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健康生活方式对大学生体质测试结果的促进作用分析

作者

初龙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健康生活方式对大学生体质测试结果的促进作用。通过阐述健康生活方式的内涵,包括合理饮食、规律作息、适度运动、良好心理状态等方面,分析其在提升大学生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等体质测试指标中的积极影响,并提出促进大学生养成健康生活方式的建议,以提升大学生整体体质水平,为其健康成长和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健康生活方式;大学生;体质测试;促进作用

一、引言

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建设的主力军,其体质健康状况备受关注。体质测试是评估大学生体质状况的重要手段,涵盖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等多个方面的指标。近年来,随着社会生活方式的变化,大学生的体质健康面临诸多挑战,如肥胖率上升、耐力下降等。而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对于改善大学生体质具有关键作用。深入研究健康生活方式对大学生体质测试结果的促进作用,有助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采取积极的健康行为,提高体质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健康生活方式的内涵

(一)合理饮食

合理饮食是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基础。对于大学生而言,应保证摄入充足的营养物质,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富含膳食纤维食物的摄入,有助于维持肠道正常功能和饱腹感,减少高热量、高脂肪、高糖食品的摄取,如油炸食品、甜品和碳酸饮料等。同时,要注意饮食规律,定时定量进餐,避免暴饮暴食和过度节食。

(二)规律作息

规律的作息时间对大学生的身体恢复和正常生理功能维持至关重要。充足的睡眠是保证身体各器官系统得到充分休息和修复的关键,一般建议大学生每天保证7-8小时的睡眠时间。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表,早睡早起,避免熬夜,有助于调节生物钟,稳定内分泌系统,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和抗压能力,使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三)适度运动

适度运动是增强大学生体质的核心要素。运动可以促进肌肉力量和耐力的发展,提高心肺功能,改善身体柔韧性和协调性。大学生可以选择多种运动方式,如有氧运动(跑步、游泳、骑自行车等)、力量训练(举重、俯卧撑、仰卧起坐等)以及各种体育项目(篮球、足球、羽毛球等)。每周应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或75分钟的高强度有氧运动,并结合适量的力量训练,以全面提升身体素质。

(四)良好心理状态

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密切相关。大学生面临学业压力、社交关系等多方面的挑战,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如积极乐观的心态、有效的压力应对方式和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减轻心理负担,促进身心健康。通过心理调适、兴趣爱好培养、社交活动参与等途径,有助于大学生缓解压力,增强心理韧性,从而对体质产生积极影响。

三、健康生活方式对大学生体质测试结果的促进作用

(一)对身体形态指标的影响

1.体重控制

合理饮食与适度运动相结合是控制体重的有效手段。通过合理饮食,控制热量摄入,避免能量过剩导致脂肪堆积。适度运动则增加能量消耗,促进脂肪分解。有氧运动如慢跑、跳绳等可以提高新陈代谢率,持续消耗热量,减少体脂含量。力量训练有助于增加肌肉量,提高基础代谢率,使身体在休息时也能消耗更多能量,从而达到控制体重、塑造良好身体形态的目的。对于体重超重或肥胖的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有助于降低体重,减少肥胖相关疾病的风险;对于体重过轻的学生,合理的饮食搭配和适当的力量训练可以增加肌肉质量,改善身体瘦弱的状况。

2.身体维度

规律的运动尤其是力量训练对身体各部位的维度有着积极影响。例如,经常进行上肢力量训练如引体向上、哑铃练习等,可以使上肢肌肉发达,增加肩部、手臂的围度;下肢力量训练如深蹲、跑步等能够使腿部肌肉紧致有力,增加腿部围度并改善腿部线条。同时,合理的饮食为肌肉生长提供必要的营养物质,促进身体维度的合理增长,使大学生的身体形态更加匀称、健美。

(二)对身体机能指标的影响

1.心肺功能

适度运动是提升心肺功能的关键因素。有氧运动如长跑、游泳等能够增强心脏的泵血能力,使心脏每次收缩输出的血量增加,同时提高肺部的气体交换效率,增加氧气摄入和二氧化碳排出。长期坚持有氧运动可以使心肺功能得到显著改善,在体质测试中的肺活量、台阶试验等指标上表现更为出色。例如,经常参加长跑训练的大学生,其肺活量往往较大,在台阶试验中运动后的心率恢复速度更快,说明其心肺功能具有更好的耐力和适应性。

2.血液循环

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都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规律作息保证了身体各器官在正常的生物钟节律下工作,有利于血管的正常收缩和舒张,维持血压稳定。适度运动则促进血液循环,使血液更流畅地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器官,为细胞提供充足的氧气和营养物质,同时带走代谢废物。良好的血液循环不仅对身体机能的正常运转起着重要作用,还能使皮肤色泽红润,反映出身体的健康状态,在体质测试的一些间接反映血液循环状况的指标上也会有较好表现。

(三)对身体素质指标的影响

1.力量素质

力量训练是提高力量素质的直接途径。大学生通过进行各种力量练习,如举重、俯卧撑、仰卧起坐、深蹲等,可以刺激肌肉生长,增加肌肉纤维的横截面积,从而提高肌肉力量。在体质测试的握力、立定跳远(反映下肢爆发力)、引体向上(男)或仰卧起坐(女)等项目中,坚持力量训练的学生往往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例如,经常进行引体向上训练的男生,其上肢和背部力量增强,在引体向上测试中能够完成更多的次数;而坚持仰卧起坐训练的女生,腹部力量得到提升,测试成绩也会相应提高。

2.耐力素质

有氧运动对于提升耐力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长跑、骑自行车、游泳等运动项目,能够提高心肺功能和肌肉的耐力水平。在长跑训练中,身体逐渐适应长时间、低强度的运动负荷,肌肉中的线粒体数量增加,能量供应更加高效,从而使大学生能够在耐力测试项目如1000米(男)、800米(女)跑中坚持更长时间,取得更好的成绩。同时,规律作息和合理饮食为耐力素质的提升提供了保障,充足的睡眠有助于身体恢复和能量储备,合理的饮食结构保证了身体在耐力运动中有持续的能量供应。

3.柔韧性素质

规律的伸展运动和瑜伽等练习有助于提高柔韧性素质。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如果经常进行全身的伸展活动,如压腿、弯腰、转体等,可以拉长肌肉和肌腱,增加关节的活动范围。在体质测试的坐位体前屈项目中,柔韧性好的学生能够更轻松地完成动作,取得较好的成绩。良好的柔韧性不仅可以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还能改善身体的姿态和协调性,使大学生在各种体育活动和日常生活中更加自如地活动身体。

4.灵敏性素质

多种运动项目的参与可以提升灵敏性素质。如篮球、足球、羽毛球等球类运动,需要大学生在运动过程中快速反应、迅速改变身体姿势和运动方向。通过长期参与这些运动,大学生的神经系统得到锻炼,反应速度加快,身体的协调性和平衡能力提高,在体质测试的一些反映灵敏性的项目或综合运动能力测试中表现更为突出。例如,在一些涉及躲闪、变向的测试环节中,经常参加球类运动的学生能够更敏捷地完成动作,展示出更好的灵敏性素质。

结论

健康生活方式涵盖合理饮食、规律作息、适度运动和良好心理状态等多个方面,对大学生体质测试结果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通过改善身体形态、提升身体机能和增强身体素质等多个维度,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高校应通过加强健康教育、完善体育设施与课程设置、建立健康管理与激励机制以及引导学生自我管理等多种途径,积极促进大学生养成健康生活方式,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使他们能够以良好的体质和精神状态迎接学习、生活和社会的各种挑战,成为国家建设的栋梁之材。

参考文献

[1]王翾.从“体质健康”到“身体素养”:我国学校体育价值旨向的时代变迁[C]//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第十三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专题报告(学校体育分会).西南石油大学;,2023:3.DOI:10.26914/c.cnkihy.2023.069004.

[作者简介] 初龙,男,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公共教学部讲师。

[项目基金]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大学生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现状研究——以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为对象》(项目编号: 24ZYJS02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