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初中数学作业设计优化探讨

作者

万雪华

仁寿县长平初级中学校 四川省眉山市 620500

摘要:在教育改革持续深化的浪潮中,核心素养已然成为教育领域关注的焦点。数学作为初中教育的关键学科,对学生思维塑造与能力培养举足轻重。作业作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质量直接影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成效。本文从核心素养导向的视角出发,分析作业设计的的重要性,并结合具体教学内容提成提出相应策略,旨在为初中数学教学提供实践参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核心素养;作业设计;优化策略

引言:在“双减”政策与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数学作业设计正经历关键转型,功能从单纯的知识巩固,朝着素养培育方向转变。回顾传统作业模式,过度侧重机械训练,题目常常脱离生活实际场景,也未能有效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这些弊端,导致传统作业难以契合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因此,教师应该不断优化作业设计,将核心素养巧妙融入作业内容,提升数学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数学作业设计优化的重要性

1.推动育人目标转型

过去初中数学作业主要是让学生巩固知识,局限于课本习题的重复练习。但核心素养要求教师培养的学生,不仅要掌握知识,还要具备运用知识的能力。优化作业设计后,开放性作业能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数学问题,充分发挥想象,在思考过程中提升逻辑思维能力。跨学科作业能让学生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其他学科场景,打破学科界限,增强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通过这些作业,学生从单纯解题转变为解决实际问题,实现从知识学习到全面发展的跨越,达成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2.促进教学评价改革

传统作业评价主要看答案对错,无法全面展现学生的学习情况。核心素养导向下的作业评价更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比如在思考方式上,关注学生是如何分析问题、找到解题思路的。在小组作业里,观察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如沟通是否顺畅、任务分配是否合理。还会考察学生的创新意识,看是否能提出独特的见解和新颖的解题方法。这样一来,教学评价不再只关注结果,而是全面跟踪学生的学习进展,为教师调整教学策略、帮助学生进步提供更准确的依据。

3.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

传统数学作业形式单一,内容枯燥,学生容易失去学习兴趣。当作业融入生活情境,学生能看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比如计算家庭开支、规划出行路线等,从而认识到数学的实用性。同时,设置具有挑战性的任务,难度要稍高于学生当前水平,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当学生通过努力完成任务,成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就会获得成就感,这种成就感会激发他们主动学习数学,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为数学学习提供持续的动力。

二、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初中数学作业设计优化策略

1.强化一题多解作业,培养发散思维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至关重要。教师可以布置一题多解的作业,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方法去解决问题,有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让学生学会灵活运用知识,打破思维定式。

以学习“勾股定理”这一部分内容为例,有这样一道题:“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3和4,求斜边上的高。”常规解法是先利用勾股定理求出斜边为5,再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得出斜边上的高。而初中数学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尝试其他方法,比如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来求解。学生通过探索不同解法,对勾股定理和相似三角形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思维的灵活也会得到锻炼。

2.推行错题反思作业,深化知识理解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犯错,错题是宝贵的学习资源。推行错题反思作业,要求学生对错题进行整理、分析错误原因并总结解题思路,有助于学生发现自己知识体系的漏洞,加深对数学概念、定理的理解,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严谨的学习态度。

以教学“整式的运算”这一部分内容为例,学生在计算多项式乘法时可能会出现符号错误、漏项等问题。此时,小学数学教师可以设置错题整理作业,当学生在整理错题时,需要重新审视运算过程,分析错误根源。比如对于“(2x - 3)(3x + 4) = 6x² + 8x - 9x = 6x² - x”这样的错误,学生反思后会明白是在展开式子时漏乘了最后一项,从而强化对多项式乘法法则的理解,避免再次犯错。

3.开展数学写作作业,提升表达能力

数学作业不仅是解题过程,还需要良好的表达能力来阐述思路、论证结论。此时,初中数学教师可以设计数学写作作业,让学生用文字表达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等,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度理解。

以“反比例函数”这一内容的教学为例,初中数学教师可以布置作业让学生写一篇短文,阐述反比例函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汽车行驶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压力与受力面积的关系等。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需要清晰地描述反比例函数的概念、特点以及在具体情境中的应用原理,这有助于他们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同时提高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交流的能力。

4.设置项目式探究作业,提升综合素养

项目式探究作业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引导学生完成一个综合性的项目任务,让学生综合运用多方面的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数据分析、团队协作等核心素养,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以“数据的整理与初步处理”这一单元教学为例,小学数学教师可以设计一个项目式作业,“调查学校周边交通流量情况”,鼓励学生分组进行数据收集,确定不同时间段、不同路段的交通流量数据收集方法,然后运用所学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知识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最后根据分析结果为缓解交通拥堵提出合理建议,并制作成报告或PPT进行展示。在整个项目过程中,学生巩固了数据统计与分析的知识,在小组合作中锻炼团队协作能力,集合不同学生的智慧增强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的能力。

结束语:核心素养导向的初中数学作业设计是落实“双减”政策的重要抓手。初中数学教师需要立足教材,融入一题多解的作业设计理念,推行错题反思作业,开展数学写作作业,设计探究式项目,将数学核心素养融入作业全过程,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让作业真正成为学生素养发展的助推器,为数学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活力。

参考文献:

[1]褚玉叶.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初中数学分层作业设计与实践[J].现代教学,2023,(17):42-43.

[2]陈金花.以初中数学核心素养为导向的作业设计研究[J].数学大世界(下旬),2023,(08):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