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的研究
黄莎
郴州市苏仙区良田小学 423029
摘要:新课标提出了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理念,要求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将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并重。本文基于新课标要求围绕小学语文古诗教学进行了研究,在分析当前小学古诗教学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挑战基础上,提出了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的有效措施,旨在为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方法创新改进提供依据。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语文;古诗;故事;教学情境
在新课标持续推进的背景下,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承担着文化传承、培养学生文化自信,促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任务,要将知识传授与素养发展并重。本文将结合新课标提出的语文课程教学理念,主要围绕小学古诗教学展开研究,为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改进开辟新的路径。
一、当前小学古诗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在古诗教学目标设定方面,一些教师过于强调让学生背诵古诗,忽略探究古诗的内涵和蕴含情感,导致学生不能真切体会古诗的魅力,影响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教学方法设计上,部分教师依然以口传心授的传统教学方法为主,教学中对照古诗逐字、逐词、逐句按部就班讲解,教学方法缺乏创新,致使学生在古诗学习中总是被“牵着鼻子走”,缺乏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二、新课标下小学语文古诗教学面临的挑战
(一)教学观念传统落后
新课标要求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古诗教学应改变知识本位教学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然而,一些语文教师教学思想观念落后,习惯于口传心授的教学方法,新课标要求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理念要求存在差距,无法跟上新时期学生培养方式的变革。
(二)教学资源整合不足
新课标要求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互融合,通过整合优质教学资源更好指导学生学习古诗,需要教师具备一定教学资源整合能力。如,筛选高阶教学资源、开发校本资源,引入本地资源,灵活运用多种资源等能力。然而一些教师在整合教学资源方面还存在一定欠缺。
(三)学生学习存在差异
在古诗学习中,有的学生学习能力强,且学习兴趣浓厚,有的学生学习能力较差,学习兴趣也不高。在古诗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的这种差异性,通过改进教学方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古诗学习中都能获得相应发展。
三、新课标下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的有效措施
(一)故事背景导入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而小学生们对故事有着天然的兴趣,往往对故事中人物和事件充满着好奇,总想着一探究竟。而且许多古诗本身就有着特定的故事背景或情节,讲述着与作者或者诗中人物的过往。因此,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可以采用故事背景导入的方式,用故事作为铺垫,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活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比如,在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古诗教学中,我们就可以先给学生介绍本诗的作者王维的生平,讲述王维少年离开家乡到京城考取功名的故事,这一年恰逢重阳佳节,王维孤身漂泊于京城,在繁华热闹的街市倍感孤单,十分想念家乡的亲人。还可以给学生介绍王维的其他一些小故事,来吸引学生对本诗产生兴趣,在本诗学习中体会作者对故乡、亲人的思念情感。
(二)创设教学情境
新课标要求语文课程应“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应注重创设教学情境,通过生动的情境将学生置身于古诗描绘场景之中,让他们感受古诗的意境美、情感美。同时,还能促进学生在学习古诗中直观感受,深刻领悟古诗所要表达的内涵,丰富学生对古诗学习的情感体验。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创设情境,可以通过引入故事、音乐渲染、展播画面等方式,实现想象与现实的结合,情与景的交融,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探究、思考、表达与交流。
比如,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望庐山瀑布 》这首古诗,描写的是庐山瀑布的美丽景色,引导学生理解诗义,想象诗中描绘的瀑布景象是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学中,为让学生体会到诗中描绘的景色,我们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庐山风光视频片段,展示雄伟、奇特的庐山瀑布图画,创设一个瀑布飞流直下的情境。使学生们仿佛看到真实的庐山瀑布,在情境体验诗中表现庐山瀑布的“挂前川”、“飞流”、“落九天”,带领学生进入诗的意境,感受瀑布从山顶流下的动人景象。
(三)开展跨学科教学
新课标要求语文课程应注重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跨学科教学是将两门或者两门以上学科知识与方法融合到一起实施的教学活动,可以打破不同学科之间的壁垒,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问题,是对传统单学科教学理念的一种创新。基于新课标的要求,小学古诗教学应积极实施跨学科教学,通过与艺术、科学、道法等学科的融合教学,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与体验古诗,获得丰富的学习感悟,促进学生在古诗学习中的全面发展。比如,与美术跨学科教学,通过想象与联想,融合绘画、手工呈现古诗中的景象,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与科学跨学科教学,用科学知识解释古诗中描述的自然现象,实现学生语文素养与科学素养的同步发展。
以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咏柳》这首古诗词教学为例,本诗是一首咏物诗,写的是早春二月的杨柳。教学中就可以与美术跨学科教学,让学生在阅读古诗过程中观赏课文中的插图,并根据诗中对柳树、柳条的描绘进行绘画创作,或是素描、或是彩墨,还可以用橡皮泥、彩纸进行柳树的手工制作。这样学生在美术创作者中,会深刻体会古诗中的柳树、柳条,如杨柳的颜色、形态,垂下的“绿丝绦”,柳叶就像用剪刀剪出来一样细,引导学生在美术创作中理解诗中的杨柳。
结 语
新课标实施的背景下,小学语文古诗教学应关注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要充分发挥学科育人价值。通过采用故事背景导入,创设教学情境,开展跨学科教学等有效措施,对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创新,切实提高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效果与价值。
参考文献:
[1]许肇炯.新课标理念下的小学语文古诗教学路径分析[J].试题与研究,2023,(17):30-32.
[2]徐明星.学古诗品古韵——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的有效开展[J].小学生(下旬刊),2024,(12):154-156.
[2]贾毛景.核心素养视野下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策略分析[J].基础教育论坛,2025,(03):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