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浅析如何培养幼儿科学探索能力

作者

肖艳梅

河北省唐山市路南区稻地中心幼儿园 063302

幼儿天生拥有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望,他们对身边的世界满怀探索热情。科学探索能力作为幼儿认知发展的核心组成部分,不仅能助力幼儿更好地理解自然与社会现象,还能激发其创新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因此,如何高效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索能力,已成为当前幼儿教育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

一、构建富有探索性的环境

(一)营造宽松自在的心理氛围

只有在轻松愉悦、无压力的心理环境中,幼儿才能更自由地表达想法与疑问,大胆开展探索活动。教师需以亲切温和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幼儿,尊重他们的想法与发现,鼓励他们积极尝试、勇于探索。当幼儿在探索中出现失误或遭遇失败时,教师应给予理解与支持,引导他们分析原因、重新尝试,让幼儿切实感受到探索是一件有趣且有价值的事。

(二)打造丰富多元的物质环境

物质环境是幼儿开展探索活动的重要依托。幼儿园需为幼儿提供宽敞安全、富有启发性的科学探索空间,如科学发现室、自然角、种植园等。在科学发现室中,可陈列各类科学实验器材、标本与模型,方便幼儿直观观察与动手操作;自然角可摆放多样植物与小动物,让幼儿近距离观察生命的生长变化;种植园则为幼儿提供亲身参与种植的机会,使其体验从播种、浇水、施肥到收获的完整过程。此外,教室的墙壁与角落也可充分利用,布置科学主题墙、科学小知识展示区等,营造浓厚的科学探索氛围。

二、供给适配的探索材料

(一)材料的丰富性

提供丰富多样的探索材料,能满足幼儿不同的探索需求与兴趣偏好。材料类型可涵盖自然材料(如石块、落叶、贝壳、枯枝等)、生活材料(如塑料瓶、纸盒、易拉罐、吸管等)及科学实验材料(如磁铁、放大镜、天平、量杯等)。自然材料可让幼儿感受大自然的奇妙与美好,生活材料能帮助幼儿发现“生活处处有科学”,科学实验材料则有助于幼儿开展更深入的科学探究。例如,在探究磁铁特性时,教师可提供不同形状、大小的磁铁,以及铁钉、回形针、塑料玩具、木块等物品,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与实验,自主发现磁铁可吸引铁制品的特性。

(二)材料的梯度性

由于幼儿的年龄特征与认知水平存在差异,供给的探索材料需具备梯度性,以适配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求。针对小班幼儿,可提供简单直观、易于操作的材料,如色彩鲜艳的积木、可发声的玩具等,让他们通过感官直接感知世界;对于中班幼儿,可增加具有一定挑战性的材料,如拼图、简易科学实验套装等,引导他们进行初步思考与操作;面向大班幼儿,则可提供更复杂、具有开放性的材料,如机器人编程套装、科学探究工具包等,鼓励他们开展自主探究与创新实践。

三、组织多元的科学探索活动

(一)实验探究活动

实验探究是幼儿进行科学探索的重要方式。教师可设计有趣的科学实验,引导幼儿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发现科学规律。例如,在“物体沉浮”实验中,教师可为幼儿提供木块、铁块、塑料玩具、橡皮泥等不同材质的物品,让幼儿将其放入水中,观察哪些物体浮于水面、哪些沉入水底,并引导他们思考现象背后的原因。通过这类实验探究活动,幼儿不仅能了解物体沉浮与材质、重量等因素的关联,还能培养观察能力、思考能力与动手操作能力。

(二)自然观察活动

大自然是幼儿学习科学的最佳课堂。教师可带领幼儿走进自然,观察花草树木的生长变化、动物的生活习性、天气的阴晴变化等。比如,春天时,组织幼儿到公园或郊外踏青,观察花朵的颜色、形状与气味,感受春日气息;秋天时,带领幼儿收集落叶,观察叶片的形状、颜色与纹理,了解秋季特征。在自然观察活动中,教师需引导幼儿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鼻子闻、用手触摸,通过多感官参与观察,培养幼儿的观察力与感知能力。

(三)科学小游戏活动

科学小游戏兼具趣味性与娱乐性,能有效激发幼儿参与科学探索的积极性。教师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与兴趣爱好,设计各类科学小游戏,如“奇妙的泡泡”“会跳动的盐”“静电吸物”等。在“奇妙的泡泡”游戏中,教师可为幼儿提供不同形状的吹泡泡工具,让幼儿观察吹出的泡泡形状是否相同,并引导他们思考“为何泡泡多为圆形”。通过科学小游戏,幼儿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科学知识,体验科学探索的乐趣。

四、支持幼儿提问与猜想

(一)呵护幼儿的好奇心与提问意愿

好奇心是驱动幼儿探索世界的内在动力,教师需悉心呵护幼儿的好奇心,鼓励他们大胆提问。当幼儿提出问题时,教师要认真倾听,给予积极回应与肯定,让幼儿感受到自身提问的价值。即便幼儿的问题简单或奇特,教师也不能嘲笑或忽视,而应耐心解答,或引导幼儿共同寻找答案。例如,当幼儿问“为什么小草是绿色的”时,教师可先表扬幼儿善于观察与思考,再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其解释小草呈现绿色的原因(如叶绿素的作用)。

(二)引导幼儿进行猜想与假设

在幼儿提出问题后,教师可引导他们结合生活经验与已有知识,对问题答案进行猜想与假设。例如,在开展“物体沉浮”实验前,教师可先让幼儿猜测“哪些物体会浮起来,哪些会沉下去”,并让他们说明猜想的依据。通过猜想与假设,幼儿能调动已有知识经验,活跃思维,为后续的实验探究做好准备。

五、结语

综上所述,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索能力是一项长期且系统的工作,需要幼儿园、教师与家长的协同发力。通过构建富有探索性的环境、供给适配的探索材料、组织多元的科学探索活动、支持幼儿提问与猜想等多种方式,能够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培育其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与创新能力,为幼儿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让我们共同为幼儿开启科学探索的奇妙旅程,助力他们在科学的海洋中快乐遨游、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赵洪风.在科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探究能力[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23,(3).95-96.

[2]何建琴.向阳花木早逢春--科学教育应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J].小学教学参考.2022,(1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