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预制装配式混凝土住宅施工关键技术研究

作者

周恩泉 倪春兴 吕可

山东中建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山东省济南市 250014

摘要:预制装配式混凝土住宅施工技术具备较高先进性,能够提高施工效率和速度,并且现场施工具备较高的精度。同时,装配式建筑工程结构满足多种条件下施工需求,并且符合高效、环保、节能的标准,在建筑领域有着巨大的应用价值。因此,未来应加强预制装配式混凝土住宅施工技术的全面研究,使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工程技术不断向前发展,从而为建筑领域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预制装配式混凝土;住宅;施工技术

引言

预制装配式混凝土住宅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显著提升了施工效率与建筑质量。通过优化预制混凝土构件在工厂的标准化生产流程,确保了构件的精度与质量。同时,精细化的构件连接与安装操作,进一步巩固了结构的整体稳定性与安全性。这些措施不仅推动了建筑行业的现代化进程,也为实现绿色、高效的建筑目标奠定了基础。因此,本文通过对预制装配式混凝土住宅施工关键技术进行研究意义重大。

1预制装配式混凝土住宅施工技术的应用优势

1.1环境保护优势

装配式混凝土住宅建筑工程环境效益突出。由于施工现场减少了混凝土搅拌、土方开挖等作业,扬尘污染大幅度减少,传统的施工现场搅拌机、运输车辆产生的扬尘对周边空气质量的影响非常明显,装配式施工减少污染源。施工现场的噪音污染也显著减少。同时建筑垃圾产生量也非常少。传统建筑施工由于现场切割、剔凿等作业会形成大量的建筑垃圾,装配式施工中预制构件由厂内精确定做,在现场进行少量调整即可,可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量。

1.2经济效益优势

预制装配式混凝土住宅施工技术的应用,在人力成本方面可节约较大成本。传统施工中需要较大面积的现场施工人员,包括混凝土工、钢筋工、木工等,装配式施工中,现场主要是构件组装作业,现场施工人员大量缩减。缩短工期带来的经济效益也十分可观。装配式施工中,工厂预制构件与现场基础施工可同步进行,缩短了整体施工周期。在后期维护方面,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质量稳定,耐久性好,减少了因质量问题带来的维修费用。

2预制装配式混凝土住宅施工关键技术分析

2.1预制构件保存与运输

在预制装配式混凝土住宅施工中,预制构件的生产制作极为关键,需要加强质量监督检测,保证预制构件尺寸精度合格,施工质量达标。预制构件保存时,结合其特性以及现场施工需求选择合适的保存方式,避免出现结构变形、损坏等情况。预制构件现场存放方式包括:一是水平堆放,如果采用水平堆放方式放置预制构件,则在地面上放置2根木垫块,并且预制构件之间放置木质垫块,防止直接接触造成结构损坏;二是竖直堆放,预制构件竖直堆放时保证地表具备较高的硬度,通过铺设混凝土的方式提高地面强度和稳定性。预制构件竖直放置时使用支架辅助进行,确保支架具备稳定性,放置预制构件后不会出现滑动、损坏等情况。同时,预制构件运输阶段选择合适的运输设备,并且保证运输设备装载时具备较高的稳定性,防止运输阶段因为颠簸、滑落造成预制构件损坏。

2.2预制装配式剪力墙吊装技术

预制剪力墙吊装是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的核心环节,其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建筑结构的稳定性与安全性。(1)起吊准备:在确保预制构件质量无误后,正式开始吊装作业。起吊时,采用专为预制剪力墙设计的专用吊运钢梁,该钢梁具备足够强度与刚度,能保障吊装过程中构件的稳定性与安全性。(2)就位校准:随着塔吊继续提升,预制剪力墙逐渐接近作业层。当构件距离作业层上方约50cm时,吊装再次停顿。此时,施工人员手动扶持墙板,缓慢下落至距预埋钢筋顶部约2cm处,开展精确校准和定位工作。施工人员在墙板两侧挂上线坠,对照地面控制线、预制墙板底部套筒位置和地面预埋钢筋位置精确对准。确保所有位置准确无误后,将墙板缓慢下放至平稳就位。(3)固定校准:墙板就位后,安装预制墙体斜支撑杆,借助螺栓在预制墙板上进行紧固和调节处理。校准轴线位置时,务必保证墙板垂直度满足设计要求,以此确保预制剪力墙安装精度符合设计标准。

2.3预制叠合板施工

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体系中,叠合板作为一种常见的构件形式,其施工质量对于整体工程的可靠性具有关键影响。叠合板施工工艺流程具体如下:(1)吊装前准备。针对预制装配式楼板的吊装,吊点数量的选取需审慎考量。同时,为保证构件受力均衡,吊点的布置应遵循对称原则。起吊作业实施前务必核对预制楼板的编号,并参照拼装位置图精准定位,以此保证装配的准确性和施工效率。(2)吊装就位。在距离地面30cm处,施工人员需徒手扶持模板以调整其方位,并缓慢停止机械操作;待预制构件吊装至指定位置后,必须对模板的标高进行精确核查,若偏差超出±3mm的容许范围,则需对模板下方的临时支撑结构实施校正;预制构件拼装完毕且于混凝土浇筑作业开展前,应对已安装于支撑架上的预制钢筋进行全面检测。

2.4混凝土与墙体浇筑

第一,先在搅拌机当中加入水泥与砂子,并进行充分搅拌;第二,添加80%左右的水,搅拌10min之后便可生成流体状水泥,再进行浇筑作业。期间需要注意,浇筑时要控制好浇筑温度,如果温度过低或者过高,则有可能影响结构稳定与安全。在浇筑时还需要在底部位置浇筑4cm左右的水泥砂浆,这样能够起到缓冲作用,防止发生漏浆的问题。常用浇筑方法为分层浇筑,操作步骤如下:第一,每层浇筑不超过30cm;第二,浇筑时要将高度控制到40cm;第三,可适当延长浇筑时间,尤其是不能短于首次时间;第四,浇筑期间需要做好搅动处理,搅动棒需要坚持快插慢拔的基本原则,采取匀速搅拌的方式,每次插入深度都需要控制在50cm左右,避免过深或过浅;第五,搅动棒操作需要由专业且经验丰富的老师傅进行,如果发现石子下沉或者发生浮浆,则需要快速搅动;第六,搅拌棒操作时避免和其他物体直接接触,比如钢筋。

3预制装配式混凝土住宅施工质量控制策略

(1)精确控制预制构件的起吊作业,重点关注起吊点的设置,以确保连接稳固。采用高标准竖向提升钢丝,并在部件缓降过程中,确保精准定位,满足安装精度要求。现场设立专职指导人员,强化起重机操作员与现场指挥的沟通协作,严格遵守操作指南与技术规范,共同维护施工安全。(2)预制构件安装时,注浆工艺作为关键环节,其执行标准极为严格。施工前,务必对套管进行严格检测,确保其尺寸精确无误。同时,加强员工技能培训,旨在提升注浆作业的效率与质量双重标准。(3)注浆过程中,严格遵循设计蓝图,将注浆压力调控至适宜范围,选用指定座浆料封闭竖向结构底部,确保灌浆孔与排浆孔畅通无阻,以保障整体施工质量。

结束语

在建筑项目施工期间,合理应用预制装配式混凝土住宅施工技术,能够显著提高施工效率与施工质量,也能够保障施工中的安全性,减少对附近环境的不良影响。因此,加强预制装配式混凝土住宅施工技术的应用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李晓琳.装配式混凝土住宅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优势分析[J].居舍,2025,(08):87-90.

[2]曹宁,张红.装配式混凝土住宅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优势研究[J].居舍,2025,(05):39-42.

[3]贾明清.房建工程中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关键技术研究[J].居业,2024(1):37-39.

[4]章立俊.房建工程中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J].建筑与装饰,2021(30):39-42.

[5]周子涵.房建工程中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要点研究[J].汽车博览,2022(8):236-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