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理念下初中音乐歌唱教学策略研究
牟晓玢
四川省甘孜族自治州丹巴县中学校 626100
引言
当代音乐教育更加注重通过艺术实践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初中歌唱教学需要超越单纯的技巧训练,转向培养学生音乐表现力和文化理解力。在核心素养框架下优化教学目标与方法,能够帮助学生在歌唱实践中获得审美体验和情感陶冶。创新教学策略与评价机制,是提升歌唱教学育人效果的重要突破口。
一、核心素养与音乐教育的理论关联
核心素养与音乐教育的理论关联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音乐教育通过旋律、节奏等元素的感知与表现,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素养,这与核心素养中的文化理解与审美情趣维度相契合;其次,音乐实践活动如合唱、演奏等需要团队协作,能够有效发展学生的沟通合作能力,呼应核心素养中的社会参与要求;再者,音乐创作与即兴表演过程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与核心素养强调的实践创新形成内在统一。这种关联性使音乐教育成为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载体,通过音乐学习促进学生认知、情感与社交能力的协同发展。
二、初中音乐歌唱教学现状分析
教学内容选择较为单一,过度依赖教材曲目,缺乏对多元音乐文化的包容性。教学方法以传统的教师示范、学生跟唱为主,互动性和创造性不足。教学设备配置不均衡,部分学校缺乏专业的音乐教室和音响设备。评价方式片面,过分强调音准、节奏等技术指标,忽视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审美体验。教师专业素养参差不齐,部分教师对声乐教学方法和音乐风格的掌握不够深入。学生音乐基础差异大,但教学缺乏分层设计,难以满足个性化需求。课程地位边缘化,常被其他学科挤占课时。校园音乐活动开展不足,缺乏展示平台和实践机会。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了音乐歌唱教学育人功能的发挥,与核心素养培养要求存在明显差距。
三、核心素养理念下初中音乐歌唱教学策略
(一)文化理解与传承的教学
文化理解与传承是音乐教育的核心价值维度,其教学策略应注重构建系统的文化认知框架。通过精选具有文化代表性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理解音乐与历史、地域、民族的深层关联。采用比较分析法,帮助学生辨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音乐特征。强调音乐语境还原,将作品置于特定的历史文化场景中解读。注重情感体验与价值引导,使学生在审美过程中形成文化认同。
以人美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祖国颂歌为例,通过我爱你中华等作品构建文化认知体系。教学设计采用 " 听 - 析 - 唱 - 创 " 四步法:先引导学生聆听不同版本的演唱,分析歌曲中五声音阶的运用;再对比灯火里的中国中传统与现代音乐元素的融合;通过祖国,慈祥的母亲学唱活动体会抒情歌曲的情感表达。结合单元主题,组织学生搜集家乡的爱国题材民歌,制作"音乐中的家国情怀"主题手抄报,在校园艺术节展示。这种教学策略既培养了学生的音乐理解能力,又强化了文化认同感。
(二)审美感知与表现的教学
审美感知与表现的教学应聚焦学生艺术感受力的培养。通过多感官联动的体验活动,深化对音乐要素的敏锐感知。强调表现性教学,创设开放的艺术实践空间,鼓励个性化音乐表达。注重审美经验的积累,培养学生对音乐形式美的判断能力。采用分层指导策略,满足不同学生
的发展需求。
在人美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梨园撷英教学中,围绕唱脸谱设计多感官体验活动。利用 AR 技术呈现京剧脸谱的虚拟现实场景,让学生直观感受不同行当的脸谱特征。通过对比分析猛听得金鼓响画角声震与甘洒热血写春秋的唱腔特点,理解西皮与二黄的区别。组织学生分组创编简化版京剧身段,结合表花选段进行表演。课后延伸开展 " 戏曲进校园 " 活动,邀请专业演员示范姹紫嫣红的演唱技巧。这种教学策略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和审美判断力。
(三)创意实践与思维的教学
创意实践与思维的教学重在激发学生的艺术创新潜能,通过项目式学习设计开放性的音乐创编任务,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强调过程性体验,鼓励尝试多元化的音乐表现形式。注重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引导学生在音乐实践中发现问题并创新解决。建立包容的评价机制,肯定个性化的艺术表达方式。
以第三单元序曲赏听为例,创新设计 " 音乐可视化 " 项目。学生分组选择 1812 序曲或节日序曲的片段,用肢体动作、简笔画或数字媒体表现音乐形象。通过对比分析第一交响序曲与卡门序曲的结构特点,理解回旋曲式与奏鸣曲式的区别。开展" 乘着歌声的翅膀" 创意改编活动,鼓励学生用现代音乐元素重新演绎经典旋律。建立过程性评价档案,记录学生的创意构思和实践成果。这种策略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艺术表现能力。
(四)社会参与与合作
社会参与与合作的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与社会责任感。通过集体音乐创作和展演活动,促进学生沟通协调能力的发展。设计社区音乐服务项目,强化艺术实践的社会价值认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培养互助共赢的团队意识。建立校内外联动的艺术实践平台,拓展学生的社会参与广度。
整合三个单元的教学资源,设计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组织" 音乐里的中国 " 主题展演,将祖国颂歌单元作品与梨园撷英选段有机结合。开展校园音乐剧创排,融合序曲赏听单元的音乐元素。建立班级合唱团,定期开展社区公益演出。通过分组合作完成 " 音乐文化地图 " 制作,标注各单元作品的地域特色。这种策略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也增强了其社会责任感,实现了音乐教育的社会价值。
结束语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音乐歌唱教学创新需要持续深化实践探索,通过完善课程体系,创设丰富多样的音乐情境,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艺术潜能。未来应着力构建更具包容性和创造性的音乐课堂,让学生在歌唱实践中实现素养的全面发展,为终身音乐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孙丽娜 . 核心素养下初中音乐歌唱教学的开展方向与组织策略[J]. 新课程研究 ,2024,(35):20-22.
[2] 赵馥敏 . 核心素养背景下构建初中音乐高效课堂的方法 [J].琴童 ,2024,(16):117-119.
[3] 成沁颖 . 初中音乐歌唱课有效教学实践研究 [D]. 山东师范大学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