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超星学习通的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究
孟亚男
集宁师范学院
摘 要: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混合式教学成为高校思政课授课的创新模式,通过有效运用线上教学优势,将理论、实践、网络教学相结合。本文以集宁师范学院学院《马克思主义原理》学科为例,以超星学习通为基础,探究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运行,分析其优势与不足,探究优化策略,进而提升思政课的实效性。
关键词:超星学习通;思政课;混合式教学;马克思主义原理
一、引言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教育形式模式发生变化,也推进着着思政课教学改革。传统灌输式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日渐转化为混合式教学模式,促进学生更加主动、自觉参与课堂的创新式教学方式。集宁师范学院在新课改的教学模式下,在思政课堂中采用学习通APP的方式,实现教学模式整合,突破传统意义上的课堂限制。目前,对于这种教学模式还处在研究阶段,教学成果与学生满意度尚不明确,因此本文以集宁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为例,开展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究。
二、调查研究
(一)调研目的
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为例,以超星学习通平台的应用为基础,探究在思政课程中学习通的运用现状与效果,了解超星学习通课程中的使用情况,学生的评价,从而进一步完善超星学习通平台的线上教学,完善信息化背景下的混合式教学。
(二)调研对象
本次调查以集宁师范学院为例,以马克思主义学院、数学学院、计算机学院二年级学生为样本。共213人。
(三)调研内容
问卷共设计15题,其中6个单选、8个多选、1个开放题型。问卷内容丰富,调研问卷发放213份,回收209份,有效问卷209份,有效率为98%。
三、现状分析
集宁师范学院学院在教学改革中,不断推进课改创新,以《马克思主义原理》课程为例,创新了网络教学课堂,在使用过程增加了教师与学生的有效互动,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性。
(一)关于学习通在线教学方式与教学反馈
《马克思主义原理》课程网络教学内容精选各高校优质精品课,内容丰富。学生需按要求观看课程内容,在课程授课前开展内容预习、课程结束后进行课后复习,在交流中解决困惑。当谈到教学视频是否清晰流畅,教师授课是否条理清晰、有目标导向性等问题时,有83%的学生认为非常满意,而有8.7%的同学认为在具体课程学习中,视频会有卡顿等情况,可得出总体满意度较高。在问到线上授课教学时教师是否能够实现有效互动,完全满意为53%,可表明,多数学生比较满意线上教学的互动性,但是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依然相对缺乏比较深层次的沟通。
(二)关于学习通课堂互动教学的反馈
与其他线上教学模式不同的是,超星学习通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如:任课教师能否在授课前在APP中上传教辅材料,课堂中是否采用学习通的相关模式进行课堂点名,是否发起小组探究等途径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课后学生可上传课堂笔记,完成作业分享,传统教学模式相对缺少了这样的互动。对“你认为任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采用线上互动有效性如何”开展问卷调研,大部分学生认为课堂互动成果明显,学生可以有效吸收课程内容,79%的同学认为这一模式效果比较好。
(三)对基于超星学习通为平台的混合式教学的评价
传统教学中,一般采用理论教学与学生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而在互联网信息化的模式下,增加了网络教学这一途径,既可以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又能够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兴趣。对于“你认为此类教学模式的学习效果如何?”这一问题,41%的同学认为学习效果理想,46%的同学认为学习效果一般,没有达到课前预期;对于“你是否满意《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采取这种混合式教学模式?”,非常满意的同学比例达到56%,只有1%表示不满意。因此,混合式教学的在课程配套实施中有其优势,但也需要逐步完善。
四、创新思路
在对思政课进行评价时,很多学生认为思政课程内容相对枯燥,认为公共课的内容体系与自己专业知识融汇性不强。原因如下:一是从内容方面看思政课课程内容理论性强,课程内容的部分内容理解起来比较晦涩难懂,例如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学生对其兴趣不高。二是思政课属于大学期间的公共通识课,考核方式、学时分配等方面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没有完全引起学生对学科内容的重视。三是思政课与学生专业课没有形成合力。所以,对于创新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的课堂参与度,成为思政课教师需要在课程改革创新亟需思考的问题。
(一)体现地方特色,凸显专业优势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资源不再受到地域限制。平台中的优质课程可以为教师与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中,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实现多样化、教学方式展现灵活性。
思政课教师应与专业课教师组成教学团队,将思政课与专业特色、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等融合,以乌兰察布市为例,该市拥有具有地方特色的红色资源教育基地,如集宁战役馆等,可以在教学中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教学资源与教学案例,积极开展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形成互补,相得益彰。
(二)创新教学模式,完善信息化技术
课程改革背景下,是以学生为中心,需要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生从过去的被动听、被动学到如今需要主动参与,积极互动。但是要明确的是,互联网的使用对于传统课堂而言都是教学方法的补充,无法取代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学。
(三)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夯实理论教学、加强实践教学,拓宽网络教学
当前混合式教学方式有其独特的优势,因此要厘清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网络教学三者的联系,从而在运用中才能最大程度发挥其优势。
夯实理论教学:作为思政课,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主要方式依然是课堂教学。一方面,思政课由于学科性质以及内容的专业性,要求学生具备举一反三的能力,因此传统教学模式依然尤其无法替代的优势。另一方面,思政课的价值在于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就要求仍需要教师在线下教学中能够通过与学生的积极沟通互动,提供知识传授与价值熏陶,因此教学模式虽然不断创新,但传统课堂理论教学仍无法替代。
加强实践教学:习近平总书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用科学理论培养人,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实践教学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实践教学既能促使学生将所学习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结合,提升学生对于思政课理论知识体系的理解能力。同时可以促使学生掌握各项能力,例如在马原理实践课程环节中,按照教学规定与要求,需要学生分小组进行团队合作,在实践中才能提升学生的表达、组织、沟通能力。这符合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
拓宽网络教学:网络教学的运用,能够促进学生课堂参与度、加强学生互助合作能力。这种模式既符合教学改革的相关要求,也符合未来课堂发展趋势。突破了课堂的空间与时间的限制,加强资源整合,激发学生兴趣。
混合式教学模式将理论、实践、网络充分结合、有效互通,形成合力,既有利于高校思政课程的创新,也有利于教师整合教学资源,发挥教学优势,更有利于学生实现自主学习。只有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才能整合资源优势,创新思政课堂新模式。
参考文献
[1]冀晓东;宫秀琪.基于超星学习通的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究——以《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为例.长江丛刊,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