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渗透策略研究

作者

凡佳

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腴地乡上腴小学校

引言

数学不仅是逻辑与计算的载体,更是一种蕴含深厚文化的学科。数学文化涵盖了历史、思想、美学及数学家精神等多方面。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快速发展,数学教学应适时融入数学文化,以激发学习兴趣,理解数学本质。然而,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普遍偏重知识传授,忽视文化内涵。因此,将数学文化有机融入课堂教学,成为当前数学教育改革的紧迫课题。

1 数学文化的内涵与教育价值

数学文化是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是数学思想、方法、历史、美学以及社会价值的有机统一。它不仅包括数学史的发展脉络、重要的数学思想与方法,还涵盖数学的美学特征如对称、简洁与统一,以及数学家探索真理的生动故事和数学在科技、艺术、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将数学文化融入小学教学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它能够通过富有感染力的历史故事和现实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数学课堂更加生动有趣;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促进严谨思维方式的形成;同时连接科学与人文,帮助学生认识到数学不仅是抽象的符号运算,更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从而提升其人文素养。此外,数学文化还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所倡导的数学核心素养高度契合,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科学精神和文化理解能力,全面促进其综合素质的提升。

2 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的现状分析

尽管数学文化的重要性在教育界已得到广泛认可,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现状却不容乐观。教师对数学文化的理解尚显肤浅,缺乏系统的文化素材积累,难以在教学中深入挖掘和展现其丰富内涵。同时,教材中的数学文化内容呈现零散,缺乏系统性与连贯性,难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教学方式上,数学文化多以“附加故事”的形式出现,未能真正融入教学过程,导致学生对数学文化的认识仅停留在表面。此外,评价体系偏重知识技能,忽视对学生文化理解能力的考查,进一步限制了数学文化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这些问题共同导致数学文化在课堂中的渗透流于形式,难以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教育功能。

3 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渗透策略

3.1 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元素,实现自然融合

现行小学数学教材中已蕴含丰富的数学文化资源,如“你知道吗?”栏目中介绍的数学史知识、数字的起源、图形的对称美、古代计量单位等内容,都是渗透数学文化的良好载体。教师应深入研读教材,系统梳理各年级知识点背后的文化背景,有意识地将数学史、数学思想方法与人文故事融入教学设计之中。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不仅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圆形物体,还可结合古代中国“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念,介绍祖冲之在圆周率计算上的卓越成就,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历史演变过程。通过将文化元素与知识讲授有机融合,使数学学习不仅停留在技能训练层面,更上升为对数学本质与人类智慧的感悟,实现知识传授与文化育人的协同推进。

3.2 创设文化情境,增强学习体验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创设富有数学文化气息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的历史、生活背景中感受数学的温度与智慧。以“四则混合运算”教学为例,可以设计“小小账房先生”主题情境,将课堂还原为古代商号的账房场景,引导学生扮演“小账房”,使用算盘或模拟算筹来处理进货、销售、找零等涉及加减乘除的综合运算任务。通过还原古代商业活动中数学的应用场景,学生不仅能够理解运算顺序的实际意义,还能了解我国传统计算工具的发展历程,感受古人在没有现代符号系统的情况下如何巧妙解决复杂数学问题。这种融合历史背景、生活实践与数学知识的情境教学,使抽象的运算规则变得具体可感,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与代入感。同时,学生在动手操作和角色体验中提升了数学应用能力,深化了对数学文化价值的理解,真正实现知识学习与文化熏陶的有机统一。

3.3 讲述数学家故事,弘扬科学精神

数学家的探索历程与人格特质是数学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们能够激励学生勇于探索未知,追求卓越。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在恰当的教学节点巧妙地穿插数学家的故事。比如,在学习“周长”这一概念时,可以讲述古希腊数学家阿基米德如何通过测量圆的周长与直径之比,为圆周率的发现奠定了基础的故事。又或者在探讨多边形周长时,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在几何学研究上的卓越贡献,他如何利用周长的计算解决实际问题。这些故事不仅生动有趣,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重要的是,它们传递了数学家们不畏艰难、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激励学生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同时也加深了他们对数学文化及科学精神的理解和认同。

3.4 注重评价引导,促进文化内化

为了有效推动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渗透,教学评价体系的改革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应当在传统的知识技能测试基础上,增加对数学文化理解的考查比重。这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实现,如在单元测试中特别设置“数学文化小问答”环节,考察学生对数学小故事、数学史实的了解;在项目式学习中,将学生对数学历史背景、数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等方面的理解程度纳入评价体系。这种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不仅能引导学生更加全面地认识数学,还能有效促进数学文化的深度内化,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结语

综上所述,数学文化是小学数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将其有效渗透到课堂教学中,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还能促进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深入挖掘数学的文化价值,创新教学方法,构建知识与文化并重的数学课堂。未来,随着教育信息化和课程改革的深入,数学文化的渗透将更加系统化、常态化,为培养具有文化自信和科学精神的新时代小学生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关自玲 . 数学文化有效融入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践探究 [J]. 科学咨询 ( 教育科研 ),2020,No.701(08):284-285.

[2] 李林波 . 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渗透 [J]. 教学与管理 ,2020,No.796(03):1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