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问题导向”学习模式的路径探究
沈淑婷 郑文涛 蔡静怡 陈馨瑶
嘉兴大学
一、研究背景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标对小学数学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侧重于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缺乏自主学习与问题解决的能力。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教育亟需从知识传授转向能力培养。“问题导向”学习模式通过创设真实情境、设计分层问题链、构建探究式流程,有效促进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发展。该模式强调知识关联与自主合作学习,但在实际应用中仍面临传统观念束缚、升学压力等挑战。探究其实施路径对推动数学教育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二、“问题导向”学习模式的理论依据与核心理念
(一)新课标要求
新课标明确提出,小学数学教学应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摒弃单一的知识传授,更加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强调通过创设丰富多样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领悟基本思想,积累基本活动经验,进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数与代数领域,要求学生能够从生活实际中发现数学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在图形与几何领域,鼓励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活动,探究图形的性质和规律,培养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
(二)学生主体地位
“问题导向”学习模式始终将学生置于学习的中心位置,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传授者,而是转变为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该模式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探索知识、发现规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种模式打破了传统“填鸭式”教学的弊端,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分析
(一)传统学习模式的局限性
传统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学习,严重制约能力培养。在分数运算教学中,学生按教师给定规则解题,缺乏对运算原理和实际应用的思考,问题意识薄弱;应用题教学依赖教师示范,学生自主探索空间小,难以形成独立解题能力;几何教学只强调标准解法,阻碍了学生创新思维发展。
(二)“问题导向”学习模式的应用现状
“问题导向”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有一定实践,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平均数”教学,教师创设“志愿者捡矿泉水瓶”情境,引导学生在解决“平均每人捡多少个”问题中理解概念,提升参与度。但推广遇困境:应用范围窄,多在公开课、实验班级尝试,常规课中难常态化;实施效果参差,部分教师问题设计缺乏梯度,如直接问“怎么求平均数”,未搭建思维台阶,导致学生探究流于形式;还受教学时长、学生基础差异大制约,教师难兼顾进度与个体需求,学校在教师培训、资源支持上的不足,也让模式落地难。
四、“问题导向”学习模式路径策略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创设问题情境是关键的一步。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具有趣味性、挑战性和启发性的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在学习“小数加减法”时,教师可以创设一个超市购物的情境,让学生扮演顾客和收银员的角色,通过计算商品价格与付款之间的差额来练习小数加减法。这样的情境既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又能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数学知识,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数学应用能力。
(二)实施分层教学,满足个性化需求
由于学生在数学基础和学习能力上存在差异,教师需要实施分层教学,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分层教学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和任务,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水平上得到提升。在实施分层教学时,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将不同水平的学生组合在一起,让他们共同解决问题。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可以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从而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同时,教师还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跟踪和反馈,根据学生的进步情况调整教学策略和任务难度,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水平上得到提升。
(三)跨学科融合,拓宽数学视野
在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教育需要注重跨学科融合,以拓宽学生的数学视野。通过跨学科融合,学生可以将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在学习“几何图形设计”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几何图形的设计和计算。这样的跨学科融合不仅能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还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其他学科的内容,设计一些具有综合性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
五、结语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分层教学、跨学科融合等策略,该模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与核心素养。然而,在实际应用中,教师还需要不断探索和完善该模式的实施路径,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发展要求。未来,随着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教学理念的持续更新,小学数学“问题导向”学习模式的应用将会更加广泛和深入。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以更好地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和学生发展的要求。同时,学校和教育部门也需要加强对小学数学教育的支持和引导,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培训和发展机会,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创造更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参考文献:
[1] 徐光梅 . 小学数学问题导向式教学模式探究 [J].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23-01-01].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3] 陈玉真 . 基于新课标的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探析 [J]. 成才之路 ,2024(4):93-96.DOI:10.3969/j.issn.1008-3561.2024.04.024.
[4] 赵宜珊 .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课程设置与评价体系改革研究 [J].教书育人 ,2023(32):59-61.
[5] 马兴阳 . 小学数学课堂中问题导向式教学策略研讨——以人教版四年级下“平均数”教学为例 [J].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 ,2025,(01):125-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