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联动下小学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的探讨
蔡亚观
泉州台商投资区第十实验小学
一、引言
教育的本质是为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将“德”放在了首位就说明德育在整个教学结构中有着极为关键和重要的地位与作用。同时,立德树人教育教学任务的提出也进一步阐明了德育的重要性。而小学又是塑造学生健全心理人格、培养良好道德素养的黄金时期,在此背景下,小学班主任就要切实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和需求,有效开展德育工作,同时依托家校联动平台,形成教育合理,进一步推动德育深入、延伸德育效果,从而引导学生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逐渐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确保学生全面发展。
二、家校联动下小学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家长参与度低
家校联动的本质是围绕“学生教育工作”为核心,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各自的优势进行整合,使之形成教育合力,为学生全面发展共同努力。但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家长始终对“教育”存在滤镜,片面认为自己不专业,不宜班门弄斧,而是被动配合教师与学校,参与度偏低。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开展也是如此,家庭缺乏主动性与创造性,不能够针对德育工作提出自己的看法或观点,不能与学校的教学活动形成有效的互补 [1]。除此之外,部分家长无法兼顾家庭生活与学生教育,对学生德育的投入(时间、精力)都非常少,这也会影响家校联动效果,从而影响德育工作成效。
(二)工作形式单一
在家校联动开展德育工作时,班主任与家长针对教育观念、工作内容和形式并未达成公式,各自为政,导致教育环境混乱无序。另外,不论是班主任还是家长,在开展德育工作时往往侧重于“说教”,向学生讲大道理、讲道德理论知识等,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思想心理状态及实际需求,不仅无法取得既定的教育效果,还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和抵触情绪;而家长也由于缺乏相关的指导,把握不住德育工作方向和要点[2],极易进入过度溺爱或放任不管的德育误区。
三、家校联动下小学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的优化措施
(一)树立正确的德育观念
德育观念的正确性会影响德育工作的实施过程及效果,因此要想在德育工作中充分发挥出家校联动的作用与价值,就必须要在教学观念上保持一致性。期间,班主任不仅要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德育工作专项学习活动、案例讲座等,从中了解德育工作的相关政策、方向以及家校联动的一些技巧、方法,从而提升工作能力;同时也要利用家长会、微信群、电话、家访等形式向家长传递德育理念及学生德育的重要性,并从中引导家长如何正确去看待和指导学生的健康成长,要充分融入与参与到学校的教育中来。比如,班主任可以定期通过微信群、班级小管家等推送学校德育风采、教育案例、德育资讯信息及相关活动,家长随时都能从中学习、了解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开展情况。这些形式都会让家长对德育工作有全新、全面而深刻的认知,那么在合作中就会达成思想上的一致性,从而树立起正确的合作意识、德育意识。
(二)组织多元活动
为了更好的达成德育效果,同时检验学生的受教育成果,班主任在开展德育工作时,要结合学生实际需求,联合家庭组织多元化的实践活动,促使学生在积极参与中加深对德育的认知,并践行德育思想,从而提升德育效果。
比如,班主任可以在重阳节时设计“送关爱”活动,共同指导学生准备手绘贺卡、手工编织品等小礼物,作为探访老人时的心意表达;可以创编歌舞、诗朗诵、乐器演奏等节目,给老人表演,为老人的日常生活增添欢乐与温暖。最后,班主任鼓励学生写一篇关于这次活动的感想或反思,期间,家长要给予指导,帮助学生从感悟与反思中总结出这次活动的价值观念、道德准则以及社会实践经验。或者班主任可以利用节假日联合家长开展“社区义卖图书,爱心献给山区”的活动,鼓励学生拿出多余的图书在社区进行义卖,节省家长节假日参与学生德育活动的时间成本 [3],同时培养学生的爱心和社会责任感。
四、结语
综上所述,家校联动下的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开展能够进一步优化教育环境、提升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在落实过程中,班主任要通过多种形式来指导家庭明确教育的方向和方法,而家庭也要积极发挥自己的优势,依托班主任的指导开展德育,如此才能将多方资源予以整合,推动德育深入、完成德育目标,共同促进学生德育素养的全面发展,为其健康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董 金 玉 . 家 校 联 动 下 小 学 班 主 任 开 展 德 育 的 路 径 [J]. 家长 ,2025(05):98-100.
[2] 汤苏南 . 试论家校联动视角下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开展 [J]. 试题与研究 ,2021(16):125-126.
[3] 冯珊 . 家校共育模式下小学班主任的德育策略分析 [J]. 中华活页文选 ,2024(04):181-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