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党委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与实践
赵艳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四川有限公司德阳分公司 618000
摘要:企业党委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通过政治引领确保企业发展方向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以组织协调凝聚各方力量形成发展合力,凭借监督保障构建规范高效的管理体系。本文深入分析企业党委在政治领导、组织建设、监督机制等方面的具体实践,探讨其在创新引领、塑造文化、风险防控中的独特价值。
关键词:企业党委;高质量发展;作用与实践
引言
在当今全球经济格局深刻调整与国内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企业作为经济发展的微观主体,其高质量发展对于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极为关键的意义。企业党委作为党和国家在企业层面的领导核心,在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进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关键角色。
一、政治引领:企业党委在高质量发展中的核心作用
(一)把握政治方向确保战略契合国家发展
企业党委通过深入学习党的理论方针,将国家战略目标转化为企业具体战略规划,确保企业发展方向与国家宏观政策保持高度一致。在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关键领域党委,发挥政治洞察力,引导企业资源向国家战略需求倾斜,避免盲目跟风与低水平竞争,使企业战略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行。
(二)强化思想建设凝聚高质量发展共识
党委通过构建全方位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将高质量发展理念内化为员工价值追求。运用多样化的教育手段,从理论宣讲到案例教学,从线上学习平台到线下研讨活动,实现思想引领全覆盖。特别在企业转型关键期,及时化解员工思想困惑,凝聚改革共识,为企业高质量发展营造团结奋进的思想氛围。
二、组织协调:企业党委推动协同治理的实践路径
(一)优化组织架构提升执行力与协同效率企业
在现代企业治理结构日益复杂的背景下,企业党委在优化组织架构以提升执行力与协同效率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传统层级式组织架构因其信息传递迟缓、决策链条冗长,已难以适应高质量发展所需的快速响应与精准执行要求。企业党委需运用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将企业视为由多个自主经营单元构成的动态适应系统,通过构建扁平化与网络化兼备的组织形态,缩短决策层级,增强组织敏捷性。这要求党委深入剖析现有组织架构中的权力分配逻辑与信息流动路径,识别并消除因部门利益固化导致的协作障碍。
党委应引领组织架构变革,建立以项目为中心的矩阵式架构,打破职能型架构对员工技能发展的路径依赖,促进跨职能知识共享。在干部选拔任用机制上,需融合党管干部原则与现代人才测评体系,构建包含战略思维、跨文化沟通、数字化领导力等多维度的胜任力模型,通过组织模拟与情景演练等测评手段,精准识别具备复合型领导潜质的人才。同时,应设计包含轮岗历练、挂职锻炼、海外研修在内的多层次培养体系,使干部在多元环境挑战中锤炼综合能力。
企业党委还需关注组织架构变革中的文化适配性,塑造强调协作共赢与知识共享的组织文化。通过设计包含团队协作系数、跨部门项目贡献度等指标的绩效评价体系,打破部门利益壁垒,将员工个人利益与组织整体效能提升相绑定。运用组织行为学理论,通过领导示范、文化仪式、故事传播等手段,将协同文化深植于组织日常运作,使跨部门协作从制度要求内化为员工自发行为。
(二)搭建沟通平台促进部门间资源整合
企业党委在促进部门间资源整合过程中,搭建高效沟通平台是关键战略举措。在数字化转型浪潮下,信息孤岛现象成为制约资源整合效率的主要障碍。党委需运用信息经济学原理,认识到信息不对称不仅存在于企业与外部市场之间,更广泛存在于企业内部不同业务板块。这种信息不对称导致资源错配,降低了组织整体效能。
党委应主导构建企业级数据中台,作为跨部门沟通的核心枢纽。数据中台通过建立统一数据标准与接口规范,打破部门间数据壁垒,实现生产、销售、研发等环节数据的互联互通。在数据治理层面,需构建包含数据ownership(所有权)、stewardship(托管权)、access control(访问控制)在内的多层次数据权责体系,确保数据资源在共享过程中的安全与合规。
沟通平台建设不应局限于技术层面,更需关注组织流程与激励机制的配套设计。党委应推动建立跨部门项目协同流程,明确项目各阶段的沟通节点、信息传递规范与决策权限,确保信息在不同部门间的高效流动。在激励机制设计上,需引入资源贡献激励相容机制,通过量化评估各部门在资源整合中的贡献度,将资源贡献与部门绩效、员工薪酬晋升相挂钩,打破部门利益藩篱。
三、监督保障:企业党委在高质量发展中的风险防控
(一)完善监督机制确保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在现代企业治理结构中,监督机制的有效运行是保障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石。企业党委通过构建“大监督”体系,整合纪检、审计、法务等多维度监督力量,实现对企业运营全链条、全方位、全周期的监督覆盖。这种整合并非简单的职能叠加,而是基于系统论原理,通过构建跨部门监督协同机制,打破传统监督模式中的信息孤岛与职能割裂,形成监督合力。党委在监督体系中发挥统筹协调作用,确保各监督主体在目标导向上保持一致,在流程衔接上实现无缝对接,在信息共享上建立标准化接口,从而提升监督效能。
在高风险业务领域,党委监督的前置性彰显其战略价值。海外投资与并购重组作为企业拓展国际化布局、优化资源配置的关键举措,往往伴随着复杂的地缘政治风险、文化融合挑战与财务不确定性。党委通过建立风险预评估模型,运用情景分析与敏感性分析等工具,对投资项目的战略契合度、风险暴露水平与回报预期进行量化评估。这种前置审查机制不仅是对企业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的落实,更是从国家发展战略全局出发,确保企业行为与国家战略导向保持高度一致,避免因短期利益驱动而偏离长期发展轨道。
监督机制的有效性最终体现在问题整改与持续改进能力上。企业党委推动建立监督发现问题整改落实机制,运用项目管理理论中的PDCA(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循环原理,形成监督闭环管理。通过构建问题库管理系统,对监督发现的问题进行分类分级管理,明确整改责任主体、时间节点与验收标准。同时,运用监督结果反馈机制,将整改成效纳入绩效考核体系,与干部任免、薪酬分配等挂钩,强化整改动力。党委还注重从个案整改中提炼共性问题,通过制度创新与流程优化,构建长效机制,实现监督工作从事后纠正向事前预警、事中控制的前移,确保企业高质量发展始终在规范、有序、健康的轨道上稳健前行。
(二)建立激励体系激发组织与个体发展活力
党委推动建立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激励约束机制,将党建考核与经营业绩考核有机结合。在薪酬分配、职务晋升等方面向关键岗位和创新团队倾斜,激发员工内生动力。特别注重对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激励,通过评选“党员先锋岗”“红旗党组织”等活动,发挥典型示范作用,营造比学赶超的发展氛围。
结论
企业党委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展现出独特的制度优势和强大的实践效能。通过政治引领为企业锚定正确发展方向,以组织协调凝聚发展合力,凭借监督保障构建规范高效管理体系。在新时代背景下,企业党委需要进一步深化理论创新,探索党建与业务融合的新模式,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治理范式。
参考文献:
[1]段惠贞.高质量巡察为企业高质量发展聚势赋能[N].经济导报,2024-07-31(007).
[2]郭利军.国有企业党委如何在高质量发展中把好方向[J].理论学习与探索,2022,(04):32-33.
[3]魏树林.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业务高质量发展[J].农村电工,2021,29(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