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赋能农村小学立德树人教育的困境与对策研究
刘珏
江西省吉安市新干县金川镇中心小学,江西 吉安 331300
摘要:在教育领域,“互联网+”为农村小学的立德树人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农村小学作为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农村地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任务。然而,由于农村地区经济、文化、教育资源相对落后,农村小学在立德树人教育方面面临着诸多困境。“互联网+”教育模式,可以有效整合优质教育资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小学;立德树人
一、引言
随着互联网技术在社会各领域的广泛渗透,农村小学迎来了教育变革的新契机。将“互联网+”融入立德树人教育,为突破现有困境提供了可能。例如,荷浦乡中心小学开展的徒步远足研学之旅和农耕文化研学活动,借助互联网技术实现了教育形式的创新与教育效果的提升,为农村小学立德树人教育提供了成功范例。在此背景下,深入探讨“互联网+”赋能农村小学立德树人教育的相关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互联网+”背景下立德树人教育的内涵
立德树人是我国德育教育的重中之重,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体现。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其中,“立德”就是以教育为引领,运用正能量事件、知识去引导、感化、激励学生,培养其良好的道德品质;“树人”则是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塑造和培育学生,使其成长为具有健全人格、高尚品德和良好修养的人。
在互联网时代,网络为德育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多样的手段。借助网络平台及新技术开展德育教学,能够使教育内容更加生动形象,教育方式更加灵活多样,从而有效提升立德树人教学效果,切实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三、“互联网+”赋能农村小学立德树人教育的实践策略
3.1 整合互联网资源,丰富立德树人教育内容
利用网络资源,可以将枯燥的德育知识和立德树人教育活动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出来,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趣味性。
以环保教育为例,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向学生展示大量白色垃圾污染环境的图片和视频,如海洋中漂浮着大量塑料垃圾、垃圾填埋场堆积如山的场景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白色污染的严重性。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网络收集一些环保公益广告、环保达人的故事等,引导学生学习他们的环保理念和行为方式,鼓励学生减少使用难降解的塑料袋,积极参与环保行动。
在爱国主义教育方面,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建国大业》《长津湖》等爱国影片,让学生通过影片中鲜明的人物形象和感人的故事情节,深刻理解爱国主义的内涵,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教师团队筛选优质网络资源,结合农村小学实际和学生特点,开发校本德育课程。比如,以本地红色文化为主题,整合网络上的红色故事、革命遗址资料,制作成校本教材和配套课件;以农村传统民俗文化为切入点,收集网络上的民俗活动视频、手工艺制作教程,融入日常德育教学,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家乡文化的魅力,增强文化自信。
3.2 利用互联网技术,创新立德树人教育方式
开展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教师可以将部分德育知识制作成微视频,让学生在课前通过在线学习平台预习,提前了解学习内容。在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例如,在进行文明礼仪教育时,教师先制作关于文明礼仪的微视频,包括礼貌用语的使用、公共场所的行为规范等内容,让学生在课前观看。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模拟不同的社交场景,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的文明礼仪知识,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利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技术,为学生创设沉浸式学习情境。比如在讲解历史文化时,学生借助VR设备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古代的建筑、服饰、生活场景等,仿佛穿越时空,与历史人物“对话”,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体验感。在讲解本地的历史文化遗址时,利用AR技术,学生通过手机扫描相关图片或标识,就能在手机屏幕上看到遗址的原貌、历史介绍等信息,使学习更加生动有趣,提升教育效果。
3.3 借助互联网平台,加强家校社协同育人
搭建家校沟通平台。学校利用微信公众号、班级群等平台,定期发布立德树人教育活动信息、德育知识和方法。家长可以随时关注学校的教育动态,了解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并将学生在家的表现反馈给教师,实现家校信息实时共享。例如,学校开展感恩教育活动时,教师在班级群里发布活动通知和相关资料,引导家长在家与学生一起开展感恩活动,如为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写一封感谢信等。家长将学生的活动照片或视频反馈到班级群,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和指导,进一步强化教育效果。
四、“互联网+”在农村小学立德树人教育中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4.1 面临的挑战
农村小学生和部分教师的网络素养参差不齐。部分学生缺乏辨别网络信息真伪和优劣的能力,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比如一些学生在浏览网页或观看视频时,可能会接触到暴力、色情等不良内容,对其身心健康造成危害。部分教师在网络资源利用、线上教学组织等方面能力不足,无法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有的教师虽然知道网络上有丰富的教育资源,但不知道如何筛选和整合,在组织线上教学时,也存在技术操作不熟练、教学环节设计不合理等问题,影响教育效果。
此外,网络技术故障如网络卡顿、平台崩溃等,可能影响线上教学和活动的正常开展。部分农村小学网络覆盖不足、设备陈旧落后,无法满足“互联网+”教育的需求。一些偏远农村地区的学校网络信号不稳定,网速较慢,影响线上教学的流畅性。学校的电脑、投影仪等设备老化,经常出现故障,无法正常使用。同时,网络教育资源质量良莠不齐,筛选优质资源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教师在面对海量的网络资源时,往往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甄别和筛选,这增加了教师的工作负担。
4.2 应对策略
学校将网络素养教育纳入课程体系,通过专题讲座、课堂教学等形式,培养学生正确使用互联网的意识和能力。例如,开设网络安全教育课程,向学生传授如何辨别网络信息真伪、保护个人隐私等知识。同时,加强教师的网络素养培训,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网络资源整合能力。学校可以定期组织教师参加网络技术培训,邀请专家进行讲座,分享网络资源利用和线上教学的经验和技巧。
学校建立健全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安装网络安全防护设备,如防火墙、杀毒软件等,加强对校园网络的监管。教育学生保护个人信息,不随意在网络上透露自己的姓名、家庭住址等信息,引导学生远离不良信息。学校可以制定网络使用规范,对学生的网络行为进行约束。同时,制定网络技术应急预案,及时应对网络故障,保障教育活动的顺利进行。 政府和学校加大对农村小学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购置的投入,提升网络质量和设备水平。
五、结论
“互联网+”为农村小学立德树人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通过拓展教育资源、创新教育方式、加强家校社协同育人等实践,能够有效提升农村小学立德树人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1]何鹏德,吴春燕.用“互联网+”立德树人[N].北京:光明日报,2016-06-20.
[2]袁娟.“互联网+”视野下小学立德树人创新机制研究[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0(06).
[3]萧敏仪.“互联网+”时代,小学立德树人教育策略的探析[J].新课程(小学),20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