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度设计作业,实现综合育人
马玲
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小学
摘要:随着双减政策的颁布,作业研究、作业设计蜂拥而至,作业量有所减少,学生负担有效减轻。但作业在提质增效方面还做得远远不够。作为教师,我们应该视作业设计为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将作业设计纳入备课环节,课前精心备作业,站在学生的立场多维度设计作业,发挥作业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立体发展,实现综合育人。同时还要不断尝试单元整体作业的设计,助推教学方式的变革。
关键词:备作业,学生发展,基于学情,突显主体,多维度,单元整体作业。
引言
自去年七月“双减政策”颁布以来,作业研究、作业设计蜂拥而至。我们学校开展了“双减”背景下“提质增效”校本作业设计研讨与实践;我和同事们参加了安徽省首届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我还和几位同事进行了《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第三学段单元作业设计研究》的课题研究。这一年多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探究和实践,让我对作业设计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目前,作业量的问题得到控制、改进,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有效减轻,但作业在提质增效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作为教师,我们应该视作业设计为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将作业设计纳入备课环节,课前精心备作业,站在学生的立场多维度设计作业,发挥作业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立体发展,实现综合育人。同时,还要不断尝试单元整体作业的设计,助推教学方式的变革。
一、将作业设计纳入备课环节。
作业是学生学习的组成部分,是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组成部分,也是教师教学行为的一个组成部分,理应将作业设计纳入平常的备课环节。
作为教师,为了让学生学得更好,我们能够做到上课前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并努力上好每一节课,却很少想到“留作业前要精心备作业”。据有关调查显示,这样的老师达90%之多,很多老师往往是讲完课后,翻一翻课本、基础训练或手头资料,找一些习题,然后随意布置给学生。然而,备课时认真备好作业对学生和教师却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作业进行精心地设计,可以去掉重复、无效的作业,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可以把课堂的学习进行延伸和拓展,能很好地巩固课堂所学新知识,并且训练和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也可以及时弥补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因此,教师在课前备课时,要对学生的作业要进行仔细地研究,精心地设计,做到以下几点:
1.要“全”。
教师备作业时,不能上一课备一课,而应该是在教一个新单元时,关注整个单元的主题和目标,基于单元学习目标,弄清课与课之间的内在逻辑关联,精准地诊断出学生在每一课应该掌握的知识和关键能力,在心里有一个整体的把握。然后,以课标要求为参照,结合统编教材的使用,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作业,真正做到心中有数。
2.要“准”。
教师备作业要有针对性,要去研究每一项作业的目的、功能,设计这样的作业,是要达到什么目的,考察的知识点是什么,培养学生什么能力。明确设计意图,在布置作业时就能做到有的放矢。
3.要有“度”。
对于小学生来说,作业是他们自主学习的主要载体,是小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重要途径。教师在备作业时一要分析作业难度,要清楚哪些作业是学生能独立完成的,哪些作业需要合作研讨,哪些是适合所有学生的,哪些是适合部分优秀学生的。教师只有把握好了作业的难度,才能有针对性地分层设计作业。二要关注时间跨度。对所布置的作业要有兼容性,应该跟课程内容一致,可以是长周期作业,也可以是短周期作业。
4.要控制“量 ”。
教师在备课时,要计算好学生完成作业所需的时间。如果作业比较容易,那么量就要稍微多点;如果作业难度大,作业量就要少一点。教师要严格把控作业数量和时间,坚决不能给学生加重负担。
总之,一位优秀的教师,应该视作业设计为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重视对学生作业的设计,不盲目地去拼时间,拼题海战,一定会提前认真钻研作业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作业设计,提高作业的质量和有效性。
二、站在学生的立场,设计多元作业。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发展的主体,要时刻关注学生需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也强调要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作业设计是小学语文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之一,作为作业的设计者,教师要想提高作业的质量和有效性,发挥作业的各项功能,在进行作业设计时,就应该站在学生的立场,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考虑。
1.为了学生的发展。
学生的身心发展是作业设计的核心。科学性的作业设计就是要能够通过作业促进学生终身发展。作业的设计必须强化课程意识,依据课程标准,促进学生知识的掌握,关键能力的发展,核心素养的提升。
2.基于学情。
学生是作业的主体,作业设计必须采取学情视角,既要分析学生课上学习的既得经验,又要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差异等,还要兼顾作业发展学生意志品质的功能。为此,我们可以多维度设计作业。
(1)采用丰富多样的作业形式。让作业从传统“写”的单一形式中解放出来,可以是听力作业,可以是读的作业,也可以是说的作业,还可以与唱、舞、演、画等学生喜欢而又擅长的形式巧妙结合,增加作业的趣味性,让作业更具有吸引力。
(2)尊重学生的爱好,设计开放性作业。把学生置于真实的生活环境中,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自主开放地学习,让学生在“活”中求知。
(3)尊重个性差异,分层设计作业。每个学生的成长环境和兴趣不同,因此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也不同。尤其是在中高年级,学习内容的难度增大,学生之间的差异越来越明显,甚至出现了两极分化现象。因此,教师应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承担能力和个性特点分层设计作业,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好的发展。
3.突显主体。
学生不仅仅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更是自己作业的主人。作业设计必须凸显学生完成作业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尽可能创造条件,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内在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能够在没有教师直接介入的情况下,自我管理,自我反思,自我评估。
教育实践告诉我们,学生彼此有不尽相同的兴趣,也有不同的学习优势。因此,教师要多维度设计作业,注重作业的多元化,关注学生自主发展,实现综合育人。
三、尝试单元作业设计,助推教学方式变革。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元,强调教师要有系统思维,立足单元整体教学。随着单元整体教学模式的深入研究与广泛实施,单元作业的设计就势在必行了。单元整体作业的设计是单元整体教学中的关键一环,单元整体作业的有效设计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主体性,还是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开展单元整体作业设计,有利于构建长短期作业的优势互补,有利于引导教师系统思考语文课程内容与要求的内在联系,整体把握教学目标,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单元整体作业设计的策略具体如下:
1.确定单元主题,明确单元作业目标。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每一单元都具有不同的主题和教学任务,作业作为教学延伸的一部分,理应围绕单元主题整体设计。单元主题是单元作业的灵魂,是教师开展单元整体作业设计十分重要的切入点。单元作业主题的确立要从深入理解教材开始。
2.确立单元作业设计思路。
教师要深入教材,来解读各单元教学目标之间的联系,从文章结构和文章内容入手,在尊重学生学习和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依据课程标准,紧扣教材内容,以核心素养为导向,遵循趣味性原则,适度性原则,以及实践性原则,积极探索作业设计,进而来明确整个单元作业设计的思路。
3.设置任务情境,细化作业内容。
有效的学习是融于真实情境之中的,创设作业情境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前提,不仅有评价学生学习的功能,还有助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师在单元整体作业设计时可创设包含大单元学习的大情境,利用情境发展线索,理清任务间的逻辑关系,将任务群描述情境化,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其中。
总之,“双减”具有复杂性,长期性、艰巨性。作业设计的研究与探索,是双减背景下的一个重要的时代课题,教师要不断地去尝试、创新、反思、总结。作业设计,既要考虑作业的功能,更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创新作业的形式与内容,提高作业的有效性,从而促进学生立体发展,实现综合育人。作业设计,我们一直在路上!
参考文献
[1]张莹,张宏: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单元作业设计[J].教学科学论坛;2022-08-20
[2]吴计厅:浅谈新课标下语文作业设计的多元化[J].学周刊A班;2010-02-01
[3]刘伟: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的策略[J].教育·教学科研;2019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