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住宅建筑施工中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分析

作者

刘旭浩

13068319900317131X

摘要:软土地基的特殊性质给住宅建筑施工带来了诸多挑战,文章分析了软土地基的工程特性及其对建筑施工的影响,重点探讨了软土地基处理中存在的承载力不足、渗流问题和大压缩沉降等技术难题。针对这些难题,提出了预压预夯、深层排水和筏形地基等技术措施,通过工程实例和理论分析,论证了这些技术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研究成果可为软土地基处理实践提供参考,促进住宅建筑施工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住宅建筑;软土地基;沉降控制

0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建筑用地的选择越来越受到限制,软土地基建筑施工的需求也随之增加。在建筑施工领域中软土地基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其可能会导致建筑物沉降、变形或部分结构损坏。如何有效处理软土地基,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已成为当前建筑行业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科学应用能够有效应对这一挑战,采用适当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降低施工风险和建筑维护成本,可以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稳固的基础设施。

1住宅建筑施工中的软土地基处理的必要性

在住宅建筑施工过程中,软土地基具有孔隙大、含水量高、可压缩性高等特征。软土地基处理是结合施工区域土层的实际情况,采取合理的技术措施提高土壤的承载力,确保建筑物和其他工程的安全稳定。现代科技发展迅速,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类型多样。例如,预应力管桩技术是通过在土壤中打入加固管桩,充入混凝土并进行预应力处理,这些管桩可以通过其自身的承载能力承担建筑物的重量,并通过预应力作用来增强土壤的承载能力,以此实现土壤加固,提高地基的整体承载能力,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水平,并降低施工风险。软土地基具有较高的含水量和较低的密实度,容易发生沉降和变形,这会对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构成严重威胁,容易引发建筑物出现裂缝、倾斜等问题。而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应用可以对地基进行改良和加固,比如高真空击密法是利用高真空泵和自重锤等设备,在地基土中形成密实柱状体,使土壤得到压实和固结,以此提高地基承载能力和密实度,减少质量问题。软土地基处理方法多样,通常是通过引入钢筋、混凝土等材料,改善土壤的力学性质,从而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在实际工程中,针对不同地质情况和建筑要求,可以综合选择合适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选择的方法也取决于土壤情况、工程要求、成本和施工条件等因素。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合理应用,可以改善地基的物理和力学性质,控制地基沉降、变形、倒塌等风险问题的形成,促进建筑物的整体稳定性和使用寿命的提高[1]。而且在住宅建筑施工期间,软土地基处理能够减少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障碍,有利于提高施工的效率和质量。因而,要注重软土地基处理,从而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保障建筑物的稳定和安全,并有效提高施工效率,推动建筑行业的良性发展。

2住宅建筑施工中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应用

2.1预应力管桩技术

预应力管桩技术是通过在软土地基中安装钢管桩,然后在管桩中施加预应力,从而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预应力管桩技术可以显著改善软土地基的承载性能,特别适用于需要承受大荷载的建筑物和设施,同时其还可以提高软土地基的抗液化和抗沉降能力,对于地震活跃区域的建筑设计尤为重要。相比传统的地基处理方法,预应力管桩施工周期较短,能够快速完成地基加固工程。在住宅建筑工程地基处理前,要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和设计工作,通过地质勘查,确定土层的性质、水平和承载能力等信息,依据勘探结果设计预应力管桩的位置、数量、直径、长度以及预应力水平等参数。根据设计要求确定预应力管桩的位置和深度后,进行挖孔和安装预应力管桩。在安装过程中需要确保管桩位置准确、垂直度良好,同时保证管桩的稳固性和深度符合设计要求。预应力管桩通常是由带预应力钢束的钢管制成,安装完成后需要对管桩进行张拉处理,通过预应力效应来增强桩体的承载能力。张拉过程需要严格控制张拉力和应变,确保达到设计要求的预应力水平,安装过程中需要对管桩周围进行注浆灌浆,以增加管桩与土壤的粘结力和摩擦力,提高管桩的整体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2.2高真空击密法

高真空击密法广泛用于住宅建筑软土地基处理领域,该方法是指在软土地基中使用振动锤和高压气体,将土壤颗粒重新排列组合,实现土壤的加固和改良,这可以有效提高软土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改善地基土的密实度和均匀性,优化土壤的液塑性指标、减小土体的渗透系数。并且高真空击密法施工简便,对地基原有建筑物和设施的影响较小,是一种适用于软土地基处理的成熟技术。具体施工期间需要先确定施工范围,对地基土的特性、承载要求和原有结构等因素进行全面、充分的考量,确保施工后地基能够满足设计要求。然后使用振动锤利用振动作用将土壤进行垫层振实,对土壤表面进行初期处理,破坏土壤结构,使土壤颗粒重新排列,为后续的高真空注入做好准备。振动锤的作用可以提高土壤的初始密实度,从而为高真空注入创造条件[2]。

2.3土工合成材料法

土工合成材料是一种由合成纤维和土工合成膜组成的材料,其在住宅建筑软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可以发挥增加地基的承载力,改善地基的变形特性,提高地基的稳定性和防止土壤侵蚀等功能。具体施工前,需进行现场勘测,对地基的土质、含水量、压缩性、强度等进行全面的调查和分析,确定土工合成材料的选择,并提高施工方案的可行性,明确施工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然后根据现场勘测结果和工程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土工合成材料。一般来说,土工合成材料可以根据其材质、型号、规格和技术性能进行选择,实际选择时需要考虑材料的抗拉强度、抗压强度、渗透性能、耐老化性能等指标[3]。在确定土工合成材料和相关施工参数后,需要设计合理的施工方案,充分考虑土工合成材料的铺设方式、接缝处理、固结方法等,保持施工工艺、施工方法、施工顺序、施工步骤等设计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保障施工质量和工程效果。依照施工方案开展作业的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土工合成材料的铺设质量、接缝处理质量、固结质量等,保障施工质量能够达到设计要求,施工过程中的各项监测和检测工作也要严格执行,对土工合成材料的性能进行评估和验证,确认整体施工效果达到目标水平。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阐述了包括预应力管桩、高真空击密法、换填地基法、土工合成材料法等各种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应用情况。在住宅建筑施工期间,施工人员需严格按照各项技术规范执行,保证技术实施的合理性。同时,施工中需要严格控制整体施工的质量,要注重加强现场质量控制,全方位地保证软土地基处理的有效性,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参考文献

[1]王斌臣.住宅建筑施工中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J].居舍,2022(35):65-67.

[2]张光义.房屋建筑施工中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标准[J].大众标准化,2022(10):10-12.

[3]施文君.软土地基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分析[J].居舍,2021(26):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