从右向左”的顺序进行按位相加,就能得到最终的计算结果。也可以在学习 (-3)+(-9)=-12 时,向学生介绍《九章算术》中,算筹区分算式结果的方法为“红为正,黑为负”,也就是红色算筹表示正数,黑色算筹则代表负数。上述方法不仅能让初中数学教学内容变得更加丰富,还在传统文化促进下,助力学生对学习数学知识产生浓厚兴趣。
二、丰富课堂教学
丰富课堂教学是在开展课堂教学期间,合理融入传统文化,促使可以形成多样化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以学习《图形的轴对称》为例,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如何识别轴对称图形,教师可在传授教学内容过程中,引用我国传统文化来加强学生的认知。例如,讲解“轴对称及其性质”的知识时,想要加深学生对轴对称知识的理解,应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传统几何纹样的图片,包括回纹、方胜纹和席纹等。这种方式的优势在于,强烈视觉冲击能为学生学习初中数学知识带来便利。同时,传统文化将数学知识具象化,便于学生知晓数学与传统文化的内在联系,也能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展现出的顶级审美。或者,在学习《相似三角形》时,可以传统文化为核心构建以情境为主的课程导入环节。具体方法为,先播放一段古代工匠正在绘制建筑图纸的视频。然后,向学生介绍宋代建筑学著作《营造法式》中与斗拱“材分制”有关的内容。通过该方法,能凭借对建筑比例缩放的了解,帮助学生对本节教学内容产生初步认知,便于为快速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做好铺垫[1]。
三、增强活动体验
增强活动体验是设计与传统文化有关的数学实践活动,既能增强学习体验,又可让学生在持续探索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以学习《利用频率评估概率》为例,可组织“传统游戏 + 数学知识”的实践活动。具体方法为,在完成课堂教学活动后,先引导学生自行组成学习小队。接着,以小队为单位进行“投壶游戏”,并对能够投中的概率进行计算。这种将传统游戏与初中数学相结合的活动,不仅能有效激发热情,还可让学生在享受游戏乐趣中,学会数学知识,并具备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能在相互协作中,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或者,学习《图形的旋转》时,可在课堂上结合我国传统剪纸技艺来开展实践活动。例如,要求学生先自行设计一个图形,再通过剪纸的方式,让图形在经过多次旋转后能形成精美的窗花。该方法可在参与实践活动中应用与几何相关的知识,增强理论结合实际能力的基础上,也能在体验传统技艺期间,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创造能力。
四、优化作业设计
优化作业设计是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不仅要注重考查学生已学知识,还应有机融入传统文化。确保作业内容更具多样性的基础上,也能在完成作业过程中,让学生拥有近距离接触传统文化的机会。以学习《平行四边形》为例,可布置与传统文化有关的前置性作业。例如,引导学生先自行预习该部分的教学内容,再从生活中找出一件平行四边形的绣品,包括手帕、窗帘、地毯等。然后,要求观察、总结当中蕴含哪些纹样,并计算该绣品的面积。或者,在学习《勾股定理》后,设计传统文化和初中数学相互整合的随堂作业。比如,根据《周髀算经》中对勾股定理的描述,即“若求邪至日者,以日下为勾、日高为股,勾股各自乘,并而开方除之,得邪至日”,引导学生写出能够求出“邪至日”的公式。该方法可借助传统文化将数学知识具象化,也能依照我国古代著作中对勾股定理的记录,彰显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对世界发展做出的重大贡献 [2]。或者,在学习《用统计图描述数据》后,设计以传统文化为核心的初中数学课后作业。例如,要求学生以所在小区为单位,随机调查20 位居民的姓氏,然后,将调查结果以统计图的形式展现出来。
结论:
综上所述,数学作为初中阶段的必修学科之一,同样肩负着弘扬传统文化和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责任。所以,初中数学教师必须正视数学与传统文化间存在的内在联系。同时,还应科学优化教学内容、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和作业设计等方面,确保初中数学能与传统文化充分融合起来,显著改善学习体验的基础上,助力增强文化自信和形成积极传承、弘扬传统文化的良好思想品质。
参考文献:
[1] 李龙维 . 初中数学与传统文化融合的策略探究 [J]. 中华活页文选 ( 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 ),2023,(05):73-75.
[2] 翁美玲 . 初中数学与传统文化的融合策略 [J]. 三角洲 ,2025,(07):1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