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研究

作者

舒莉

四川省甘孜族自治州丹巴县中学校 626300

引言

当代艺术教育更加强调通过审美体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初中美术欣赏课需要超越单纯的作品分析,转向培养学生审美判断力和文化感知力。在核心素养框架下重构课程目标与内容,能够帮助学生在艺术鉴赏过程中建立文化自信。创新教学方法与评价方式,是提升美术欣赏课育人实效的关键突破点。

一、核心素养与美术教育的理论契合

核心素养与美术教育在育人目标上具有高度的理论契合性,美术欣赏课通过经典作品分析培养学生的图像识读能力,这与核心素养中的文化理解与传承维度相呼应。审美判断素养的培育过程,能够有效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表达能力。在文化认知层面,美术作品所承载的历史人文内涵,为学生提供了理解多元文化的窗口。同时,美术欣赏中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观引导,有助于塑造学生的人文情怀和社会责任感。这种契合性使美术教育成为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载体,通过视觉语言的解码与重构,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审美素养和人格发展的全面提升。

二、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现状分析

当前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存在多方面问题亟待改进,教学内容选择较为随意,缺乏系统性的课程规划,导致名作欣赏流于表面化解读。教学方法以教师单向讲解为主,学生参与度低,互动讨论环节形同虚设。教学资源开发利用不足,数字化教学手段应用停留在简单图片展示层面。评价方式单一,过度关注知识性内容的考查,忽视学生审美体验和思维发展的过程性评价。教师专业素养存在短板,部分教师对作品背景知识和艺术流派的掌握不够深入。课程地位边缘化现象明显,常被其他学科挤占课时。学生审美基础差异大,但教学缺乏分层设计。校园美育氛围薄弱,课外延伸活动严重不足。教学设备配置不均衡,农村学校教具匮乏问题突出。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美术欣赏课育人功能的发挥。

三、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设计

(一)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重构

初中美术欣赏课需围绕图像识读、审美判断、文化理解等核心素养维度,构建三维教学目标体系。认知目标侧重艺术语言解析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掌握形式分析的基本方法。方法目标强调批判性思维训练,通过比较分析不同艺术流派的表现手法,发展独立思考能力。情感目标注重文化认同与价值观塑造,在经典作品赏析中渗透中华美育精神。目标设计体现递进性,七年级侧重感性体验,八年级加强理性分析,九年级注重文化关联。同时建立差异化目标调整机制,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设置弹性达成标准,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欣赏过程中获得成长。这种目标体系将核心素养要求转化为可操作的教学指引,实现从知识传授到素养培养的转变。

(二)多模态教学资源开发策略

教学资源建设应突破单一教材局限,构建多元立体的欣赏素材库。精选中外经典艺术作品,按主题、时期、流派建立分类索引系统。开发数字化资源包,整合高清图像、虚拟展馆、艺术家纪录片等多媒体素材。

设计可交互的线上欣赏工具,支持学生自主缩放、拼合、对比观察作品细节。编制校本欣赏手册,补充地方非遗和当代艺术内容。这种多模态资源体系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审美体验素材,激发深度探究兴趣。

(三)问题导向的课堂实施路径

课堂教学采用问题链驱动模式,引导学生主动建构审美认知。预设阶梯式问题,从形式要素识别逐步深入到文化内涵解读。创设开放性讨论情境,鼓励学生对同一作品提出差异化见解。运用可视化思维工具,如概念地图、对比表格等梳理艺术特征。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从创作者、评论家等不同视角赏析作品。教师适时提供专业支架,如形式分析框架、历史背景资料等支持深度学习。课堂节奏把握体验、分析、创造三环节的有机衔接,形成完整的审美认知循环。这种实施路径有效促进学生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究的转变。

(四)多元立体评价机制设计

建立过程性与终结性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全面追踪素养发展。设计观察量表记录课堂参与度、思维深度等过程表现。作品分析报告评价图像识读和文化理解的综合能力。创意实践任务考察审美迁移应用水平。引入学生自评与互评机制,培养反思能力。利用电子档案袋系统收集阶段性成果,可视化成长轨迹。评价反馈注重具体改进建议,如形式分析的角度拓展、文化关联的深度挖掘等。这种评价机制突破传统打分模式,真正发挥促进学习的功能,助力核心素养的渐进式发展。

(五)跨学科融合的教学设计思路

初中美术欣赏课应打破学科壁垒,构建开放式的艺术探究网络。与历史学科联动,通过艺术作品解读特定时期的社会文化背景,理解艺术发展的时代脉络。融合文学课程,分析诗歌意境与绘画表现的共通美学原则。引入科技元素,运用 VR 技术重现历史艺术场景,增强沉浸式体验。跨学科设计需把握美术学科主体性,避免知识拼凑,重点培养学生运用多学科视角深化艺术理解的能力。这种融合模式拓展了审美教育的广度和深度,促进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关联体系。

结束语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美术欣赏课教学改革正在持续推进,需要教师转变教育理念和创新实践方式。通过深化课程内涵建设,创设多元审美情境,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艺术潜能。未来应着力构建更加开放、互动的美术课堂,让学生在艺术体验中实现素养的全面提升,为终身艺术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黄鹤 . 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策略研究 [J].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4,9(14):122-124.

[2] 范伟 .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实践 [A]2024 年文化信息发展论坛论文集(三)[C]. 中国文化信息协会、中国文化信息协会文教成果交流专业委员会, 中国文化信息协会,2024:4.

[3] 梁建伟 . 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研究 [J].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3,8(17):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