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公路改建城市道路工程设计及施工技术要点探究

作者

郭旭

210711198911044024

摘要;本文系统探究公路改建城市道路工程设计及施工技术要点。通过剖析公路与城市道路在功能定位、交通流特征、道路设施配置上的特性差异,明确改建工程设计中交通功能转换、横断面与线形优化、市政设施配套及景观环境设计的关键要点;同时深入阐述路基、路面、市政设施及交通附属工程的施工技术要点。

关键词:公路改建;城市道路;设计要点;施工技术要点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城市规模不断扩张,原本承担区域间交通功能的公路逐渐融入城市建成区,其功能需求也随之发生根本性转变。公路改建城市道路工程成为优化城市交通网络、完善城市功能体系的重要举措。然而,公路与城市道路在功能定位、交通运行规律、设施配置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若在改建过程中忽视这些差异,易导致交通组织混乱、设施不匹配、施工质量不达标等问题,不仅影响城市交通效率,还可能造成资源浪费与安全隐患。

公路改建城市道路工程设计及施工技术要点探究

一、公路与城市道路的特性差异分析

1.1 功能定位差异

公路的功能定位主要为区域间长距离交通服务,是连接城市与城市、城市与乡村的交通纽带,强调交通的快速性与连续性。以高速公路为例,其设计旨在实现车辆的高速通行,减少中途停靠,满足城际间客货运输需求。而城市道路不仅承担交通功能,更是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兼具划分城市区域、提供公共服务等多重功能。

1.2 交通流特征差异

公路交通流具有流量均一、车种单一、车速高等特性。公路在非特殊高峰时段内交通流变化较小,车种以货车、长途客车等车长大车居多,行驶速度整体较大;城市道路交通流具有潮汐性的潮汐现象,特别是早晚高峰期的车流量十分大,平峰期车辆大量减少。城市道路车种繁杂,包括小汽车、公交车、货车、非机动车、行人,交通行为参与者多样,行驶速度与出行规律各异,行驶频繁,交通组织难。

1.3 道路设施配置差异

公路在车道宽度、路肩设置、标志标线及附属设施等方面与城市道路存在明显不同。公路车道宽度一般较宽,以适应大型车辆通行,部分高速公路单向车道宽度可达 3.75 米;路肩主要用于故障车辆临时停靠和养护作业。公路标志标线侧重于指示方向、限制车速和提示危险,附属设施以服务区、收费站为主。

二、公路改建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要点

2.1 交通功能转换设计要点

公路改建城市道路还要注重交通功能转化设计,通过有效的设计手法将公路过境交通功能与城市道路的集散和交通服务功能整合成有机整体,采用合理的分流手段,设置定向匝道、导流岛等手段,引导过境交通分流出城市市区,降低城市内部交通压力,对交叉口进行改善,设计出更合理的交叉口,对进口道进行拓宽,增设专用车道以提升交叉口服务水平。此外要对慢行系统加以设计,拓展原公路路肩作为人行道,同时增添非机动车道,并在适当的区域设置过街天桥、地下通道等。

2.2 道路横断面与线形设计要点

针对现有道路,其横断面需要按照城市道路的功能要求以及交通量进行重新改造。对于改建为城市主干道的城市公路,可以采用三幅路或者四幅路的形式,将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交通进行分割,在道路的中间设置隔离绿带,从而隔离对向车流。对于线形来说,也应根据城市规划以及地形,来对原公路的平曲线以及竖曲线进行优化改善,降低纵坡坡度,使车辆在上下坡过程中行车速度不要过高或者过低。

2.3 市政基础设施配套设计要点

市政配套的完善设计决定改建后道路的使用功能,排水需要将公路分散式排水改为城市道路的雨污分流式排水系统,新增雨水管网和污水管网,合理增设雨水口和检查井。综合管线的布置,需要遵循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合理布置电力、通讯、燃气等管线的位置,确保管位留足,避免后期施工冲突。道路按照城市道路的标准加密照明设置,采用智能照明控制系统,保障夜间通行安全。

2.4 景观与环境设计要点

景观环境设计可以提高道路改建质量及城市形象。道路的绿化设计要体现城市文化与生态需求,多选择适宜性和景观性的植物,营造乔、灌、草相结合的复层植物景观,植物分布于中央分隔带、机非分隔带及人行道绿化带中,可以隔离防护、净化空气及隔绝噪音。同时在城市家具及标识系统设计方面要合理安排公交站台、座椅、垃圾箱等,公交站牌应与周边的建筑风格保持一致,同时安装候车座椅、站台遮阳棚和显示屏等,完善路标系统,设置交通路牌、方向指示标志等,做到清晰明确,提高服务功能。

三、公路改建城市道路工程施工技术要点

3.1 路基施工技术要点

路基施工是道路工程建设的基础部分。地基处理技术是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实施,路基的建设必须采用相适应的地基处理技术。软土地质地区的地基可以选择换填技术,即将软土挖除,然后更换为强度较高的砂砾石、灰土等物质;也可以选择强夯技术,即采用重锤夯地基,以增加地基的密实度。选用符合设计要求的路基填筑材料,严格控制土的含水量以及压实度;选择分层的填筑方式,即每层的填筑厚度不宜超过30cm,并保证路基的均匀压实;选择合适的压实机械进行碾压,按要求的压实度确定压实遍数,可以选用的碾压机械有振动压路机、羊角碾等。

3.2 路面施工技术要点

道路交通性能的好坏由路面施工质量决定,所以在进行沥青路面的施工时,一定要保证施工过程中的配合比控制,保证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度、低温抗裂度和水稳定性;对路面摊铺时控制摊铺温度和摊铺速度,保证摊铺的均匀和平整;对路面进行碾压时要注意初压、复压和终压的不同,要保证碾压时先轻后重、先慢后快、先静后振,初压、复压、终压应衔接良好,并对碾压的温度和碾压遍数等进行控制,保证路面的压实度和平整度。

3.3 市政基础设施施工技术要点

对于市政基础设施施工中的排水管道施工而言,是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开展的开槽、安装管道、接口等作业,管道基础牢固,接口处严密不漏水,施工完毕之后还要开展闭水试验,保障排水能够顺利进行。各种管线施工要注意管线交叉处的处理,以免出现相互干扰的情况发生,尤其是电力管线和燃气管线交叉时,要保持安全间距并做好防护工作。

3.4 交通工程及附属设施施工技术要点

严格按国家标准及设计要求实施交通标志标线施工,严格按照规范要求选用制作材料、规格、颜色等,交通标志标线设置位置应准确牢固、清晰耐用,交通标志标线的喷涂或标线的施划,施工前清理路面的杂物,清理路面,路面必须干燥清洁,确保标线能清楚而持久。严格按规范施工的公交站台、路灯等附属设施,其附属设施施工安装质量应保证,基础施工确保强度稳定性,安装设备符合设计要求。

结语

公路改建城市道路工程需充分考虑公路与城市道路的特性差异,精准把握设计与施工技术要点。通过科学的交通功能转换设计、合理的道路横断面与线形规划、完善的市政基础设施配套以及规范的施工技术应用,可有效提升改建工程质量,满足城市交通和居民生活需求,推动城市建设与发展。

参考文献

[1]袁珍珍.公路改建城市道路工程设计及施工技术要点探究[J].新城建科技,2024,33(07):127-129.

[2]李帅,王斐,张彦光.城市道路快速化改造中的排水工程设计[J].城市道桥与防洪,2025,(02):154-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