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浅析土地管理与土地规划的整合及可持续发展策略

作者

李菁

辽宁省锦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辽宁锦州 121000

摘 要:土地作为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性资源,其管理与规划的有效整合对于推动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本文首先对土地管理与土地规划进行了概述,接着对其作用进行了深入分析,并论述了土地管理和规划的具体措施,最后提出了一系列促进土地管理与土地规划可持续发展的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土地管理;土地规划;整合;可持续发展;策略建议

一、引言

我国幅员辽阔,资源丰富,但在土地资源利用方面却暴露出明显短板,因为缺乏科学规划和有效管理,资源浪费现象屡见不鲜,严重制约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面对新时代的挑战,优化土地资源管理与利用已成为土地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对于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具有深远影响。因此,当前迫切需要强化土地管理与土地规划的融合,加快推动可持续发展战略落地生根。

二、土地管理与土地规划的概念

(一)土地管理

土地管理是国家运用法律、行政及经济等措施,对土地资源的占有、使用、收益及处置活动进行规范、调整与监督的过程,旨在确保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它涵盖土地用途管制、土地市场调控、土地保护与修复等多个维度,以提升土地利用效率,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及城乡融合发展。

(二)土地规划

土地规划是国家依据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需求,对土地资源进行科学配置与空间布局的过程,旨在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和谐统一。它包括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建设发展规划、年度土地利用计划等多个层面与类型,主要目的是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三、土地管理与土地规划整合的重要作用

(一)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土地资源管理与土地规划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为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贡献力量。一方面,土地管理需要土地规划为其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以保证土地资源的配置与利用符合长远发展的需要,避免无序开发和资源浪费。另一方面,土地规划也离不开土地管理的实施保障和监管作用,只有确保规划有效执行,才能真正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二)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科学合理的土地规划是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重要保障。通过明确土地资源的用途和布局,土地规划可以避免土地资源的浪费和不合理利用,实现土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1]。而有效的土地管理手段则能够保证土地规划得以顺利实施和监管,防止土地资源被滥用或破坏,从而保障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的健康稳定发展。

(三)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是新时代发展的重要任务,而合理规划城乡用地布局和基础设施建设则可以有效推动这一目标的实现。通过科学规划,可以优化城乡空间布局,加强城乡之间的交通、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乡之间的互联互通与协调发展,为城乡融合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才外,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推动农村土地流转等举措,有助于发掘农村发展潜力,促进农村经济的繁荣,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共同繁荣。

四、土地管理与土地规划整合的具体措施

(一)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是土地管理与土地规划整合不可或缺的基础。为了明晰土地管理和土地规划的权利和义务边界,规范土地资源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等行为,必须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这包括针对土地管理和土地规划的不同方面,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保证各方权利和义务得到清晰界定。此外,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普及工作同样重要,通过举办讲座、培训等多项举措,提高社会公众对土地管理和土地规划的认知度和参与度,强化其法律意识。

(二)优化管理机制

为了更有效地推进土地管理和规划工作,必须不断深化管理机制优化。这包括明晰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在土地管理与规划中的具体职责及权限,确保各项任务和责任可以精准落实到每个层级和部门。此外,还需强化部门间的协作与配合,打破壁垒,形成强大的合力,共同推进土地管理和规划的顺利实施。

(三)强化信息技术支撑作用

土地管理和规划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先进技术,实现土地利用信息的全面集成与高效共享,为土地管理和规划工作提供精准、可靠的空间数据支持。同时,积极推动土地档案的数字化进程,建立统一、完善的土地信息管理系统,大幅提升数据的准确性和可访问性,为土地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合理规划提供坚实的技术保障[2]。

(四)完善人才培育体系

为提升土地管理与规划领域的整体效能,必须强化人才培养机制,积极构建全面的人才培养体系,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以适应日益复杂的土地管理需求。建立长效的培训机制,确保从业人员可以及时掌握最新的知识和技能,紧跟土地管理与规划领域的动态发展。此外,还应设立激励机制,积极倡导多方合作,共同推动土地管理与规划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

五、土地管理与土地规划整合及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建议

(一)综合性土地规划

制定综合性土地规划时,需融入城乡一体化、生态保护及社会公平等核心理念。具体而言,首先要全面审视土地资源,评估其可持续利用的前景与挑战。接着,确立城乡协同发展的战略方向,优化城乡布局,促进城乡整体进步。同时,界定生态保护区域,实施生态修复措施,以维系生态平衡。规划还需兼顾土地的多元功能,提升利用效率;运用GIS技术,建立精确的土地管理与监测体系;秉持绿色建筑原则,提升环境质量,促进可持续能源的应用;明确法律法规,构建依法治理的土地管理体系,严格监管,严惩违规行为。

(二)生态保护与恢复

这方面的举措主要包括:进行生态系统调研,界定区域生态特性,辨识关键生态系统及其过渡地带;确立保护目标,重视濒危物种栖息地保护,标定生态敏感区域,并考虑气候变化因素;制定生态保护措施,明确管理规范与准则,设定禁止开发的项目范围;评估土地退化状况,分析退化原因及程度,并规划恢复方案,运用植被重建、土壤保持等手段,增强植被覆盖,降低水土流失;推行水土保持设施建设,例如梯田、防护坡等,并设计合理的水资源管理方案,针对沙漠化区域实施治理项目;构建监测网络,运用遥感与GIS技术,定期评价治理成效,灵活调整计划。

(三)循环利用资源

循环利用资源,需要做到:提升土地资源利用率,推行废弃地复垦,减少闲置;鼓励企业整治废弃场地,重启工业用地,促进产业转型;支持绿色产业与技术创新,优化工业用地使用;加强土地权益保护,明确法规,保障公平;动员公众参与土地规划,运用数字技术提升决策透明度与民众认可;增强城市绿化,扩大绿地范围;完善公共交通,倡导步行与骑行,优化城市生态与交通;制定清洁能源计划,促进可再生能源利用,应用低碳技术,缓解土地利用对气候的压力。

(四)提升公众参与水平

为强化对土地管理和土地规划的社会认同与支持,应全面提升公众参与水平[3]。具体措施包括:加强信息公开与透明度,保证土地管理和规划的相关信息可以及时、全面地向社会公布;加大公众教育与培训力度,强化公众对土地管理和规划的认知与理解;重视并认真听取社会公众的意见与建议,积极回应其关切与诉求,构建开放、透明的土地管理和规划环境。

参考文献

[1]杨宝森.土地规划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20,17(03):156-157.

[2]罗晓静.如何做好土地管理与规划的策略[C]//重庆市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经济管理与技术创新论文集.广东省清远市自然资源局高新区分局;,2022:3.

[3]邓春根.浅谈如何加强土地规划与管理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32):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