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高中物理大单元教学的设计和思考
田静娟
长春市第八中学 130000
素养教育现已成为当代教育改革重点关注的核心任务,新课标强调高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为“科学思维”,即教师要培养学生科学推理能力,科学论证以及科学探究能力。而大单元教学是指依据学科课程标准,聚焦学科课程核心素养,围绕某一主题或活动(大概念、大任务、大项目),对教学内容进行整体思考、设计和组织实施的教学过程。教师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运用大单元的教学方法能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帮助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一、打破章节壁垒,构建主题式单元教学
大单元教学模式可有效突破传统教学里知识点分散以及联系割裂的状况,借助系统化的知识重新组合达成物理教学内容的全面优化,教师通过构建主题式教学能让学生对物理知识形成整体认知,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结构。教师还要注重知识的迁移和应用,围绕一个主题将相关知识整合,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单元,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科学推理能力,最终让学生能够内化物理知识,主动参与物理学习,促进学生推理能力提升。
以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的“相互作用—力”为例,教师在开始本章内容教学前可以将所有本章关于“力”的计算公式系统化地整合在一起编成公式手册,将碎片化的知识进行整合方便学生进行更全面的学习。此外教师要设定关于“力的探索”的大项目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理解力的物质性、作用性、矢量性以及同时性掌握力的三要素,并在课堂上通过引导让学生主动探究通过对“牛顿第三定律”的不断推理,让学生能够区分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能够通过学习到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如走路,磁铁吸引铁钉等。教师通过让学生运用物理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推理能力和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二、设置实践活动,实测大单元教学模式
教师通过设置物理实践活动可以培育学生从具体问题里提炼物理本质的能力,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数据、设计实验方案等过程 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教师在引导学生参与实践的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有趣的物 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让学生在此过程中举一反三,发散思维以此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推动物理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以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二章“匀速变速运动”教学为例,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通过探究小创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活动,让学生理解匀变速直线的概念,掌握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实验室让学生全程参与实验,让学生通过有趣的物理实验感受到物理学知识的魅力,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在学生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带领学生进行知识梳理,并强调科学探究的严谨性,让学生在物理实验过程中串联起相关的知识,并对所学知识进行实践验证,让学生通过该实验由点及面的学习物理知识,提升学生的理性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意识,推动学生学科素养的发展。
三、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在核心素养导向下,物理大单元教学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科学技术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同时教师可以创新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教师可以通过问题探究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物理知识学习,以提高学生的科学论证能力。教师在创新教学方法时可以合理利用多媒体和人工智能,通过科技手段为高中物理课堂注入活力,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以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圆周运动”这一单元的教学为例,本单元知识涉及速度、加速度、向心力等多个核心概念,学生通过自学验证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科学论证能力。为了让学生理解这些概念教师可以创新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愿意主动探索物理知识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比如教师在课程开始前可以将学生分为4~6 人的小组,为学生设置“圆周运动”学习主题,通过让学生分组探讨“过山车在环形轨道最高点与最低点的向心力来源”,引发学生对“圆周运动”的主动思考。在学生合作探讨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教师利用人工智能筛选过的相关资料和“圆周运动”的动态视频,让学生通过动态视频直观感受到“圆周运动”,并能根据相关资料自主学习扩宽知识维度,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不断的求证得到问题的答案促进其科学论证能力的提升。
结语:综上所述,教师要根据高中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不断更新大单元教学的设计,还有助于推动教师的专业素养的提升。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需求,避免了学生学习时的知识碎片化,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物理观念和科学思维,为学生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为社会未来的发展输送有创造力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蔡紫莲.新课标背景下的高中物理大单元教学[J].文理导航(中旬),2025,(06):4-6.
[2]沈福芳.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物理大单元教学策略的探索[J].中学课程辅导,2024,(34):81-83.