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双减”下小学语文作业分层设计的实践探索

作者

郑国栋

吉林省长岭县太平川镇中心小学 131500

摘 要:“双减” 政策的落地,为教育领域带来了全新变革,小学语文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作业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如何在 “双减” 背景下提质增效成为关键议题。传统统一的作业模式难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容易造成 “吃不饱” 与 “吃不了” 的现象。而分层设计作业,精准对接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与需求,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方向。本文基于此,深入探索 “双减” 下小学语文作业分层设计的实践路径,期望能为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有益参考,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双减”;小学语文;作业分层设计;实践

在教育不断追求公平与质量的当下,“双减” 政策的推行意义深远。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业设计至关重要。然而,学生个体差异明显,在知识储备、学习能力和兴趣爱好等方面各不相同。若采用 “一刀切” 的作业布置方式,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分层设计作业,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依据科学理论,为不同层次的学生量身定制作业内容。这不仅符合教育规律,更是落实 “双减” 政策,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值得深入研究与实践。

一、精准评估学生学情,科学划分作业层次

依据多元智能理论和最近发展区理论,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展现出的智能优势与潜在能力各不相同。多元智能理论指出,人的智能涵盖语言、逻辑、空间等多个维度,而语文学习不仅涉及语言智能,还与空间想象、人际交往等智能密切相关;最近发展区理论强调,每个学生都存在现有水平与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教师应通过精准评估,找到学生的 “最近发展区”,为分层作业设计提供依据。在 “双减” 背景下,教师通过长期的课堂观察,记录学生课堂发言、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利用单元测试量化知识掌握程度;结合日常交流了解学生学习态度与习惯,综合多维度信息,将学生细致划分为基础层、提高层和拓展层。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设计作业,能让基础薄弱的学生巩固知识,能力较强的学生挑战自我,从而实现全体学生在适合自己的学习节奏中 “跳一跳,摘到桃”,促进语文素养的阶梯式提升【1】。

在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荷花》的教学实践中,为落实分层作业设计,教师先对班级学生进行全面评估。通过课堂提问、作业完成情况等发现,部分学生识字量少、对优美语句的感悟能力较弱,将其划分为基础层;部分学生能理解课文内容,但语言表达和运用能力有待提高,归为提高层;还有部分学生思维活跃,对知识有较强的拓展欲望,列为拓展层。针对基础层学生,布置抄写文中 “挨挨挤挤”“翩翩起舞” 等生字词,要求规范书写并标注拼音,同时背诵描写荷花 “初绽”“盛开”“花骨朵儿” 姿态的段落,帮助他们积累语言素材,打好字词基础;提高层学生则要求仿照文中 “有的…… 有的…… 有的……” 的排比句式,描写一种自己喜欢的花,锻炼语言组织和运用能力;拓展层学生被鼓励查阅诗词典籍、艺术作品等资料,探究荷花在唐诗宋词中的文化意象,在文人画中的象征意义,撰写一篇关于荷花文化内涵的小文章,并在班级分享,在拓展知识的同时,提升信息整合与表达能力,各层次学生都在作业中获得了针对性的发展。

二、分层设计阅读作业,提升学生阅读素养

阅读作为语文学习的根基与核心,对学生语言积累、思维发展和文化素养培育起着关键作用。然而,学生在阅读能力、知识储备和理解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依据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和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分层设计阅读作业能够精准契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对于基础层学生,他们的阅读能力尚处于起步阶段,以趣味化、简单化的阅读任务为切入点,如绘本阅读、短小诗歌诵读,能有效激发阅读兴趣,逐步养成每日阅读的习惯,在反复诵读与简单的文字理解中积累词汇和句式;提高层学生已具备一定阅读基础,侧重教授精读、略读等阅读方法,引导他们通过分析文本结构、梳理情节脉络,将阅读方法运用到实际阅读中;拓展层学生阅读能力较强,则鼓励他们进行深度阅读,对文本进行批判性思考,挖掘作品背后的文化内涵与思想价值,以此促进全体学生阅读素养阶梯式提升【2】。

在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少年中国说(节选)》的教学进程中,教师充分考虑到学生阅读能力参差不齐的实际情况,有条不紊地展开了分层教学工作。对于基础层的学生,教师为他们精心设计了一系列旨在夯实基础的作业任务。要求学生大声朗读课文五遍,通过反复诵读,初步感受文章的韵律与气势。在朗读过程中,用不同颜色的笔圈出 “矞矞皇皇”“鹰隼试翼” 等生字词,这不仅能让学生在圈画时加深对生字词的印象,还方便后续集中查阅。借助字典、词典查阅字词的读音、释义,并认真整理在笔记本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积累知识的习惯。此外,让学生用简单的语言概括每一小节的主要内容,引导他们梳理文章脉络,初步感知文本大意。提高层的学生则面临更具挑战性的任务。他们需要深入剖析文中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 等排比句式和 “天戴其苍,地履其黄” 等对偶句的表达效果。这不仅要求学生理解句子的表面意思,更要体会这些修辞手法如何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和表现力。同时,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深入体会作者梁启超对少年中国的殷切期望与炽热情感,并将自己的分析和感悟形成书面分析报告,锻炼其文字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拓展层学生的作业进一步拓展了学习深度和广度。他们要在阅读《少年中国说(节选)》的基础上,自主从《饮冰室文集》中选取梁启超的其他政论文章或散文作品进行阅读。从遣词造句、情感基调、写作目的等多个维度,对比不同作品的语言风格、论证方式和思想内核,撰写一篇不少于 500 字的读书报告。最后在班级阅读分享会上进行展示,与同学们交流探讨,在思维碰撞中实现阅读能力的进阶,培养批判性思维和综合素养。

三、结语

综上所述,“双减” 下小学语文作业分层设计是顺应教育发展趋势的重要举措。通过精准评估学情划分作业层次,以及分层设计阅读作业等实践,学生在各自的 “最近发展区” 内获得了成长,阅读素养得到了提升。但这只是探索的开始,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还需不断优化分层标准,丰富作业形式,加强对分层作业的评价与反馈。只有持续改进,才能让分层作业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真正实现 “双减” 政策下减负增效的目标,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收获知识、提升能力,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惠玲.“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分层设计的实践研究[J].智力,2024,(25):108-111.

[2]刘启冬.“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分层设计的思考与探索[J].语文新读写,2024,(03):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