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立体评价模式探究
刘丽媛
福建省邵武市通泰中心小学 354000
引言
小学语文阅读作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其评价模式应与时俱进,从传统的单一评价转向立体多元的评价。然而,当前的阅读评价模式存在评价主体单一、评价内容片面、评价方式过于注重结果等问题,难以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情况。因此,构建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立体评价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一、明确评价目标,聚焦核心素养
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评价目标应从传统的知识与技能的考查转向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评价。如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是以“让真情在笔尖流露”为主题,包括精读课文《匆匆》《那个星期天》,习作例文《别了,语文课》《阳光的两种用法》,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所表达的情感,掌握情感的写作表达方式,并将其应用在实际写作练习中。评价目标应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1. 语言能力:考查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运用和表达能力,包括对字词的掌握、对句子的理解、对文章的阅读理解以及写作能力等。2. 思维能力:关注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如分析、综合、比较、推理、判断等,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3. 审美情趣:通过阅读文学作品,考查学生对美的感受、理解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4. 文化传承: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同时拓宽国际视野,理解多元文化。5. 学习能力:评价学生在阅读学习中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和探究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
二、实现多元主体,促进阅读成长
构建立体评价模式首先要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建立包括自评、互评和家长评价。教师作为阅读教学的主导者,应发挥其专业优势,对学生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观察、作业批改、测试等方式,引导自评,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和不足之处。学生互评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同时也能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
以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走进民间故事之品析人物形象》为例,学生在自学和小组合作学习后,先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初步的评价。学生集体讨论交流后,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引导他们借助评价标准进行生生互评,实现评价别人的同时让自己得到提升。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做出适当的补充评价,给予学生肯定。例如,一位学生在品析“王母娘娘”的人物形象时谈到:王母娘娘是一个有原则的人。教师适时链接当时的时代背景资料,引导学生学习民间故事的时候要学会关注时代背景,收集相关资料,这样品析人物形象会更准确。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品析人物形象的方法,鼓励学生在今后的阅读中运用这些方法。
三、立足核心素养,涵盖评价内容
基于核心素养的阅读能力评价内容应涵盖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等方面。
在文化自信方面,考查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关阅读材料的理解和感悟,如对古诗词、红色经典作品的阅读体会,是否能从阅读中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语言运用方面,不仅要考查字词的理解和运用、语句的通顺表达,还要关注学生在阅读后的语言输出能力,如能否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内容、讲述阅读故事,以及在写作中能否借鉴阅读中的语言表达方式等。
思维能力的评价包括考查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分析、综合、推理、判断等能力。例如,在阅读一篇议论文时,看学生能否分析作者的观点和论据,判断论证的合理性;在阅读故事性文本时,能否推测故事的发展和结局,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和行为动机。
审美创造方面,评价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感知和审美评价能力,如能否体会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能否对作品的艺术特色进行赏析,是否能在阅读后进行创意写作,如改写故事结局、续写故事等。
四、丰富评价方式,发展核心素养
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综合运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
形成性评价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包括课堂表现评价、作业评价、阅读日志评价等。课堂表现评价可以观察学生在课堂阅读讨论中的参与度、发言的质量等;作业评价不仅关注作业的完成情况,还要评价作业中体现出的阅读思考和语言运用能力;阅读日志评价让学生记录自己的阅读过程、感悟和疑问,教师可以通过阅读日志了解学生的阅读进展和困惑。
终结性评价主要以期末考试等形式进行,但在命题时应注重考查学生的核心素养,增加开放性、综合性的试题。例如,给出一篇阅读材料,让学生根据材料进行创意写作,或者设计一个与阅读内容相关的项目式学习任务,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
定性评价通过描述性语言对学生的阅读表现进行评价,如教师的评语、学生的自我评价和互评评语等,能够更全面地反映学生的阅读情况。定量评价则采用量化的方式,如给学生的阅读测试成绩打分、对阅读量进行统计等,使评价结果更加直观。
结束语
在核心素养视域下,构建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立体评价体系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多元化的评价目标、全面化的评价内容、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和动态化的评价过程,能够全方位地评价学生的阅读能力,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在实际应用中,教师需要不断探索和完善评价体系,以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推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参考文献
1. 张红梅. 多元评价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 小学语文教学 ,2022(3):12-15.
2. 陈志强. 促进学生发展的语文评价体系构建[J]. 教育研究与实验 ,2023(2):78-82.备注:本文系南平市“十四五”名师培养对象市级课题,课题名称:《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立体评价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