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动达标理论的出院准备服务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依从性的影响效果研究
周桂益 李海燕 林志兰 韦春栩通讯作者
南宁市第三人民医院 广西南宁 530003
中图分类号:R54
脑卒中偏瘫是较为常见的脑卒中并发症之一,同时也是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程度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有着较高的致残率、致死率,是脑卒中患者在临床治疗及护理期间的主要问题[1]。由于脑卒中偏瘫治疗时间较长,患者在出院之后也需要保持良好生活习惯,以持续改变临床症状,避免偏瘫的进一步加重[2]。不过由于多数患者及其家属对于脑卒中偏瘫的认知程度不足,在出院后经常出现对偏瘫症状识别速度不足、饮食方式不当等不良情况,以至于偏瘫症状恢复速度缓慢, 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3]。出院准备服务是近年临床护理的重点内容之一,是一种通过各种干预方法,帮助患者有准备地出院 内也能保持良好居家康复的护理方式 [4]。不过目前我国出院准备护理研究起步相对较晚,脑卒中偏瘫患者出院准备度普遍偏低, 如何有效提高出院准备度是保证脑卒中偏瘫患者出院后护理质量的主要内容 [5]。互动达标理论是一种强调“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强调护患之间的沟通以及协作,强调患者主动参与到健康管理之中,以保证患者依从性以及康复质量的干预方式 [6]。本研究将讨论基于互动达标理论出院准备服务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干预效果,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照组男女比例 23 :17,年龄 50-76 岁,平均年龄(61.2±5.9)岁,观察组男女比例 21 :19,年龄 51-75 岁,平均年龄(51.5±6.1)岁,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患者均知情并签署同意书。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之后均实施常规脑卒中偏瘫治疗措施 ,生命体征指标稳定状态持续72h 之后,实施康复锻炼。
对照组实施常规出院准备干预方案:在出院开 偏瘫疾病基础知识、出院后药物使用方式、进食方法、饮食指导、症状发作时应激处理方案 式进行指导,并对主要知识点进行归纳,记载于健康知识手册上,在患者出院时发放给患者。 访,了解患者居家护理期间具体情况,询问患者在居家护理期间遭遇的主要问题,就相关问题 通过电话等方式进行提前通知,嘱咐患者到院进行复查,同时与社区医院开展合作,定期为患者提供 理具体情况以及脑卒中偏瘫恢复情况。
观察组实施基于互动达标理论的出院准备 成立专门互动达标理论出院准备干预方案小组,由护士长作为小组组长,对护理小组进行直接管理, 治医师进行合作,在小组成立后进行互动达标理论 出院准备相关内容以及常规护理方式,在实施常规出院准备指导的同时, 讲解,获取患者电话联系方式以及微信 炼指导,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正确摆放肢 tath 握手训练等,指导患者在病床自主运动训练的患者,应当嘱咐患者家属 上起到缓解患者负面情绪作用,保证运 行洗漱等,要求患者一次性完成医护人员需要反复强调自主训练的重要性 附串者 就发声训练方法进行指导,嘱咐患者在出 对于语言能力恢复不足患者,应当优先进行单音节训练 句子训练。针对在出院前尚处于完全失语阶段 出院后保持与患者之间的良好交流,持续对患者进行鼓励,提高 者 注患者心理情绪变化情况,每日保持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交流 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把握患者各阶段心理特征, 保证患者在出院后长时间处于心理情绪良好状态。⑤进食指 食期间受到外界因素干扰,尽可能保持坐位姿势进食,对于出院时尚 咐患者在进食期间应当仔细咀嚼,保持较为缓慢的进食速度, 在进食 激性食物,医护人员需要在每日傍晚八点左右,通过微信方式与患者进行联 等不良生活习惯,对于当日未回复患者,需及时联系患者家属以了解患者情况。 员需要根据患者每日反馈内容对每日运动训练、语言训练、心理健康、进食情况等目标进行填写 进行沟通,以了解患者当前所存在主要问题。每周通过电话方式与患者取得了解,了解患者当前 体恢 情况以 及各 训练 作情 对于表现良好患者适当给予鼓励。
1.3 观察指标
比较干预前后自我护理能力:使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 ESC )进行评估,分数与自我护理能力成正比。比较干预前后运动功能、生活质量:运动功能使用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进行评估,分数与运动功能成正比。生活质量使用脑卒中专门化生存质量量表(SS-QOL)进行评估,分数与生活质量成正比。
比较依从性:在患者出院时发放调查问卷进行依从性调查,调查结果分为完全依从、部分依从以及不依从,总依从性 =(完全依从 +部分依从)/ 总例数×100%。比较满意度:在出院后一个月通过电话回访形式调查患者对于护理工作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 对以上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其中计数资料以x2 检验计数资料(%、n)表示,计量资料以
表示,P <0.05 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自我护理能力比较
观察组干预后自我护理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 (P<0.05). 。详见表 1。


(续表)

注:与同组干预前相比,a(P < 0.05)。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比较
观察组干预后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 < 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比较[ 分,( x ± s )]

注:与同组干预前相比,a(P < 0.05)。
2.3 两组患者干预后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干预后总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 < 0.05)。详见表3。

2.4 两组患者回访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电话回访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 0.05)。详见表4。

3. 讨论
脑卒中偏瘫是较为严重的脑卒中并发症之一,不仅延长了患者住院时间,同时也增加了临床护理难度,随着当前我国在医疗卫生方面的改革,缩短住院时间已经成为医疗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7]。不过,对于脑卒中偏瘫等病情较为严重、病程偏长患者而言,在较短住院时间内难以充分恢复,在出院后一段时间内也需要接受良好护理干预措施[8]。对于此类患者而言,住院前阶段至家庭内护理阶段是保证患者出院后护理质量的关键阶段,在此阶段进行良好出院准备,可有效提高患者出院后护理服务质量,加快患者出院后身体恢复速度,降低出院后再入院率[9]。因此,如何对出院准备服务进行合理改进,是当前包含脑卒中偏瘫患者在内,出院后需要长期进行居家护理患者所面临的关键内容[10]。互动达标理论强调医患之间的频繁沟通以及互动,将该理论作为基础,制定完整出院准备干预方案,可强调患者在出院护理的主动性,提高出院准备干预效果。
在本研究中,观察组干预后自我护理能力评分、运动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总依从性、电话回访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 (P < 0.05)。互动达标理论基础出院准备方案是医护人员与患者逐渐进行详细沟通后制定的,充分考虑患者在出院后居家护理方面的需求,保证了出院准备护理方案的科学性以及有效性,满足患者在身体健康方面的具体需求。同时,该护理方案强调患者以及医护人员之间的沟通交流,医护人员可通过微信,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了解患者各项护理目标完成情况,引导患者主动完成护理目标,提高患者参与临床护理工作的主动性以及积极性,保证各项目标的有序完成。
综上所述,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干预中,实施给予互动达标理论的出院准备服务可有效提高患者依从性,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王艳艳, 袁景茹, 符玲萍, 等. ACTED 护理模式联合虚拟情景康复训练对中青年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影响[J]. 齐鲁护理杂志,2023,29(19):111-114.
[2] 李林姝, 赵婷. 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及神经功能的干预效果——评《脑卒中康复护理》[J].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22,39(6):641.
[3] 张悦, 任海林, 王瑶, 等. 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出院准备度现状及其与出院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J]. 国际老年医学杂志,2024,45(3):289-292.
[4] 付晓燕, 张钦, 李爱丽. 以问题为导向的系统化互动达标理论干预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影响[J]. 河南医学研究,2024,33(24):4570-4573.
[5] 张丽娟, 唐媛媛, 李敏. 基于King 互动达标理论的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效果观察[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23,26(6):737-743.
[6] 张婷婷. 基于互动达标理论的康复护理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21,18(8):1236-1238.
[7] 顾志娥, 施杨, 万小娟, 等. 基于互动达标理论的出院准备服务在首发缺血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23,31(6):64-69.
[8] 岳琼. 基于达标互动理论视阈下的康复护理对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4,9(15):112-115.
[9] 廖梓伊. 互动达标理论用于急性脑卒中护理中对患者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的作用探讨[J]. 吉林医学,2021,42(3):755-756.
[10] 郑丹丹, 王淑伟, 张艳迪. King 互动达标理论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的影响[J]. 中国伤残医学,2024,32(18):149-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