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公路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影响因素及优化措施探究

作者

巩青

山东省盐业集团枣庄有限公司 山东省枣庄市 277000

摘要:公路是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的组成部分,混凝土是作为公路工程最多使用的材料类型,其性能优劣,直接关系了公路质量。在公路工程中,混凝土发生裂缝是一个常见的现象,深度影响公路工程的安全性和经济性,裂缝会使公路的通过能力下降,增加公路养护施工成本,严重时候会发生交通事故。对混凝土裂缝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和治理混凝土裂缝。

关键词:公路工程;混凝土裂缝;优化措施

引言

混凝土是当前公路工程中应用最广泛的建筑材料,其综合性能优越,能够有效应对复杂的受力状况与环境因素。然而,混凝土结构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尤其是裂缝问题。混凝土裂缝会直接影响结构的受力性能、适用性和安全性,一旦出现贯穿性裂缝,混凝土内部的钢筋会直接暴露在外部环境中,在氯盐等有害物质的侵蚀下,会加速钢筋锈蚀,最终导致结构破坏。因此,加强公路工程混凝土裂缝成因与防治对策研究,对于保障工程质量、提高结构耐久性、保障车辆安全通行等有重要意义。

1公路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负面影响

1.1削弱公路工程的结构性能与耐久性

裂缝的存在破坏了混凝土的连续性,使得混凝土在受力时容易出现应力集中,从而导致结构强度的降低。另外,空气、水分和化学物质会把裂缝作为渗透通道,加速混凝土的劣化和腐蚀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渗透作用会进一步削弱混凝土的结构性能,导致公路工程整体耐久性的下降。在极端气候条件下,如暴雨、严寒或高温,裂缝还可能引发更严重的结构损伤,如剥落、断裂等,严重威胁道路的使用安全。

1.2降低公路工程的使用体验

对于驾驶者而言,行驶在裂缝密布的道路上会感受到明显的颠簸和震动,不仅增加了驾驶难度,还对车辆造成了额外的磨损。同时,裂缝还会成为道路积水和积雪的隐患,导致道路湿滑、能见度降低,进一步增加了行车风险。对于行人而言,裂缝同样构成安全隐患,特别是在夜间或恶劣天气条件下,裂缝可能因光线反射或积水而难以察觉,增加了摔倒和受伤的风险。

1.3损害公路工程的景观效应与地区形象

道路作为连接城市与乡村的重要纽带,其景观效应对于提升地区形象、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裂缝使得原本平整、美观的道路变得破败不堪,影响道路的整体美观度和协调性。特别是在旅游景区或城市主干道等关键区域,裂缝的存在不仅降低了道路的观赏性,还会影响游客对该地区的整体印象和满意度。

2公路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影响因素

2.1施工工艺因素

施工工艺在混凝土裂缝控制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一方面,如果施工工艺不当,如振捣不充分、浇筑时间安排不合理或模板拆除过早,都会直接导致裂缝的产生。振捣不足会使混凝土内部存在大量气泡,导致混凝土密实度下降,影响其力学性能,从而产生裂缝。另一方面,浇筑时间的不合理也会导致混凝土的内部结构无法及时形成,增加裂缝的可能性。此外,混凝土在初凝前后的环境变化对其质量有着重要影响,如模板拆除过早或养护不到位,都可能使混凝土在尚未达到足够强度时暴露在环境应力中,导致裂缝产生。因此,施工过程中需要科学合理地制定工艺流程,严格控制每一个施工环节,确保混凝土结构的整体质量。

2.2环境影响因素

环境因素对混凝土裂缝的产生有着直接的影响,尤其是在施工和硬化初期阶段,环境温度、湿度和风速等条件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尤为显著。在高温环境下,由于混凝土中的水分蒸发速度加快,会导致干缩裂缝的产生。特别是在夏季施工时,如果没有采取有效的降温措施,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极易产生温度裂缝。而在低温环境中,混凝土的水化反应减慢,强度增长受到限制,如果未能及时采取保温措施,则可能出现由冻融循环引起的裂缝。此外,风速较大的环境容易导致混凝土表面水分迅速蒸发,产生塑性收缩裂缝。

3公路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优化措施

3.1科学调控温度梯度与收缩膨胀

首先,在施工时间的选择上,应尽量避开酷暑或严寒等极端天气,宜选择温度相对稳定的季节施工,并在早晚温差较小的时段进行浇筑,以降低环境温度的影响。

其次,在施工过程中,要采取有效的保温和散热措施。例如,对于大体积混凝土,可以采用分层浇筑的方式,控制每层的浇筑厚度和间歇时间,降低内部温度上升速率。

再次,在混凝土养护阶段,要注意混凝土表面保湿,避免水分蒸发过快导致表面收缩。同时,合理控制养护温度,避免温度骤降骤升,以有效减少温差应力。

最后,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发生体积变化,如果这种变形受到过多的约束,会导致内部拉应力增大,引发裂缝。因此,在结构设计中,要合理设置伸缩缝,释放约束,吸收变形应力。

3.2结构设计与施工规范

首先,在结构设计阶段,应充分考虑荷载因素对裂缝的影响。设计人员要准确计算结构在各种工况下的受力情况,选择合理的结构体系、优化构件尺寸,避免应力过度集中。对于承载力要求高、裂缝风险大的关键区域,可适当增大截面尺寸、提高钢筋配筋率,必要时可设置预应力筋,以提高抗裂性能。同时,板的厚度不宜过小,梁高与跨度的比例要合理,以确保结构具有足够的刚度和变形能力。

其次,在施工图设计阶段,除了要明确结构尺寸和配筋等硬件参数,还应明确对材料性能的要求,以及关键工序的施工要点。这些信息的准确传达,可为后续施工提供依据,有助于施工单位更好地理解设计意图,避免设计与施工脱节。

最后,施工管理是确保结构性能的关键。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按照规范和设计文件的要求组织施工,切实将设计方案落到实处。在原材料的选用上,应严把质量关,加强抽检和试验工作,以确保其性能满足设计要求;在施工时序的安排上,要避免对结构造成不利影响的局部荷载,如大型机械设备的错误布置、材料的堆放超载等;模板和支撑系统必须可靠、稳固,确保结构在施工阶段的安全性;拆模时机的准确把握也非常关键,过早拆模可能引发结构开裂,而过晚拆模又会影响施工进度,需要在强度和进度间找到最佳平衡点,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3.3加强原材料的质量

在采购前,应对供应商进行全面而细致的考察,包括其生产许可证、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历史业绩以及客户反馈等。只有具备合法资质、信誉良好且能提供高质量原材料的供应商,才能被纳入考虑范围。在公路建设中,要严格控制原材料的质量,尽量选用低热值的混凝土、粉煤灰,尽量避免将各种品种的混凝土混在一起。在配合比的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水灰比,用水量在设计范围内,并加入≤2%的减水剂和无机掺合料,以减小混凝土的水灰比,减小结构的含水率,避免收缩裂缝。

3.4做好混凝土的养护工作

公路竣工后,养护单位需依据建设要求制定科学养护方案。执行时,应结合公路使用及环境温湿度情况,采取针对性措施。通过加强后期养护,可以有效地防止混凝土裂缝的发生。

结束语

混凝土裂缝的诱因较多,在公路施工阶段,影响混凝土裂缝的因素主要有地基沉降、施工荷载、温度变化、材料控制等。要想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混凝土裂缝,需要在施工中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还需要针对不同裂缝程度和类型,采取相应的裂缝治理方法。可保障公路工程的施工质量,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保障人身和财物的安全。

参考文献

[1]张洺瑞.高速公路桥梁工程混凝土裂缝成因分析及处治措施[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工程技术,2022(10):4.

[2]杨美朝.公路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成因与施工措施[J].电脑迷,2023(11):118-120.

[3]陈锋.公路工程施工中混凝土常见裂缝产生原因及处置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3(7):134-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