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自动化系统中电力电子器件的热管理技术研究
贡云超 单高翔
412727198903148034 41282819900407391X
引言
在电气自动化系统不断发展的今天,电力电子器件的应用日益广泛。这些器件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热量,若不能及时有效地进行热管理,将会导致器件温度升高,性能下降,甚至引发故障,影响整个电气自动化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因此,研究电力电子器件的热管理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不断进步,器件的功率密度越来越高,散热问题也愈发突出。传统的热管理方法已经难以满足现代电力电子器件的散热需求,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热管理技术。本文将对电气自动化系统中电力电子器件的热管理技术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电力电子器件发热原因及热影响分析
(一)发热原因
电力电子器件在工作过程中,由于电流通过器件内部的电阻会产生焦耳热。例如,在半导体器件中,载流子的运动和碰撞会导致能量损耗,转化为热能。器件的开关过程也会产生损耗,尤其是在高频开关状态下,开关损耗会显著增加。如 MOSFET 在导通和关断瞬间,会有较大的电流和电压同时存在,产生较高的功率损耗,进而导致发热。
(二)热影响
过高的温度会对电力电子器件的性能和寿命产生严重影响。温度升高会使器件的半导体材料特性发生变化,如载流子迁移率降低,导致器件的导通电阻增加,进一步加剧发热。高温还会加速器件内部材料的老化和损坏,降低器件的可靠性。例如,在IGBT 模块中,高温会使芯片与基板之间的焊点发生热疲劳,导致焊点开裂,影响器件的电气性能和机械性能。
二、常见热管理技术研究
(一)风冷散热技术
风冷是一种常见的热管理技术,它通过风扇将空气吹过散热片,带走热量。风冷散热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维护方便等优点。在一些功率较小的电力电子器件中,风冷散热能够满足散热需求。例如,在小型开关电源中,通常采用风冷散热方式,通过散热片增加散热面积,提高散热效率。然而,风冷散热的散热能力有限,对于高功率密度的电力电子器件,难以满足散热要求。
(二)水冷散热技术
水冷散热是利用水作为冷却介质,通过循环流动将热量带走。水冷散热具有散热效率高、散热能力强等优点,适用于高功率电力电子器件的散热。在一些大型电力电子设备中,如高压变频器、电力机车牵引变流器等,常采用水冷散热方式。水冷系统通常由水泵、散热器、水管等组成,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布局,可以实现高效的散热。但水冷系统也存在一些缺点,如系统复杂、成本高、存在漏水风险等。
(三)热管散热技术
热管是一种高效的传热元件,它利用工质的相变来传递热量。热管散热具有传热效率高、等温性好等优点。在电力电子器件散热中,热管可以将热量快速传递到远处的散热器上,提高散热效率。例如,在一些高功率LED 照明电源中,采用热管散热技术可以有效地降低器件温度,提高照明效果和可靠性。
三、实证分析
(一)案例一:某工业电气自动化系统中的变频器热管理
某工业电气自动化系统中的变频器采用风冷散热方式,但在长期运行过程中,发现变频器的温度过高,影响了其性能和可靠性。通过对变频器的散热系统进行分析,发现散热片的设计不合理,散热面积不足,风扇的风量和风压也不能满足散热要求。针对这些问题,对散热系统进行了改造,增加了散热片的面积,更换了高风量、高风压的风扇,并优化了风道设计。改造后,变频器的温度明显降低,性能和可靠性得到了显著提高。
(二)案例二:某新能源汽车电机控制器热管理
某新能源汽车电机控制器采用水冷散热方式,在连续高负荷工况下,系统频繁出现冷却液渗漏现象,造成控制器内部温升异常,威胁功率器件安全运行。经拆解检测发现,冷却管路快插接头处存在装配公差不匹配问题,引发密封圈非均匀压缩,导致界面微隙泄漏。对此,技术人员重新设计了带限位环结构的卡箍式连接件,并选用耐温性更强的氟硅橡胶密封材料,提升接口密封可靠性。同时,在冷却回路低点位置集成电容式液位传感器,构建漏水预警机制,实现故障点精准定位。在散热性能方面,引入微通道铝制散热器配合高扬程磁力泵,增强流体换热系数,使系统热阻降低 18.6% ,控制器整体热稳定性显著改善。
四、热管理系统优化策略
(一)优化散热结构设计
散热结构的优化设计对提升电力电子设备热管理性能具有决定性作用。在实际工程中,散热片的几何构型需综合考虑热源分布、空气流动特性及空间限制等因素,采用非对称翅片或波纹形结构可增强扰流效果,促进边界层分离,从而提高换热效率。以某工业变频器为例,其原散热片为等间距直翅片,经红外热成像检测发现局部存在温度梯度异常现象,分析表明气流滞留导致换热能力下降。改进方案采用渐缩式翅片布局,并在关键发热区域增设导流槽,使冷却风量集中导向热点区域,显著降低器件工作温升,实测最高结温下降达11.4%,系统运行稳定性大幅提升。
(二)采用先进的散热材料
选用高导热性能的散热材料对提升电力电子器件热传导效率具有关键作用。铜、铝等金属材料因其优异的导热性广泛应用于散热片制造,其微观晶格结构有利于热流快速扩散。在结构设计基础上,进一步引入金刚石类碳膜或氮化硼陶瓷涂层,可有效降低界面热阻,增强辐射换热能力。以石墨烯为代表的新型二维材料展现出超优异的热输运特性,其理论导热系数可达 5300w/(m⋅K) ,在高功率密度场景中具备显著应用潜力。实验表明,在 IGBT 模块上集成石墨烯复合散热层后,结温降幅可达8.6%,系统稳定性明显增强。
(三)智能控制散热系统
通过集成高精度温度传感单元与动态调节算法,智能控制系统能够实现对散热装置运行状态的实时调控。以某型号变频器为例,在其散热模块中布置多点测温网络,采集核心功率器件的温度分布信息,并将数据反馈至控制单元。当监测到 IGBT 模块温度超过设定阈值时,系统自动提升风机转速与水泵输出压力,增强冷却介质流速与换热效率;而在负载降低、温度回落时,系统则进入节能模式,减小输出功率,有效降低噪声与能耗。实验数据显示,该控制策略可使系统温升下降 12.3% ,同时节能效率提升8. 5% 。
结论
本文对电气自动化系统中电力电子器件的热管理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分析电力电子器件的发热原因及热影响,研究了常见的热管理技术,包括风冷、水冷、热管散热等,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了实证分析。提出了优化热管理系统的策略,如优化散热结构设计、采用先进的散热材料、智能控制散热系统等。
热管理技术对于电气自动化系统中电力电子器件的稳定运行至关重要。在未来的研究中,还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热管理技术,以满足电力电子器件不断提高的散热需求,为电气自动化系统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 杨光 , 高康康 , 吴家蔚 . 电力系统中关于电气自动化设备可靠性的探讨 [J]. 电工材料 ,2025,(03):99-102.
[2] 谢丹, 常帅, 朱斌斌, 等. 电气自动化系统中的继电保护技术分析[J].中国新通信 ,2025,27(08):35-37.
[3] 蒋群 . 化工电力系统中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研究——评《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研究》[J]. 化学工程 ,2025,53(02):9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