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跨学科整合的实践
林喜元
泉州市晋光小学 362000
引言:
在如今的教育领域中,跨学科融合教育毫无疑问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突破。以小学体育教学为重点,开展跨学科融合教育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其可以帮助突破学科壁垒。使不同学科之间互相配合、互相渗透、协同作用,可以有效地加强各个学科之间的有机联系。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建立系统的知识体系和综合技能水平的提高,更能潜移默化地塑造良好的品德,从各方面推动学生的发展,筑牢培养符合新时代发展需要复合型人才的基础。
一、组织游戏活动,提升跨学科主题教学趣味性
依据新课标要求,小学体育教师需要“通过组织简单实用的游戏和比赛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并培养他们持续学习和实践的意识与行动”。这一思想对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跨学科主题教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强调趣味性有明确的导向。
对小学阶段来说,趣味性是引发学生主动参与和深入探究的重要动力,游戏正是达到这一目的的一种有效媒介。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开展跨学科主题教学,需要教师十分重视趣味性创设。通过巧妙地设计和指导学生参与到各种游戏中去,可以把不同科目的知识和方法进行有机地串联起来。这种学科间的整合既充实了教学内容又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1]。
以教授人教版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 5-6 年级全一册中的“第五章体操类运动”为例,教师可以深入探索其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深层次联系。小学体育教师要准确把握跨学科主题教学育人目标,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认知水平等因素合理利用已有教学素材,认真组织开展游戏。以“跳绳”的教学为例,教师可把体育与健康的知识,科学原理和营养学的理念融合在一起。例如在阐述跳绳动作技巧时介绍物理学中力的功能,身体平衡等原理;论述在锻炼前和锻炼后饮食搭配中渗透营养学有关知识,使学生懂得怎样通过合理膳食来给机体以能量支持。
教师可以在实践中设计出多样化游戏形式。如果设小组竞赛,比哪一个组按规定的时间跳得最高,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竞争意识还可以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也可通过创意跳绳挑战赛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尝试各种跳绳方式、组合动作等,在体育活动当中融入艺术元素。
这种教学设计能很好地促进学生将体育与健康,科学,营养学等多门相关学科联系起来,学生从比赛参与中逐渐培养利用科学知识解决机体素质问题的意识。使学生发现跳绳可以作为发现科学奥秘,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方式。通过新颖、具有教育意义的游戏组织形式,调动起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学生在轻松欢快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学习与思考,逐渐热爱跨学科学习主题,达到好的跨学科主题教学的预期教育效果。
二、推动劳教与体教融合,赋能学生全面发展
在如今教育理念不断创新的大背景之下,促进劳教和体教的整合已经成为发展学生综合素质至关重要的措施。体育与劳动课程都是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和实际的重要课程,对于人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体育运动的起源,同劳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如走、跑、跳、投等动作,不仅是人身体本能的反映,而且是在早期劳动中逐步形成的一种运动形式。所以,体育教学不能离开劳动的实践。只有使学生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体育活动上,切身感受劳动的辛苦和练习的快乐,才是真正达到以体育人,以劳育人的目的[2]。
以人教版小学体育与健康 5-6 年级全一册的“第四章 基本身体活动”的教学内容为例,教师可以将教学环节巧设劳教体教融合点。开课准备环节时,需要用一些数量比较大的器材,教师可以分工学生分批负责器材的发放与归还。学生在对器材进行管理的同时,就可以逐渐养成了为班服务的观念,同时也能深切体会劳动的意义。
在跑步教学中,教师可模拟一些劳动场景,比如创设“送货员”游戏场景,由学生充当快递员的角色,把物品迅速、准确地送到指定位置。在此过程中学生既需要利用学过的跑步技巧,又需要学习如何合理地规划线路和分配身体的力量,这其实也是一种劳动智慧。同样在跳跃、投掷教学时,教师也可创设相似的劳动情境使学生在完成使命的同时,不仅能锻炼身体,而且还能体会劳动带来的乐趣。这一融合式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在获得扎实运动技能的同时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与品德,学会怎样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现实。
结语:
综上所述,新时代背景下小学体育健康课程的跨学科整合意义深远,在此背景下整合对于体育教育,不仅能够让学生凭借体育教育学习到其他学科知识,还可以激发学生对于不同领域知识的兴趣,培养他们解决复合问题的能力。所以今后体育教师需要继续思考优化策略,加强学科间的融合沟通,如此才能保证体育与健康跨学科课程整合活动能够持续推进,真正实现全方位育人目标,为学生成长发展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 陈应剑 , 李涛 , 郭奠发 . 小学体育与健康跨学科主题学习开展现状调查研究——以贵阳市花溪区 2 所学校为例 [J]. 安徽体育科技 ,2024,45(05):18-23.
[2] 杨国均 . 小学体育与健康跨学科协同教学探究——评《小学体育协同教学》[J]. 中国教育学刊 ,2024,(05):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