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问题式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实践

作者

马朋

江苏省口岸中学

摘要:问题是学生学习的起点,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都是从问题开始的。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问题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逐渐走进教师视野,并被广泛地应用到高中历史教学中,为历史课堂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教师应设定问题情境,尽可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通过设计有效的问题引导学生开展高效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充分感受知识探究的乐趣,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

关键词:高中历史;问题式教学;运用实践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高中历史教学活动得到了更为广泛的重视。问题教学法能够有效帮助学生理解、掌握以及运用历史知识,对于培养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培养其历史思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让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教师可以采用问题教学法,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难度适宜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的学习。用问题开启学生的思维之门,让学生由传统的知识接受者变为知识的主动探究者和构建者,在问题的思考和解决中发展历史核心素养。

一、高中历史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重视程度不足

对于高中生来说,历史是一门至关重要的学科,但是部分学生的重视程度不足,加之教师采取的教学方法不当,使得教育教学成果不尽如人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二)缺少创新思维

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也要融入崭新思路,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征优化教学方法,以此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其全身心投入实践活动中。但是部分教师缺少创新思维,未能融合多元化教学手段,使得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难以融入班级氛围,降低了高中历史教学的整体实效。

二、问题式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实践

(一)科学设计问题,启迪学生历史思维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课堂提问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也是启迪学生历史思维的重要途径。首先,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把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课堂教学的起点与归宿。在设计问题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并结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计具有难度层次的问题,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问题的思考与回答中来,从课堂提问中有所收获与提高。其次,高中历史知识多而繁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理不清头绪、找不到关键,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时要具有全局观念,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的研读,梳理课堂教学主线,并为学生设计贯穿主线的问题,从而引导学生的历史学习方向,将新旧历史知识串联起来,让学生从多角度更为全面地理解历史知识。有一点格外重要,那就是课堂提问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恰到好处。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把握好问题的质量,还要善于抓住提问时机,可以在教学的重难点处向学生发问,帮助学生巩固和积累历史知识。

(二)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解答历史问题

历史教师要积极运用生活化教学方法,将历史问题和生活化理念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们树立正确认知,自主解决实际的历史问题。一方面,教师要发挥出引导作用,为学生营造生活情境,通过趣味十足、充满生活色彩的语言运用到课堂之上,带动学生的学习情绪,使他们全身心投入探索实践中。生活化的语言既能激发学生兴趣,又能帮助他们明确历史表象,对提升问题教学成果具有积极影响。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实物再现历史生活,让学生们积极解读历史概念,促使感性认识转变为理性认识。如:讲解到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时,教师可以借助中山装为学生们解答三民主义,在此过程中也可抛出问题让学生们思考并寻找答案。讲到《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一课时,也可通过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展示近代各个时期服饰变化的图片,让他们自主联想生活中常见的服饰特色,使他们真切感知社会的进步。微课是相对理想的教学手段,对于学生直面历史并感悟历史具有较大帮助。讲解甲午中日战争时,教师可以通过微课制作出李鸿章和伊藤博文谈判的视频片段,让学生对《马关条约》加深印象。为了巩固教学成果,教师可以利用“课前五分钟”开展“历史上的今天”活动,让学生以多元化方式阐述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和理解,也可结合生活背景阐述历史事件的影响,让学生真正投入历史学习的行列,感悟历史。

(三)引导学生提问,培养学生求知精神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传统的历史课堂中,课堂提问是教师的专属,无形之中将学生限定在历史知识的纲纲条条之中,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而在新的教学背景下,师生角色得到明确界定,教师和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教师要为学生营造质疑的环境,创造提问的条件与机会,指导学生从课堂上发现问题,并向教师进行提问,培养学生的求知精神和思维能力,使历史课堂更具开放性和探索性。学生的思维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会变得更为积极与活跃。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多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从讲台上走下来,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当中,为学生及时地解决问题,与学生建立起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觉得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从而放下心中的顾虑,大胆地提问,表达自己的意见与想法,创造良好的自由提问的氛围。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思考并提出问题,教师可以采用“先学后教”的教学策略,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先让学生进行自学,并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要求学生在阅读教材内容的过程中用笔标画出自己不理解或存有疑问的知识点,还可以让学生用批注的形式在书本的空白处写出自己的困惑和不同见解,开发学生的心智。

三、结语

总而言之,从历史学科的特点来看,问题教学法与高中历史教学非常契合,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对提升历史教学效果大有裨益。高中历史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教学模式,将问题贯串于教学的整个过程中,用问题开启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让学生经历质疑、探疑、释疑的全过程,感受历史学习的乐趣,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推动学生历史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陶泽伟.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情境教学模式研究:以戊戌变法一课为例[J].甘肃教育研究,2023(1):36-38.

[2]刘金鹏,孙启军.基于初高中衔接的高中历史教学创意探索:以“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为例[J].教育科学论坛,2023(1):25-28.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课题“疑·探·知”高中历史生长课堂实践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立项编号:2021JY14-L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