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体验式教学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的有效运用研究

作者

赵晓红

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尚义镇小学

本文聚焦体验式教学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应用,通过分析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现状,探讨体验式教学融入课堂的具体策略,如创设情境、互动实践等。研究表明,体验式教学可激发学生音乐欣赏兴趣,提升感知与审美能力,助力实现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目标,为优化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活体验兴趣

提倡音乐与日常生活的结合,以学生所熟悉的环境激发情感共鸣,皮亚杰的理论说明,儿童对熟悉的生活场景有着天生的亲近心理,能基于以有的生活经验理解音乐,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将音乐欣赏与生活场景相结合,有助于降低理解难度,激发主动探索欲。[1]

以一年级下册《春天》单元中《杜鹃圆舞曲》为例,教师可布置“春日花园”的教学场景:教室内添置了花与柳枝装饰,播放鸟类鸣叫声,播放乐曲前,引导学生回想春日的赏花郊游;鼓励学生以身体动作模拟花朵盛开、鸟儿飞翔,或分享听曲时涌现的春天图景,如“我好像看到小花在跟着音乐摇晃脑袋”,通过生活场景的构建,使音乐从抽象概念转化为具体可感知的实体。

创设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将音乐引入学生熟悉的生活空间,让学生从“被动接受”过渡至“主动感受”阶段,依托生活经验,与音乐相联,学生既能轻松捕捉到音乐中的情感,又能学会在生活中挖掘音乐之美的习惯,为音乐欣赏兴趣打下兴趣根基。

二、融入游戏互动,深化体验参与

游戏契合儿童活泼、喜欢探索的个性相吻合,是体验式教学的有效渠道,依照游戏教学理念,游戏情境中洋溢着愉悦,促使学生在互动中自发感知、创造音乐,小学早期阶段学生易受外界干扰,难以集中精神,将音乐欣赏融入游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水平,在玩乐中增进对音乐要素(节奏、旋律等)的理解。[2]

以二年级下册《快乐的舞蹈》单元中的《加伏特舞曲》为例,设计“音乐节奏接力”游戏:将乐曲节奏拆解为简单节奏型,学生分组传递 “节奏接力棒” ,边传递边用拍手、跺脚模仿对应节奏;还可开展 “音乐模仿秀” ,让学生模仿舞蹈动作,随旋律变化调整动作幅度、速度,感受乐曲韵律 。游戏里,学生全情投入,在互动中精准把握音乐节奏特点。

整合游戏互动性,将音乐欣赏转化为娱乐竞赛体验,于游戏竞技与协作之中,精准把握音乐节奏与旋律的变化,同步提升音乐辨识力,也得团队协作之乐,让音乐欣赏课堂焕发活力。

三、引导艺术联想,拓展体验维度

艺术联想是体验式教学的核心路径,使学生超越音乐固有范畴,扩充情感与想象的深层领域,康德对审美心理学的看法为,联想作用在审美者身上,激活了其情感记忆,将音乐欣赏的欣赏阶段从“听觉感知”提升至“情感与想象”体验,小学阶段学生思维活跃,激发学生的艺术联想潜能,深入挖掘音乐的深层内涵,提升审美创造力。[3]

以一年级下册《长鼻子》单元中的《小象》为例,播放音乐时,教师引导学生闭眼进行联象:听小象的脚步声,猜测它在森林中遇到了谁,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鼓励学生借助绘画来捕捉这些联想的瞬间,也可用故事叙述“小象的一天”,有的学生画出了“小象协助小兔子横渡河流”的图画,有的学生构想出“小象与小鸟合唱”的情景,艺术联想将音乐转变为激发想象力的催化剂。

培养艺术间的联想意识,为学生铺就音乐、绘画与文学联动的大门,学生借助联想,为音乐赋予了独到的情感与故事,深化了音乐的理解层面,进一步激发跨艺术领域的审美鉴赏力,让音乐欣赏成为激发想象与创造力的沃土。

四、结语

为小学音乐欣赏注入活力的教学实践,结合生活场景、游戏互动及艺术感悟,与小学生的认知特点相契合,音乐得以摆脱书本的束缚,转化为一种可感、可玩、可创作的互动渠道,激发兴趣与深化理解,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与创造潜能,音乐欣赏成为童年艺术滋养的路径,引领学生步入音乐热爱之途。

参考文献

[1] 王燕 . 体验式教学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的有效运用研究 [J]. 中国民族博览 ,2024(11):175-177.DOI:10.3969/j.issn.1007-4198.2024.11. 059.

[2] 蔡琼 . 体验式教学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J]. 亚太教育 ,2023(6):92-94.DOI:10.12240/j.issn.2095-9214.2023.06.028.

[3] 卢意达 . 体验式教学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分析[J].问答与导学 ,2023(2):191-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