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班级文化活动塑造初中生积极价值观的策略研究
梁小青
广东省云浮市罗定第二中学 527200
一、引言
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初中阶段他们的价值观开始从懵懂走向逐渐清晰,也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表明,初中生的思维开始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对周围世界有更多自己的思考和疑问,初中阶段是价值观塑造的黄金时期。班级作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班级文化活动对初中生价值观的正向引导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积极健康的班级文化活动能够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成长氛围,潜移默化地将正确的价值观传递给学生,帮助他们明辨是非、树立理想,为未来的人生道路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核心概念界定
班级文化活动是指在班级范围内,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组织的,旨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营造班级文化氛围的各类活动,包括主题班会、文体活动等多种形式。初中生积极价值观是指符合社会发展要求和青少年成长规律,能够引导初中生积极向上、全面发展的价值观体系,主要涵盖爱国、敬业等核心要素,这些价值观有助于初中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其未来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价值指引。
三、利用班级文化活动塑造初中生积极价值观的策略构建
(一)活动设计策略
1、深度融合价值观元素
以爱国价值观为例,在设计活动时,将活动主题设定为“探寻家乡的红色记忆”,活动环节包括实地参观本地的红色革命纪念馆、邀请老革命家讲述革命故事、学生分组制作红色文化手抄报并进行展示。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不仅深入了解了家乡的革命历史,更在情感上激发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在诚信价值观教育活动中,开展“诚信商店”模拟经营活动,学生在自主管理商店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到诚信经营的重要性,从活动的各个环节全方位渗透价值观教育,摒弃简单的说教模式。
2、体现时代性与创新性
结合当下热门的社会话题,如环境保护、人工智能发展等,开展线上线下融合的文化探究活动。线上组织学生通过网络查阅资料、参与相关话题讨论,线下则进行实地调研、小组研讨并形成报告。利用新媒体平台,举办“我的青春 Vlog——记录身边的正能量”新媒体创意展示活动,让学生用短视频的形式记录和传播生活中的积极价值观,使活动充满时代气息,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价值观塑造过程中。
(二)组织实施策略
1、建立多元主体协同机制
明确教师在活动中承担引导和指导的角色,负责活动的整体规划和关键环节的把控;学生则通过成立活动策划小组,自主负责活动的具体策划、组织实施和现场管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邀请家长组成志愿者团队,为活动提供资源支持、安全保障等协助。例如,在组织户外实践活动时,家长志愿者可以协助教师负责学生的安全管理,教师指导学生策划活动流程,学生自主完成活动任务,共同提升活动组织效率与质量。
2、优化活动流程与资源配置
在活动筹备阶段,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明确每个阶段的任务和时间节点。提前规划好场地的使用顺序,合理安排物资采购。例如,在举办班级文化节活动时,提前一个月开始筹备,第一周确定活动主题和项目,第二周进行场地布置规划和物资采购,第三周组织学生进行节目排练和准备,第四周正式开展活动。在活动开展过程中,严格按照时间表推进,保障活动顺利进行。
3、强化活动过程管理与调控
教师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密切观察学生的参与情况和活动进展。通过实时交流、阶段性小测试等方式,了解学生对活动中价值观的理解程度。如发现学生对某一环节参与热情不高,就应及时调整活动节奏,可增加互动环节、改变活动形式等。在一次团队合作主题活动中,发现学生在小组讨论环节参与度不高,作为教师应及时调整,引入小组竞赛机制,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确保活动始终围绕价值观塑造目标进行。
(三)评价反馈策略
1、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
设计学生自评量表,让学生从参与态度、任务完成情况、对价值观的理解和践行等方面对自己进行评价。制定小组互评细则,小组内成员相互评价在活动中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等表现。同时,邀请家长参与评价,从学生在家庭中对活动相关价值观的体现等方面进行评价。综合三方评价结果,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在活动中的价值观表现与成长。
2、注重过程性与发展性评价
为每位学生建立成长档案,记录他们在每次班级文化活动中的参与过程、表现变化以及对价值观的感悟。定期撰写阶段性评价报告,关注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度提升、态度转变以及行为表现的改进。例如,通过对比不同阶段学生在团队活动中的表现,发现学生从最初的不积极参与到主动承担责任,及时肯定学生的进步,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学生逐步完善其正确的价值观。
3、及时反馈与持续改进
活动结束后,及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学生、教师和家长。组织召开活动总结会议,共同探讨活动中的优点和不足。根据反馈意见,制定详细的改进措施,如调整活动内容、优化组织形式等,应用于后续的班级文化活动中,形成评价- 反馈 - 改进的良性循环,不断提升活动质量和价值观塑造效果。
四、结论
本文构建了利用班级文化活动塑造初中生积极价值观的策略体系。在活动设计、组织实施和评价反馈等方面提出具体策略,经过实践,调动了学生参与班级活动的积极性,加深对积极价值观的理解,增强践行能力。但也存在研究存在样本范围有限、时长不足等局限。未来应扩大样本、延长研究周期,持续优化策略,为初中生价值观塑造提供更有力支持,帮助他们树立稳固的积极的价值观。
参考文献:
[1] 杨亮.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班级文化建设的逻辑与路径 [J]. 甘肃教育研究 , 2025, (01): 132-134.
[2] 罗艳萍 . 以班级浸润,促文明之花——以班级文化建设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探索 [C]// 广东教育学会 . 广东教育学会 2019-2020 年度学术成果集 .,2020: 1960-1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