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电子电工企业项目嵌入中职实践教学的设计与实施路径

作者

沈凯捷

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职业技术学校 315400

引言

随着智能制造技术迭代加速,电子电工行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呈现复合化、实时化特征。传统中职教学模式因课程更新滞后、实训条件有限、评价体系单一等问题,导致毕业生难以快速匹配企业岗位需求。如何打破校企壁垒,将行业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转化为教学资源,成为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关键

一、企业项目嵌入中职实践教学的设计原则

中职教育需立足区域产业特征,以实用、适用、够用为准则构建项目化课程体系。

岗位导向原则‌:聚焦电子电工行业最紧缺的岗位技能(如智能设备安装员、自动化产线维护员),精选企业真实项目案例。例如将电梯控制系统调试项目拆解为电路检测、PLC 参数设置等任务模块,确保学生掌握企业实际需要的看家本领。

模块化设计原则‌:采用积木式教学设计,把大型项目拆成可独立训练的技能单元。如将光伏电站运维项目分解为: ① 组件安装(工具使用)→ ② 线路检测(万用表操作) 数据监控(SCADA 系统),每个模块配备微课视频和实训工单。

渐进式融入原则:建立虚拟→仿真→实操三级训练体系:先通过电路仿真软件掌握基础,再在模拟产线完成模块组装,最终参与企业真实设备改造项目。例如智能家居课程可从智能开关编程逐步过渡到整屋系统集成。

二、企业项目转化教学的实施路径

(一)项目筛选与本土化改造

在实际操作中,首先要组建由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参与的筛选小组。这个小组需要对合作企业的生产项目进行实地考察和评估,重点考察项目的技术含量、安全性和教学适用性。筛选时要特别注意项目的规模和时间周期。教学项目最好控制在 2-4 周能完成的体量,比如把企业需要两个月完成的智能楼宇安防系统项目,精简为门禁子系统安装调试这个核心模块。同时要保留项目的完整性,确保学生能经历完整的工艺流程。改造过程中要制作详细的项目说明书,标注清楚哪些是原版保留内容,哪些是教学调整部分,方便企业技术人员理解教学需求。

(二)教学化重构与任务分解

将一个完整的企业项目转化为教学任务,最关键的是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常见的PLC 控制系统项目为例,首先要让学生了解项目的背景和应用场景,可以通过企业提供的产品手册或现场视频来展示。然后将其分解为若干个可操作的任务单元,比如第一步学习识别电气符号,第二步练习绘制梯形图,第三步进行简单的程序调试。每个任务单元都要配套开发相应的学习指导书。指导书要写明具体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和评价标准。例如在电机控制项目中,指导书会详细说明如何用万用表检测电路通断,包括表笔的连接方法、量程选择等细节。任务之间要有逻辑关联,前一个任务的输出是后一个任务的输入,就像企业实际的工作流程一样。完成所有子任务后,学生就能组装出一个完整的工作成果。

(三)动态调整与迭代优化

教学项目不能一成不变,必须建立定期更新的机制。比较好的做法是每学期开学前组织专业教师到合作企业调研,了解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情况。比如发现企业开始普遍使用新型的智能断路器,就要及时将相关教学内容纳入电路安装项目。学期中要收集学生的反馈,记录哪些项目环节完成度低,可能存在设计不合理的情况。更新项目时要保留经典内容,比如基础的电路连接工艺永远都需要掌握。同时淘汰已经过时的技术,比如现在企业普遍使用数字式仪表了,教学项目就应该减少对指针式仪表的训练比重。更新比例要适度,建议每年更新 30% 左右的内容,这样既能跟上技术发展,又能保持教学稳定性。所有更新都要做好记录,形成项目版本的迭代历史。

三、校企协同实施的保障机制

(一)双师型教师培养

要让教师真正具备企业实践能力,需要建立长期的培养机制。学校可以与当地知名电子企业签订教师培养协议,每年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为期 1-2个月的全职实践。实践期间教师需要参与实际生产任务,比如跟着企业技术员一起调试自动化生产线,或者参与设备维护工作。学校要给参与实践的教师计算工作量,不能让他们因为参加实践而影响收入。教师考取职业资格证书也很重要。比如维修电工技师证,考试内容包含很多实际操作技能,正好可以检验教师的实践能力。学校可以设立专项经费,支持教师参加培训和考证。获得证书的教师在评优评先时可以适当加分。同时要鼓励教师把在企业学到的新技术应用到教学中,比如把最新款的变频器控制技术编入实训指导书。

(二)校企共建实训基地

建设实训基地要考虑实际教学需求和企业生产需求。比如和电子厂合作建设 SMT 贴片生产线时,要确保设备既能满足教学演示需求,又能进行小批量生产。生产线要按照企业实际车间的标准来布置,包括物料摆放区、检验区等功能分区都要齐全。日常管理要引入企业的 6S 管理制度,即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学生上课时要穿戴统一的工作服,工具使用后要放回指定位置,设备要定期保养维护。可以让企业派专人负责指导这些管理工作,让学生养成规范操作的习惯。实训基地最好能承接一些真实的生产订单,让学生在做中学,教师也可以从中了解最新的生产工艺。

(三)多元评价体系构建

学生的成绩评定不能只看期末考试分数,要全面考察学习过程和实践能力。平时可以记录学生在完成项目时的表现,比如电路接线是否规范,程序调试的思路是否清晰,这些都要计入平时成绩。最终作品要请企业技术人员来验收,他们最清楚什么样的作品能达到企业要求。有些项目需要分组完成,要观察学生在小组中的表现,是否能主动承担任务,是否能配合其他组员。企业导师可以参与评分,他们更注重学生的职业素养,比如是否遵守安全规程,能否按时完成任务。评价标准要提前告知学生,让他们明确努力方向。

结论

企业项目嵌入式教学通过重构教、学、做关系,实现了中职教育从学科本位向能力本位的转变。该模式不仅提升了学生岗位适应能力,也为企业储备了来之即用的技术骨干。

参考文献:

[1] 罗新华 . 融入创新教育,课堂高效灵动——中职电工电子实训教学实践分析 [J]. 知识文库 ,2024(7):88-91.

[2] 高杰 . 中职电工电子专业技能大赛与实训教学融合的实践研究 [J].数码世界 ,2021(3):101-102.

[3] 徐敬成 .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中职电工电子技能与实训课程实践研究 [J].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4(12):167-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