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养殖模式下的兽医服务创新与实践
李家胜
重庆市奉节县岩湾乡人民政府
摘要: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的关注度不断提高,生态养殖模式逐渐成为畜牧业发展的主流方向。在生态养殖模式下,传统兽医服务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本文深入探讨了生态养殖模式下兽医服务在疫病防控、营养管理、药物使用等方面的创新策略与实践方法,旨在为推动生态养殖健康发展,提供高质量的兽医服务支持。
关键词:生态养殖模式;兽医服务;创新;实践
一、引言
生态养殖模式强调在养殖过程中遵循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实现养殖效益与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在这种模式下,养殖动物的健康管理至关重要,兽医服务作为保障动物健康的关键环节,其创新与实践对于生态养殖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生态养殖模式对兽医服务的新要求
(一)疫病防控的生态化
生态养殖要求减少化学药物的使用,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因此,兽医需要创新疫病防控理念,从传统的依赖药物治疗转向以预防为主,通过优化养殖环境、增强动物免疫力等生态化手段来防控疫病。例如,合理规划养殖场的布局,确保良好的通风和卫生条件,减少疫病传播风险;推广使用益生菌、益生元等绿色添加剂,调节动物肠道微生态平衡,提高动物的抗病能力。
(二)营养管理的精准化
生态养殖注重动物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这就要求兽医在动物营养管理方面更加精准。兽医需要根据不同生长阶段、不同品种动物的营养需求,制定个性化的饲料配方,确保动物获得充足且均衡的营养。同时,要关注饲料原料的来源和质量,避免使用含有有害物质的饲料,以保障动物健康和产品质量安全。
(三)药物使用的规范化和减量化
为了满足生态养殖对产品无药残、低污染的要求,兽医必须严格规范药物使用。在治疗动物疾病时,优先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药物,并严格按照规定的剂量、疗程使用。同时,积极探索替代药物和治疗方法,如采用中兽药、物理治疗等手段,减少化学药物的使用量,降低药物对环境和动物产品的影响。
三、生态养殖模式下兽医服务的创新策略
(一)疫病防控创新
在生态养殖模式下,疫病防控至关重要,构建智能化疫病监测体系与推行生态免疫程序是两大关键举措。构建智能化疫病监测体系,需充分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之力,融合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打造高效的智能化疫病监测系统。在养殖场内广泛安装各类传感器,以此实时且精准地采集动物的体温、呼吸、采食等生理数据,同时收集养殖环境的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等关键参数。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海量数据进行深度处理与剖析,从而敏锐捕捉动物疫病的早期细微迹象,达成疫病的精准预警与快速诊断,为疫病防控抢占先机。与此同时,推行生态免疫程序同样不容忽视。依据生态养殖的独特特点以及动物自身的免疫特性,制定科学合理的生态免疫程序。坚决减少不必要的疫苗接种,防止过度免疫给动物免疫系统增添沉重负担,加强对疫苗质量的严格把控以及对保存条件的监管力度,切实保障疫苗的有效性。
(二)营养管理创新
在生态养殖模式下,精准营养技术的应用与绿色饲料添加剂的开发对保障动物健康、提升养殖效益以及促进环境保护意义重大。借助先进的营养分析技术和模型,兽医能够对不同养殖阶段动物的生长性能、生理状态以及所处养殖环境等因素进行综合考量,从而精准评估动物的营养需求,进而制定出个性化的精准营养方案。这不仅能充分满足动物生长发育的营养需要,显著提高饲料利用率,还可有效减少饲料浪费,降低氮、磷等污染物的排放。同时,为契合生态养殖对绿色、安全饲料添加剂的要求,兽医与科研人员携手合作,积极投身新型绿色饲料添加剂的研发工作。像植物提取物、微生物制剂等正被深入研究作为饲料添加剂,用以替代传统的抗生素和化学合成添加剂。这些绿色饲料添加剂具备调节动物肠道微生态平衡、增强动物免疫力、促进动物生长等多种功能,且不会对环境和动物产品造成污染,有力推动了生态养殖的健康发展。
(三)药物使用创新
中兽药凭借毒副作用小、残留低以及不易产生耐药性等显著优势,完美契合生态养殖对药物使用的严苛要求。在生态养殖模式下,兽医应加大对中兽药的钻研力度,深入探究其药理与药效,通过开展相关研究,持续提升中兽药的质量与疗效。依据动物疾病的不同特性,科学合理地选用中兽药方剂,以此为动物提供精准治疗。与此同时,兽医还需积极探寻物理治疗和替代疗法。比如,借助针灸、按摩等物理治疗手段,有效缓解动物的疼痛与不适;运用光疗、磁疗等物理方式,助力动物康复。此外,还可通过改善养殖环境、优化饲养管理方式等替代疗法,对部分动物疾病进行预防和治疗,进而大幅减少药物的使用,推动生态养殖模式朝着更健康、更环保的方向发展。
四、生态养殖模式下兽医服务的实践方法
(一)加强兽医专业培训
定期组织兽医参加生态养殖相关的专业培训,更新知识结构,提高业务水平。培训内容包括生态养殖理念、疫病防控新技术、营养管理新方法、药物使用规范等。通过培训,使兽医能够适应生态养殖模式下的工作要求,为养殖户提供科学、有效的兽医服务。
(二)建立兽医与养殖户的合作机制
兽医与养殖户应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参与生态养殖的管理。兽医要深入养殖场,了解养殖生产过程中的实际情况,为养殖户提供现场指导和技术支持。同时,养殖户要积极配合兽医的工作,及时反馈动物的健康状况和养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双方的密切合作,实现生态养殖的科学管理和动物健康的有效保障。
(三)开展示范推广活动
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生态养殖场作为示范基地,开展兽医服务创新实践的示范推广活动。组织其他养殖户到示范基地参观学习,让他们直观了解生态养殖模式下兽医服务的创新成果和实践经验。通过示范推广,带动更多的养殖户采用生态养殖模式,提高整个畜牧业的生态化水平。
(四)加强行业交流与合作
兽医行业内部应加强交流与合作,分享在生态养殖模式下的兽医服务创新经验和实践成果。同时,积极开展与科研机构、高校的合作,共同开展相关课题研究,推动兽医服务技术的创新与发展。此外,还应加强与国际兽医组织的交流与合作,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兽医服务理念和技术,提升我国生态养殖模式下兽医服务的整体水平。
结束语
生态养殖模式是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在这一模式下,兽医服务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通过在疫病防控、营养管理、药物使用等方面的创新与实践,构建智能化疫病监测体系、推行生态免疫程序、应用精准营养技术、开发绿色饲料添加剂、推广中兽药应用等一系列措施,能够有效提升兽医服务质量,保障生态养殖动物的健康,促进生态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同时,加强兽医专业培训、建立兽医与养殖户的合作机制、开展示范推广活动以及加强行业交流与合作等实践方法,为创新兽医服务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未来,随着生态养殖模式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兽医服务的创新与实践也将持续深入,为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徐文明. 以机制创新引领兽医社会化服务整县推进[J]. 中国畜牧业, 2024, (10): 26-27.
[2]张小苗, 周玉照, 赵天智. 养殖场兽医服务创新探索[J]. 今日畜牧兽医, 2021, 37 (02): 87.
[3]赵信峰, 黄禹朝, 石北振. 养殖场兽医服务创新探索[J]. 兽医导刊, 2021, (01): 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