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双减”东风,培育小学生学习好习惯
赵晶 余磊
陕西省商洛市商南县城关希望小学 陕西省商洛市商南县恒大小学 726300
摘要:本文聚焦“双减”政策背景,探讨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有效策略。“双减”政策减去学生过重负担,为学生健康成长与习惯培育创造了新环境。文章从激发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教学、科学安排作业、营造阅读氛围四个方面展开论述,提出借助多元教学资源和趣味活动激发学生兴趣,通过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优化课堂,利用分层和实践性作业培养自主学习习惯,以及从学校和家庭两方面营造阅读氛围等具体方法。强调学校、教师和家庭需协同合作,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助力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实现终身学习与全面发展 。
关键词:双减政策;小学生;学习习惯;教育策略
引言:
“双减”政策的推行,为教育生态带来了积极变革,为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育开辟了新路径。“双减”政策旨在减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与校外培训负担,让教育回归育人本质,为学生创造更健康的成长环境。在这样的背景下,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提升学习成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关键作用。
一、激发学习兴趣,开启习惯养成之门
兴趣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也是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起点。在“双减”背景下,教师可借助丰富多元的教学资源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在古诗词教学中,播放富有感染力的朗诵视频,让学生通过优美的韵律和生动的画面感受诗词的魅力。在学习《静夜思》时,配合轻柔的音乐和展现明月的视频,学生能更深刻地体会到诗人思乡的情感,从而对古诗词产生浓厚兴趣。通过多媒体展示文学作品中的精彩片段,像《小红帽》中紧张刺激的情节画面,能迅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整本书的阅读渴望。
组织趣味活动也是激发兴趣的有效方式。比如开展课本剧表演,让学生将课文内容以戏剧形式呈现。在表演《坐井观天》时,学生分别扮演青蛙和小鸟,通过模仿角色的神态、语言和动作,深入理解故事寓意。这种沉浸式的学习体验,不仅让学生在欢乐中学习,还能促使他们主动养成预习、阅读等习惯。为了在表演中表现出色,学生们会提前预习课文,深入理解角色;表演结束后,对故事的喜爱会驱使他们阅读更多相关作品。
二、优化课堂教学,奠定良好习惯基础
“双减”对课堂教学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而高效课堂能为学生习惯养成提供有力支持。教师需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课堂专注度。以《曹冲称象》的教学为例,课堂导入时提问:“如果是你,会怎么称出大象的重量?”这个问题与生活紧密相关,能迅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其全神贯注地投入学习,急切地想知道曹冲的巧妙办法。
小组合作学习也是培养习惯的重要手段。在作文教学中,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写作思路,如以“我的周末”为主题,学生们在小组中交流自己周末的有趣经历,探讨如何组织语言、安排结构。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尊重不同观点,共同完善写作思路,逐渐养成合作探究、积极思考的习惯。教师要注重课堂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及时肯定与指导,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养成积极思考、踊跃表达的习惯。
三、科学安排作业,培养自主学习习惯
“双减”政策大幅削减了作业量,这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科学合理的作业,以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布置分层作业是一种有效的方式,将作业分为基础、提高、拓展三个层次,满足不同学习水平学生的需求。在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后,基础作业可设置为抄写生字词、背诵描写四季景色的段落,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提高作业可以是仿照课文描写自己家乡的一处美景,锻炼语言运用能力;拓展作业则是查阅资料,了解我国其他著名山脉的特点,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拓展知识的能力。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身能力选择合适的作业,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进而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此外,实践性作业也不容忽视。例如,布置观察秋天的景物并写一篇观察日记的作业,让学生走出书本,在实践中运用知识。学生在观察过程中,需要仔细观察秋天树叶的颜色变化、果实的成熟状态等,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记录下来。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力和写作能力,还促使他们主动探索生活中的知识,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四、营造阅读氛围,培育阅读习惯
阅读是学习的根基,“双减”政策实施后,学生有了更多课余时间用于阅读。学校应积极打造阅读环境,设立温馨舒适的图书角,摆放童话、科普、文学名著等各类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书籍,方便学生随时借阅。定期举办阅读分享会,为学生提供交流读书心得的平台。
家庭阅读氛围的营造同样重要。家长要以身作则,减少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每天安排固定的亲子阅读时间。阅读结束后,互相交流书中的内容和感受,增进亲子关系的同时,也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养成阅读习惯。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推荐合适的阅读书目。同时,还要指导学生掌握精读、泛读等阅读方法,对于精彩的文学作品精读品味,对于信息类文本泛读获取关键信息,帮助学生逐步养成热爱阅读的习惯。
“双减”背景下培养小学生学习习惯,需要学校、教师和家庭的共同努力。通过激发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教学、科学设计作业以及营造阅读氛围等举措,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双减”政策的滋养下茁壮成长,享受学习的乐趣,收获知识与成长。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Z].2021.
[2]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
[3]刘儒德.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