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工程中的项目管理系统分析
张诗亮
通号(郑州)电气化局 河南省郑州市 450000
引言
传统工程管理方式存在信息共享不畅与资源配置效率低以及运维响应滞后等问题。云计算技术凭借其强大计算能力与灵活资源调配机制以及海量数据处理能力,为通信工程项目管理优化提供技术支撑,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工程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推动通信工程项目建设质量提升。面对新形势下通信工程建设的复杂性和多变性,亟需探索创新型管理模式,构建高效与智能以及协同的工程管理体系。
1 通信工程项目概况
作为国家“十四五”重大建设项目,大型航站楼通信工程总面积达 70.55万平方米,通信网络建设覆盖航站楼内部与登机廊道及地下停车场。工程技术需求涵盖 5G 网络全覆盖与光缆传输系统构建及多业务协同承载,项目需完成环路双路由光缆敷设与地铁专用通信光缆铺设及室分系统部署,支持空管与边防专线业务,同时实现自助安检与智能托运等智慧化应用,满足年旅客吞吐量8300 万人次下的网络稳定运行需求,工程管理面临诸多挑战:空间覆盖范围广与建筑结构复杂与施工点位多且分散以及工期要求紧张,建设跨度大增加了网络规划难度,复杂结构对信号覆盖要求高,多系统并行建设加大协同难度,资源调配效率和人员管理成本问题突出,同时需确保不影响航站楼正常运营。传统管理模式难以实现工程进度精准把控、质量问题及时发现和突发状况快速处理,严重制约工程建设效率提升。
2 通信工程项目采购风险管理原则
在通信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对采购风险进行管理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从而保证风险控制的效果。具体而言,主要有以下几点内容: ① 采购风险管理必须遵循主动性原则。通信工程项目所面对的采购风险多样、可变、随机出现,如果不主动对其进行预测管理,就容易出现应对失效的情况,进而给供暖工程项目带来巨大的损失。为此,必须遵循主动性原则,主动预防和应对,才能将损失降到最低。 ② 采购风险管理必须遵循全面性原则。通信工程项目采购风险贯穿于项目建设的始终,具有普遍性的特点,因此必须进行全面把控。 ③ 采购风险管理必须遵循经济性原则。通信工程项目建设需要关注成本把控,这一点也体现在采购工作之中。通过落实经济性指标,可以有效减少成本风险,降低成本损失,从而有效提高通信工程项目的整体效益,因此必须遵循经济性原则。④ 采购风险管理必须遵循直观性原则。通信工程项目采购风险表现形式多样,出现时机不定,因此对其进行控制管理,保证直观可靠,从而为后续风险管理工作提供充分支持。
3 通信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创新策略
3.1 工程设计环节的云平台应用
云平台在工程设计阶段集成了网络规划与覆盖优化以及光缆设计等功能模块,构建一体化设计环境,5G 网络规划采用 Lampsite+ 宏站 + 微站的融合组网方案,针对航站楼不同区域特点进行定制化设计,环路双路由光缆系统设计运用光纤自动选路算法,确保通信系统冗余备份,地铁专用光缆设计引入自适应布线技术,设计过程中,平台基于建筑信息模型自动生成射频仿真场景,根据区域人流密度与建筑材料特性等因素进行网络性能仿真,实时验证网络覆盖效果,动态优化天线布局与参数配置。同时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分析历史设计数据,为新场景设计提供智能推荐,大幅提升设计效率与质量,平台支持多人协同设计,确保设计文档版本统一管理,实现设计变更的智能追踪与自动校验。
3.2 监督考核体系
通信工程项目需要进一步完善采购监督体系,从多角度入手,保证监督措施有效落地。其中,监督考核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工程单位可以对采购过程进行有效监督,强化检查,以季度为单位对采购通报进行发放,确保采购检查工作及时落实。针对检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确定负责人并追究具体责任。通过规范监督考核体系,有效规避可能出现的采购风险。与此同时,在风险管控的过程中还需要引入智能技术,通过智能监督与人工检查相结合的方式,打造出智能化的监督考核体系,实现采购全过程的风险把控,确保预判到位、分析科学、追责精确,从而提升风险管控的整体水平。
3.3 组织保障措施
组织保障措施聚焦人才结构优化与管理流程重构,构建数字化转型的软性支撑体系。复合型团队建设实施“双轨培养”计划,通信工程师必修 Python数据分析、机器学习基础等课程,数据科学家参加网络架构、无线通信原理实训,通过跨部门项目组促进知识融合。流程再造工程重塑传统管理链条,在项目立项阶段嵌入需求预测分析节点,规划评审必须包含大数据模拟推演报告;施工阶段增设实时数据看板,质量验收需调取物联网监测记录。考核评价体系创新设计数字化KPI :资源利用率指标追踪频谱、设备等核心资源的使用效率;需求响应速度指标测量从需求识别到资源到位的时间周期;模型准确率指标评估预测算法与实际结果的偏差度。建立“技术 - 管理”双通道晋升机制,既奖励算法创新突破,也表彰流程优化贡献,形成数字化转型的内生动力。通过组织能力升级与制度创新,确保技术价值向业务实效的充分转化。
3.4 多系统协同管理机制
基于云原生技术构建统一协同管理平台,采用容器化部署方式实现各子系统灵活扩展,统一数据中心利用分布式存储技术建立工程数据湖,实现设计文档与施工记录以及运维数据的统一管理,标准化接口通过 API 网关提供服务调用能力,采用 OAuth2.0 认证机制与 JWT 令牌确保系统间数据安全交互,工作流引擎采用 BPMN2.0 规范定义业务流程,支持跨系统任务的自动流转与状态同步,知识图谱技术用于构建工程知识库,将设计经验与施工规范与故障案例等信息进行语义化关联,支持复杂场景下的智能检索与决策建议,平台实现微服务架构下的服务注册与发现与负载均衡,通过服务网格技术保障系统间通信的可靠性。统一监控中心对各子系统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实现异常预警与性能优化,确保平台整体稳定运行,系统通过统一身份认证与细粒度权限控制,保障多系统协同过程的安全性。
3.5 需要对合同执行环节进行监督审计
① 确认交货情况是否符合合同要求,确认物料验收是否合格,以及结账付款是否按照合同标准进行。 ② 对物料验收执行情况进行确认,保证物料验收全过程作业准确到位。 ③ 对验收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情况进行准确记录,及时反馈,采取合理的措施进行处理,避免影响工程的顺利进行。 ④ 强化合同纠纷处理力度,针对具体纠纷原因、责任方进行明确,确保纠纷得到及时处理,避免影响工程开展,降低风险影响。
结语
综上所述,通信建设项目的复杂性与高风险特性,传统管理模式显然已无法适应其发展需求,迫切需要转向现代化的项目管理方式。在现代通信工程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主要包括项目管理模型的更新换代周期过长,以及建设技术与实际需求之间的显著落差。要在项目计划管理、在安全控制、成本优化、人力资源的有效利用以及高效的沟通设计和流程管理上寻求创新,对于推动通信工程的建设与发展具有战略性价值。
参考文献:
[1] 刘梦旭 , 土伟政 . 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优化电力通信网络运维管理的方法探讨 [J]. 信息记录材料 ,2025(01):41-43.
[2] 贺臻 , 王新永 , 李旭红 . 数据通信网络中的智能网络技术实现与优化[J]. 通信电源技术 ,2024(16):197-199+203.
[3] 冯杰文 . 通信建设工程中项目进度管理的应用探讨 [J]. 信息通信 ,2015(06):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